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23 10:13 |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年11月19日10:49 | 查看:903次
91岁老人王成钦每年都要骑自行车到团甘肃省委大楼向希望工程捐款,直到去年实在骑不动车了为止。
从1991年甘肃省希望工程实施以来的18年间,王成钦的捐款从未间断。其间,改变的不仅有陪伴他的自行车——从永久牌换成了飞鸽牌,再换成了后来的“女式”车型——还有捐款数额,由几十元到几百元,再增长至1000元。
王成钦出生在山东蓬莱。从1938年到延安投身革命开始,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随西北野战军转战至兰州。
1983年,王成钦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退休后,老琢磨着自己还能做点什么。他想到了助学助教。
山村孩子的苦,王成钦是知道的。“文革”时,他从机关抽调到通渭县、庄浪县,亲眼目睹了孩子们读书的艰难:很多中小学搭一块木板就是一张课桌,学生坐的凳子高高低低。最难的是没纸没笔,孩子们只好拿木棍、炭芯在地上写作业。图书奇缺,“除了课本,基本上没有可看的东西”。
一张皱皱巴巴的捐款单,详细记录了王成钦老人多年来向社会公益捐款的数目和希望工程受资助学生的名单。
最早的一笔捐款在1985年,金额为500元,用来援助兰州科学馆的兴建。之后的20多年,老人几乎每年都拿出一个月的退休金,用以购买青少年读物,寄给甘肃贫困地区小学和自己的家乡山东蓬莱的农村中小学,以及他曾经战斗、工作过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中小学的学生。二三十、三四百、一两千……日积月累,截至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累计达到25395元。
老人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精心挑选了书目,如青少年百科全书、幽默大师等,希望能给他们打开一扇知识的窗户。
今年,老人和老伴又拿出10万元,委托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爱心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
老人为孩子捐款慷慨,自己生活却很节俭。他的家具基本是旧的:上世纪50年代的床、60年代的箱子、70年代的五斗橱……一日三餐也极其简单,记者到他家采访那天中午,两位老人的午餐是蘑菇、豆角和胡萝卜。
“生活这样就行了。我们退休了,年轻人应该多读点书,多给国家作贡献。”这位91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说。(文/本报记者 张鹏)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