发布时间:2018-07-12 11:3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7月 | 查看:1399次
人物故事:
5月12日16时48分,宜宾市城市公交公司14路车(川Q18757)行驶至城区南门桥时发生爆燃。
“电瓶哥”朱家银:奋勇赴火,危情救援
事发时,44岁的朱家银正骑着电瓶车跟在该辆14路公交车后面。“突然听到公交车内发出‘轰’的一声巨响,公交车立即停了下来,还冒着浓烟,我听到有人喊‘救命’,也来不及多想,赶紧停下车跑过去救人。”面对记者采访,朱家银这样说。
朱家银,44岁,赵场街道金星村人。初中文化,全家3口人——他、爱人还有儿子,早前几年,朱家银和中国亿万农民一样,忙时在家务农,闲时进城做零工补贴家用,晚上回家,喜欢看抗日战争连续剧,喜欢看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自我的故事,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2010年,宜宾城市西环线从金星村穿村而过,一下拉近金星村与宜宾城区时空距离,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解放了村民的“脑袋瓜”,村民纷纷开始进城“发展”,朱家银一家也加入其中。刚开始,朱家银到宜宾城区干点零工,在没有找到零工的时候,也用自己的摩托车拉拉客,工作不固定,收入就更不固定了。今年刚过完年,朱家银下定决心,购买了一辆电瓶车,开始在宜宾城区干起了载客的生意,吃上了“专业饭”,每月能有一千多元收入;爱人则在一家茶坊打工,儿子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在成都学习美容美发。一家3口,用不同的方式为幸福的生活奋斗着。
“当时听到很多人喊救命,着火了,我就过去救人了。”朱家银回忆当时的情景,“惨!看不清脸,也分不清男女。”在火快熄灭时,他还曾试图拉出在车上的重伤者,“拉不动啊!”对于没救到那个已经烧坏的人,朱家银称内心惭愧,不管他是不是纵火的人。
5月12日,和往常一样,朱家银骑着电瓶车搭载乘客往返于宜宾市南岸和主城区之间。下午16时48分,当他行驶至宜宾市翠屏区南门大桥时,突然听到公交车内发出“轰”的一声巨响,便看到与自己仅一车之隔的14路公交车发生了爆燃,车上还冒着浓烟,公交车立即停了下来,随后便听到有人喊“救命”,朱家银来不及多想,立即把车停下,奔向已经燃起火苗的公交车。
朱家银奔到车窗前喊道“快从窗户里面跳出来!”,此时车内一名30多岁的女性将自己的小孩递到窗口,朱家银去接,可是小孩因为害怕,死死不肯放开妈妈的手,朱家银只能强行将小孩拖出窗口送到安全地方,接着回来又将小孩的母亲救了出来。此时车内的火势越来越大,车内一片混乱,为防自己衣服着火,朱家银将自己的衣服卷起又冲上去成功救出一对母子,此时公交车前部一名老太在窗口呼救,朱家银立马跑过去救援,谁知老太太却先将自己背的箩筐先递给朱家银,朱家银喊道“你是要命,还是要你的箩筐?”,然后将箩筐丢到一边,把老太从窗口拖了出来。此时,交警、消防、医疗人员等救援力量陆续刚到现场,车内人员也已经基本撤离完毕,朱家银才推着自己的电瓶车默默的离开。
“爱心满溢、温暖人间”的出租车驾驶员——胡永平
胡永平2009年进入宜宾市蓝星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任出租车川QDB713驾驶员。自从事出租行业以来就全身心地扑在出租车工作上。作为驾驶员,他常年在外出车,但他从来没有因家里的事情而影响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行车,作为一名老驾驶员,胡永平时刻本着“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要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做保障”的宗旨掌握了过硬的驾驶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准。随时随地把行车安全放在首位,把优质服务作为自己平时工作的指南。努力增强自已的政治素质,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每次出车前先对车辆仔细进行全面排查,力求保持车况良好,保持车容车貌整洁,以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为至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在工作中从未发生交通责任事故,确保了乘客安全、舒适、便捷出行。
5月12日公交车燃烧现场驾驶员胡永平奋力救援。事发时,胡永平所驾驶的出租车离起火的14路车最近,突然看见14路车停了,一道火光从车内串起,然后就听到车上人的叫声,考虑到安全,胡永平马上停车,安置好乘客,他拉起手刹,拿起车上的灭火器冲向起火的公交车,对着火苗一阵猛喷。灭火器喷完后,他又用灭火器猛砸车窗,帮助人们逃生,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趴在车窗上,胡永平赶紧把他接下来,小孩衣服上还有火,胡永平的袖子也被点燃了。
胡永平在平凡的驾驶岗位上一直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其工作是平凡的,其事迹也是平凡的,但是他一直在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忘我的工作着,虽然经常劳累过度,但能为自己所热爱和追求的事业默默奉献,再苦再累他也心甘情愿,这是一种信念,那就是以“服务”为乐,以“奉献”为荣。
冲向燃烧公交车的“交警哥”罗克华
2014年5月12日16时57分左右,正是小学、中学放学的第一个下午交通流高峰期。一辆14路公交车,由老城区行驶至翠屏区南门桥北端上坡处时突发燃烧,造成交通中断。事件造成嫌犯1人当场死亡,乘客和参与救援群众入院观察、治疗人员77人受伤。
南门桥事发现场隶属交管二大队管辖。事发时,正在城区大观楼附近执勤的交管一大队罗克华,从对讲机里获悉消息后,骑上“警摩”与另一名同事只用了1分多钟时间就赶到了600多米外的现场。现场聚集了很多围观群众,面对燃烧着的公交车,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立即与另外一名同事,迅速对南门桥北端进行交通管制,随后拿起一私家车上的灭火器冲向燃烧的公交车灭火。
事故现场,罗克华同志没有任何防护面具,当时他想到第一就是——救人,罗克华连续用完了3个灭火器,最终在救援人员的增援下,将事故现场的明火扑灭。随之,维护现场秩序、疏散围观群众、搬运伤员救治。由于救援现场非常繁忙,他救了多少人连他自已也记不清了,只有两名小孩他记忆比较深。其中,一名小孩在大人的怀中,此时救护车已经装满了伤员,罗克华立即协调了一辆小车送小孩到医院进行救治;另一位小女孩烧伤严重,她的母亲一只手牵着她,另一只手拿着书包,罗克华赶紧跑过去,本想抱起小女孩送上救护车,但担心对小女孩造成二次伤害,只得帮忙拿过书包,牵着小女孩,迅速送上救护车......
