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8 17:5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2-27 | 查看:1745次
人物故事:
2014年7月,作为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陈贤放弃优越舒适的生活,来到海拔3000多米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一年中,她克服生活、语言、地理环境等诸多困难,把法治精神带到雪山,把正义种子播在藏族群众心中,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并被授予西藏法律援助群众满意律师称号。
把爱奉献给藏族群众
2013年,在定远县当律师的陈贤无意中看到了失去双手的志愿律师郭二玲的先进事迹,感动之余,她也萌发了参与志愿者行动的念头。2014年春,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报名去西藏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经过一个月的等待,得知被录取后,陈贤还是忐忑不安,直到看到体检报名上写着“合格”两个字时,她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为了锻炼体质,离出发还有一个月,她每天坚持骑行在高铁连接线上,来回30多公里,风雨无阻。
藏区的天很蓝,风景优美,但是高原反应强烈,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陈贤住在10楼,办公室在4楼,因为经常停电,她每天爬上爬下楼梯,由于空气稀薄,爬到二楼就喘不过气来。卡若区人口11万多,98%是藏族,卡若区较藏东其他10个县经济较发达,开工项目最多,农民工需要讨薪、发生工伤的案件多,这里法律服务资源很薄弱,群众普遍不知道律师是做什么的。
陈贤受理的第一起案件是工伤赔偿案件。扎西曲珍因为工伤,造成七级伤残,医药费花了几万元。经过陈贤的努力,扎西曲珍拿到了近17万元的赔偿金。她的舅舅硬塞给陈贤一包冬虫夏草表示感谢,被陈贤坚决拒绝了。而让陈贤记忆最深刻的,则是一位叫次里巨丁藏族农民工。一开始,次里巨丁不相信法律援助可以帮他免费打官司,他抱着怀疑的态度找到了陈贤。陈贤受理案件后,仔细研究,认真准备,一审判决对方偿付次里巨丁7000多元工资。对方不服,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拿到判决书后,次里巨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次,3个农民工因为老板欠薪,无钱吃住,陈贤便拿出自己的饭卡让他们在食堂吃饭,并拿出3000元,给他们作回家的路费。
昌都市群山连绵,山高峰锐,谷深坡陡。为了扭转藏族同胞“信访不信法”的观念,陈贤与司法局同事多次冒着凶险的路况下乡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解答群众咨询,将司法公平植入群众心中。一年的时间里,陈贤先后办结58起案件,为当事人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夫妻携手共同担当
2015年春天,在西藏的法律援助尚未结束之时,陈贤就再次向司法部递交申请,想要继续留在高原。她说,“我舍不了纯净的蓝天白云,舍不了这里黝黑而淳朴善良的笑脸,更舍不了那份信任和期盼的眼神。”
司法部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坚决不同意她继续留在西藏工作的要求,把陈贤派往内蒙古开展法律援助。与2014年的孤身一人不同,她的丈夫曹旭律师这次也出现在志愿者队伍中。
曹旭原先在定远县银行工作,在妻子的鼓励下,他从金融机构辞职,自学法律知识,并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律师。他告诉记者,在妻子的感染和动员下,他决定和陈贤一起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用自己的努力为边疆地区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人生有舍才有得,我得到的远远高于失去的,尽管我在西藏要克服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对家人无尽的思念、强烈的紫外线……甚至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但我无怨无悔,在西藏的每一天都感觉充实和快乐。”陈贤说道。
虽然陈贤和曹旭同在内蒙古从事法律援助工作,但是他们分配的地方仍有着200多公里的距离,夫妻俩并不能经常见面。
陈贤说,不论在雪域高原,还是大草原,她都会认真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为那些有需要的群众们提供法律援助,让困难群众享受法律的公平正义,展示滁州律师的良好形象。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