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旭峰:文化馆长扎根基层20年 用爱支撑群众文化生活(图)

发布时间:2018-06-28 22: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2-27 | 查看:1433次

人物故事: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关键是车头带”,用这句话来形容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文化馆馆长齐旭峰,一点也不为过。近年来,齐旭峰和他的乾县文化馆在硬件设施不算一流的情况下,却创造出了一流的业绩,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馆发展成为陕西省群文系统第一方阵的排头,创造出了多个让人惊奇的第一:全省第一个连续三届获得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全省第一批省级群文工作示范基地,全省第一个编辑出版文化馆馆志,全市第一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他是乾县第一批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

  爱,让他苦苦坚守,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群文战线

  1997年组织决定,让齐旭峰从乾县县委宣传部办公室到乾县文化局任职,齐旭峰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找到领导,要求到基层单位文化馆工作。他说,他热爱群文工作,他真爱群文事业,到一线文化馆工作,更能发挥他的专长。当时的齐旭峰在乾县群文界已有相当的“名气”,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荣获过全国书法大赛和全国美术大赛一等奖,陕西省声乐比赛一等奖,已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和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领导被他的真诚打动了。

  当时的县文化馆,设施陈旧,办公条件差,馆内只有一个展室,也没有发挥作用;专业人员少,工勤人员多,展藏几乎没有;唯一骄傲的就是地理位置好,处于县城黄金地段,但是管理混乱,临街的房屋已全部租给社会,成为“卡拉OK歌舞厅”、“镭射影视厅”、“电子游戏厅”和商业店铺。

  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气馁,更没有等靠,通过走访调研,外出考察,提出来“改革创新,内抓管理,外抓服务,三年大变化,五年树形象”的发展思路。在管理上,建立了“一聘任、二坚持、三处好、四建立”的科学管理体系。一聘任,就是实行岗位聘任制,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对任务量化细化,跟踪考核,绩效奖罚;二坚持,就是坚持用政策和制度管人,制定了鼓励馆内文艺骨干出门辅导的激励政策和各种管理制度;三处好,就是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处理好馆内与馆外的关系,处理好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关系;四建立,就是在全县建立群文网络,目前已建成乾县群文网站1个,群文组织30多个,群文示范点15个,群文骨干档案2000余个。在服务上,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生活,围绕中心,先后举办了全县书画、美术、摄影作品展,走进传统经典文化讲座,秦腔电视大赛,农民书画作品展览,少儿才艺电视大赛、农民才艺秀等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群文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他想方设法,积极向上争资金、跑项目,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对文化馆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改造和新建群文活动室22个;投资15万余元,购置了计算机、演出设备,摄影设备等现代化技术设备。经过齐旭峰和乾县文化馆一班人的努力,2004年乾县文化馆首次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馆(陕西省唯一一家),2008年第二次评估中,乾县文化馆再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陕西省唯一一家县级馆),2011年第三次评估中,又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先后7次获得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命名为“双服务”先进集体,十多次在全省文化馆长会议和有关培训会上做了经验介绍。16次获得咸阳市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被陕西省艺术馆定为陕西省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基地,被咸阳市艺术馆定为咸阳市群众书画创作示范基地。创造了县级文化馆的“乾县发展模式”。

  ,让他视馆如家,呕心沥血,将文化馆打造成为群众的活动之家

  文化馆的职能究竟是什么?齐旭峰到文化馆之后,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思潮,他迷茫过,也动摇过。通过学习,通过与各级领导的交谈,他打开了思路上盲结。他认为,文化馆应该突出“公益性”原则,全面履行“服务”职责,以文化惠及民生,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广泛参与,真正将文化馆建成群众活动之家,达到群众满意,达到党和政府满意。在具体工作中,要增强服务意识和职能意识,突出广泛性、普及型和创造性,做到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组织和善于投入,努力搞好上与下、左与右、中心与常规、大与小“四个”结合。在这一思路和具体要求的指导下,乾县文化馆开始了免费开放、免费服务的大改革。一是让群众“进馆”有内容看,有知识学。他在馆内院落、各楼道两侧墙壁、厅室布置了乾县大事记、乾县历史名人录、乾县书画名人作品、传统文化知识等几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牌260余块,在原有厅室的基础上,又新增添了剪纸、摄影、文学等三个活动厅室。现在,乾县文化馆22个群众文化活动厅室,全部对群众免费开放,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每天来馆参加活动的群众人数达百人以上。二是让馆内干部“出馆”辅导,“出馆”演出。出台了各种激励政策,鼓励文艺骨干出门辅导,在政策的激励下,文艺骨干深入农村、社区、广场、企业进行书法、广场舞、文艺等方面的辅导,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三是不断推进免费开放项目和内容。目前,乾县文化馆免费开放项目有馆办团队、书画展厅、书画讲座班、“乐理知识、秦腔、弦板腔音乐讲座班”、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视听室、乾州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知识长廊以及广场辅导月活动等七项。其中,馆办团队每年义务为群众演出200多场次,观众有18万人次;三个书画展厅每天参观人数500多人次;先后共举办“乐理知识讲座、秦腔、弦板腔音乐讲座”30多期,培训学员近千人;邀请省市县的书画名人,每月6日为书画爱好者进行现场授课,五年来,共举办讲座60余期,培训学员近5000余人;每年都要在夏季开展为期3个月的广场辅导月活动,辅导的人数超过6万人次;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视听室天天开放,每天观看者有100余人。