在现场明火灭掉后,他又与同事们有序的指挥管制交通,见有受伤群众,他以肩背、怀抱、搀扶等方式,先后救下数名伤员至安全地方,等待120车的救援。在等待救援时,他又两次开辟打通生命通道,全力投入指挥救护车快速通行。
由于救援时吸入有毒气体,在1个多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里,伤员全部被送往医院救治,但他仍坚持疏散围观的群众、疏导参与救援的车辆通行、指挥燃烧的公交车、殡葬车驶调离,直至全线交通恢复后,罗克华同志晕倒在了5.12事故现场,中队长将其急送医院抢救,在医院昏迷中他仍喊着:“救人,救人!”。
张洵:烈焰难压英雄气,危难尽显赤子心
2014年5月12日下午5点多,宜宾市翠屏区南门桥头一辆正在行驶的14路公交车突然发生爆燃,顿时火焰升腾,浓烟滚滚,车厢内一片混乱,不断有伤者从车厢内逃生出来,形势非常危急。
大灾面前,是大爱,无数爱心人士投入到了救援的行列,他们有的是路过的司机,有的是人行道上的行人,也有闻讯赶来的热心人。其中,一位学生的面孔最为耀眼,稚嫩的面孔下是成熟冷静的眼神。
他就是宜宾市三中2011级20班学生张洵。当时,他刚从成都参加完成都体育学院自主招生考试回到宜宾,正坐在紧随14路车的返回学校的3路公交车上,目睹了眼前惊险的一幕,随着3路车的停下,张洵同学迅速跳下车,没有旁观,没有犹豫,更没有害怕,有的只是救人的念头,于是,他冲向了停在前面的着火的14路公交车。
跑到现场后,呈现在他眼前的是:车厢里已被火烧得一片炭黑,虽然很多乘客已从车内逃离了出来,但车后门和后排的座位还在燃烧着。眼前的这一惨状让张洵内心感到非常难过。这时,他看到刚从着火公交车上跳下的一小妹妹,被浓烟熏得一脸乌黑,袜子被火烧破已贴在了肉上,脚上多处被火灼伤,而且她的头部在跳窗时被划伤,嘴部也在跳窗时被摔破了一道伤口。由于受到过度的惊吓和疼痛,小妹妹很害怕,靠在南门桥的栏杆上不停地哆嗦,一直在哭泣。
看到这样的场面,来不及多想,张洵同学立刻上前询问小妹妹受伤情况,不停地安抚她的情绪,同时通过她提供的信息迅速帮她联系她的家人。电话里,从小妹妹外公处得知她是中山街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当时她的父母正在上班,外公也刚好那天没有在放学时去接她。在清楚小妹妹的身份后,张洵同学在处理事故的警察的疏导下,快速将受伤的小妹妹抱上一辆停在附近的私家车,并在热心的车主带领下直奔宜宾市三医院,在路上,他又联系上了小妹妹的妈妈,通知其尽快赶来。下车后,他抱着小妹妹直奔三医院住院部的七楼,让小妹妹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医生们的及时救治。在小妹妹的父母赶到医院之前,张洵一步都没有离开,一直守候在小妹妹旁边,直到她的妈妈匆匆赶到医院后,才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由于总是放心不下小妹妹的伤势,急切想了解她的痊愈情况,在事后的第二天中午,张洵带上水果去三医院探望小妹妹的情况。小妹妹的父亲告诉他说其伤口有些化脓,脚上也因敷药而缠上了厚厚的纱布,一直输着液。小妹妹因为发着烧,嘴部也因当时从公交车上跳下来时摔破了,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睁大着眼睛望着张洵。张洵尽力安慰小妹妹,开导她不要伤心。在和她父亲交谈的过程中,她父亲非常感谢张洵,两人眼里都含着泪水,一个是感激对方救了自己的女儿,一个是看到小妹妹的伤势和她父母的悲伤而难过。
后来,学校里同学们问张洵当时是否担心燃烧着的公交车再次爆燃,张洵说:“当时看到那么惨烈的现场,我一心只想救人,哪里有时间去想会不会爆炸?就算会,我也要去,这就是帮助别人的快乐吧!”他还谈到,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位置做对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别人有难时要勇于伸出援手,遇到困难不退缩,不向恶势力屈服。
张洵同学见义勇为、自觉救援的行为,彰显了勇于担当、互助互爱的可贵精神,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同时也展示了在教书育人方面一直具有优良传统的宜宾市三中所培养的学生的内在素养和道德风尚。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