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赧赧:特教老师无声世界默默耕耘20余载(图)

发布时间:2018-06-28 22: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2-27 | 查看:146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逄赧赧,女,1969年6月生,潍坊市昌乐县聋哑学校教科室主任。

  事迹概述:

  逄赧赧,昌乐聋哑学校教科室主任,昌乐县政协委员,全国优秀班主任,潍坊市教学能手,昌乐县优秀教师。1989年,年仅21岁的逄赧赧离开青岛老家,只身来到昌乐聋校。二十多年的特教生涯,她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无声世界里,走过了妙龄,走过了青春,用爱心和执着塑造残缺的生命,用辛勤和汗水浇灌迟开的心花,她用质朴的教育情怀谱写特教赞歌。

  正文:

  走进孩子世界,她点燃聋童求知的兴趣

  刚来聋校,逄赧赧接手的是一个“加强班”。怎样教育好这些聋孩子,作为班主任的逄赧赧可没少费心思。

  聋校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是发音教学了,诸如g、k、h三个舌根音,通常是聋生比较难以过关的阻碍。因为发音部位极难被学生观察到,她苦思冥想,办法终于得手:每人一面小镜子,而对准镜子哈气,让学生观察在镜子上哈气的方法。从而巧妙地使学生学会了h的发音。学习K的发音时,便让每个孩子嘴里含着一口水扬起头来,再用力向外送气而发出声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k的发音。为着学生发好“g”音,为了让孩子感受声带的颤动和舌位的变化,她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伸进自己的嘴巴里。当看到聋哑孩子喊出了第一声“哥哥、爸爸”、“妈妈”时,家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强忍病痛,她打开智障孩子的心门

  去年,学校实施全纳教育模式。作为教科研主任和班主任的逄赧赧又接手了一个“崭新的班级”——“启智班”。何谓“启智班”?也就是融“智障、自闭症、脑瘫、聋哑”于一体的班级。

  班级现有特殊学生26名,他们各有特点,随学随忘,大部分孩子们坐不住凳子,注意力集中不到2分钟,接受知识非常的缓慢。面对这样的一个“启智班级”,工作认真而执着的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们身上,她为26个学生每人制定一份的教学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她边尝试创新改革,边教学实践,边编写适合孩子发展的教材。一年、两年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

  就在去年逄赧赧积劳成疾感到身体不适时,到医院检查,竟然患上肾肿瘤病,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硬是挺到寒假才到北京302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

  爱生如子,她用爱心滋养学生的心田

  逄赧赧把班级里每个学生的进步都一一作了详实的记录,和家长一起共同培育孩子,小到剪指甲,理发,梳头发;大到走姿、坐式、待人接物,无一不做得细致入微。

  小增福大小便失禁,裤子时常尿湿。她就在早中晚休息时间亲手给他洗净,晒干,赶在上课前穿上去上课。但到了冬季穿的棉裤尿湿有时还有大便,是很难赶在上课前洗净晒干的。她把脏棉裤带回家中,洗干净深夜里再烤干,让学生第二天一早穿上干净棉裤上课。

  惠丹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住外县,母亲年迈,生活尤其困难,逄赧赧便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她。一次惠丹丹高烧住院,母亲不能到院陪护,逄赧赧便担当起陪床护理的责任。一周下来,从买饭,陪护、到最后医疗结账,逄赧赧拖着自己还未痊愈的身体在学校、家和医院中奔波,终于孩子康复了,逄赧赧却几乎累到在医院的门口。

  躬身钻研,她为孩子们的成功开辟道路

  逄赧赧的论文《谈聋校课堂语言发展》在国家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并在《中国教师》刊物上刊登。多项课题在县级课题中结题;重大教育问题《巡回指导,送教上门》获得县级创新项目二等奖;案例《舞之悟》获得潍坊市创新项目二等奖。

  她带领老师们一起搞科研课程改革创新,国家级十二五课题《巧用信息技术推进聋童语言发展》2015年6月顺利结题。2014年十二五课题《特殊儿童感恩教育 》获得国家教育部课题立项,十三五课题《聋校新课程改革建设》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特教学校灵动课堂教学》,《送教上门,课程建设》被潍坊社科院立项等,多次出任县优质课、公开课,2012年被选为昌乐县政协委员,2013年被评为潍坊市教学能手等。

  这些年逄赧赧的汗水没有白流,毕业的学生全部就业,他们过上了另外一种灿烂的生活。

  来源: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