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18 09:48 | 来源:公益时报 2009-11-16 | 查看:970次
近日,扶贫基金会在办公室举办了“扶贫中国行欢乐大家庭(北京)第一次迎新会”。胡明,这个76岁的老人,前几天刚摔坏了腿,竟然也拄着拐杖来了。他也是参与迎新会的参加者中年龄最大的。胡明在退休前担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珍藏本等多本大部头著作的主编。
这个老人的执着,基金会的人早就见识过了。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胡明老人一家五口每人为汶川地震捐了500元。捐完款后,胡明就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捐赠行为常态化?不要在出了事儿才开始捐?不要总是被动员着捐?一天老人翻报纸,看到了一个关于参与扶贫基金会月捐计划的消息。胡明老人兴奋地一晚没睡好,他觉得终于找到了让自己捐赠常态化的平台了。
第二天下午2点多,胡明来到了可以办理捐赠手续的银行。这家国有银行向来以人满为患,需要长时间排队而著称。在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来到窗口后,工作人员却说不知道这个事情,建议他去对面的银行问问。
“我都在报纸上知道这个事情了,银行怎么还不知道呢?”带着疑问,胡老到了对面的银行。在又排了将近一个小时的队后,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个事情。胡老的倔劲上来了,他就不相信银行都不知道这件事。
胡老找到了第三家银行。这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好,说我给你问问上级,让胡老等着。时间的指针缓缓划过,一直人来人往的银行开始空旷起来。当工作人员带来还是“不知道”的答案时,诺大的银行里只剩下了胡老和这个工作人员两个人。
拖着疲惫的脚步到家已经7点多了。“做这个事儿怎么这么难呢?”胡明感叹。他告诉记者,在看到扶贫基金会的月捐消息以前,他曾想给一个号召人们小额捐赠的基金捐款,但是一直找不到电话号码,也不知道怎么捐而作罢。
既然已经跑银行跑了一下午了,那就一定要搞清楚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能不知道结果的就这样放弃呢?胡老较着劲儿,“明天再奋斗”!
五口之家,四个月捐基金
第二天,根据报纸上提供的地址,胡老直接去了扶贫基金会的办公室。“其实很简单,就是填个表格。”胡明说,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地接待了他,指导他如何进行月捐。
对于胡老“三捐而不得”的经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觉得非常遗憾:“我们和银行签订了合作的协议,可能是由于胡老去的是分行,所以还不知道这个事情。”
终于成功了,胡老一下子拿了三份表格带回家。他不仅自己要捐,让老伴、女儿、孙女儿也要月捐。“我们各开各的账户,各捐各的钱,培养自己的爱心。”胡老的整个家庭都在“月捐总动员”。“女婿也有捐赠的意愿,但是现在还没行动起来。”胡老决定每月捐10块。一个月后,胡老收到了月捐成功的证书。
对于很多人都关心的公益机构不透明,不知道善款的用途而不愿意捐赠的问题,胡老这样看:不要考虑钱哪里去了,先要让自己奉献,上面指派捐钱的时候,你也不知道钱都到哪里去了,还不是照样捐吗?捐钱时一定要扫除这种障碍。“不要让‘我不相信’,捆住我们的善行,月月捐,一生都会很开心。”
“你只要捐款,从思想到灵魂,都会得到净化,虽然捐的钱不多,但时间长了,就会有慈善意识了。”胡明感慨,正是由于我们的善行,培植了我们的道德情操,减少或消除了个人或外界污垢的感染,让心灵永葆青春。正像证严法师说的,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的有意义。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