  在认真搞好免费开放、免费服务的基础上,他还积极组织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坚持由一般性活动多向特色性活动转变,努力打造具有乾县特色的群文活动品牌。一是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活动。这是乾县群文活动的一大特色,每天在县城各大广场及新农村广场开展活动的群团文化组织40余个,参与群众2万多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乾县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先后被省市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为了使这一群文特色活动持久的坚持下去,成为亮点,他积极引导,每年都要在各大广场开展为期3个月的广场文化辅导月活动,为群众教习舞蹈,教唱戏曲、歌曲,讲授书画创作知识,每年在各大广场辅导的群众人数达30000多人次,广场辅导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赞誉。二是积极开展农民才艺秀活动。这是乾县群文活动的又一大品牌。近年来,他先后在10多个镇(社区)开展了以展示农民自己才艺为主的“农民才艺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加农村群文活动的积极性,不但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积极抢救挖掘了一批民间文化遗产。“蛟龙转鼓”和“弦板腔”是两种植根于乾县数百年的两种传统民间艺术,他把这两种艺术作为乾县文化馆的特色品牌来抓,带领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对蛟龙转鼓表演进行加工和排练,使其风格更加独特鲜明,艺术魅力更加强烈;积极召开“弦板腔发展研讨会”,探索弦板腔的发展新路子,参与弦板腔现代剧的编排,是这两种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弦板腔”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蛟龙转鼓”已被列入首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全县形成了广场活动舞乾州、农民才艺秀乾州、书法之乡名乾州、弦板声腔传乾州、群文工作耀乾州的品牌活动。

  爱,让他如痴如醉,致力于群文艺术的研究、传承和发展

  在陕西省群文系统一提起齐旭峰,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的,不仅是他的工作能力出色,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赢得大家的尊敬。他拜师名门、寻求古训、潜心砥砺,2001年进入中国书协研修班学习,书画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参加全国展,书法获全国群星奖,书画集入选“美丽中国”邮票,多年来有一千多幅作品参展、获奖、发表、为群众演出七十多场次;他多才多艺,酷爱书画、喜爱声乐、专业精湛,是陕西省群文战线上拔尖的复合型人才,是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馆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群文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化厅拔尖人才;他为人诚实,持心如水,是咸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乾县第十届党代表、政协乾县第十届委员、政协乾县第十一届常委,咸阳市委、市政府“十佳”文化工作者。用陕西省艺术馆馆长、陕西省群文学会会长洪济龙先生的话来形容齐旭峰,“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在群文艺术研究方面,齐旭峰着眼于全国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各民族之长,积极创新,他不仅仅局限于参加文艺演出和各种表演性、竞赛性文化活动,还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电视等数字化的现代先进科技手段,丰富创新活动方式;他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群文工作,还大胆地探索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路子,逐步推行理事会制,进行改革试水,把群文工作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进行触角延伸,使群文艺术的研究领域更加宽广。他的研究成果先后在《陕西日报》《社会文化》《西部财富》《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为群文理论的研究做出来积极的贡献。

  在群文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方面,他一是在全省第一个编辑出版了《乾县文化馆馆志》,为县级群文艺术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二是大胆创新,面向社会公开聘请了63名在文艺、文学、书画方面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影响力的爱好者担任义务监督员、荣誉馆员和辅导员,让他们在各自区域范围内协助文化馆组织开展群文工作,在全县形成了以馆内业务骨干为主,以社会“三员”为辅,共同推动群文工作的合力,初显了“一人带一片,小片连成一大片”的集群效应,使全县群文工作蓬勃发展。三是开展乾县群文大讲堂,定期举办文学、诗词、书画、乐理知识、秦腔、弦板腔音乐知识及民乐培训讲座和理论研讨,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类培训讲座班200多场次,各类研讨班15场次,培训人员2万多人次。群文大讲堂催生了一批业余创作队伍,目前,全县现有中国书协会员11人,中国作协会员6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人,省作协会员9人,省书协会员5人,省美协会员6人,有3人担任咸阳市书协或美协副主席。先后出版文学作品60多部,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等1800多篇,在省市和国家级各类文艺比赛中获奖人数达300多人。

  来源:陕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