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迎波:转业军人发起网络助学活动 帮助281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图)

发布时间:2018-06-27 22:3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2-27 | 查看:1147次

人物故事:

  朱迎波,男,汉族,1975年11月出生,河南孟津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2年12月由陕西富平入伍,2014年12月转业至陕西省委办公厅总值班室工作任职调研员。朱迎波同志4次荣立三等功;2009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第20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并被授予陕西省青年突击手标兵荣誉称号;2010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慈善十大爱心志愿者提名奖;2013年3月被二炮评为十大学雷锋标兵个人;2013年6月被西安市文明办评为西安第二届十大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2015年3月被临潼区妇联评为妇女儿童工作“十大爱心使者”,2015年6月被评为“陕西好人”,2015年12月被评为“陕西好青年”、“三秦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朱迎波同志积极关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在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连续二十三年自发参与“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个人累计捐资44.2万元帮助287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006年3月组织成立了具有军营特色的“希望军团”爱心小组,通过校园网络开展学雷锋活动。2009年4月-2014年2月成功为临潼区残疾女孩武欢三次做腿部矫正手术,手术费用13.4万余元。2009-2014年利用暑假自费4次去北川、云南和汉中看望所资助的17名灾区儿童。今年6月他所资助的第22名大学生杨兰顺利毕业。

  一、资助他人是幸福的

  入伍前,朱迎波全家四人仅靠父亲一人一百多元的微薄工资生活,自己和姐姐要上学,母亲长年体弱多病,先后到北京、河北、西安等地多家医院开刀住院,家庭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从三军仪仗队当兵出身的父亲始终笑对生活的压力,在经济条件并不宽松的情况下,还经常热心帮助左邻右舍。良好的家庭教育使朱迎波也拥有了一颗关爱他人的同情心。上高中时,他就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刻进了心灵的扉页上,勉励自己将来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1994年7月,身为战士的朱迎波每月只有42元津贴。得知驻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团委组织开展“希望工程”捐助活动的消息,他立即请假来到活动地点,把一点一点积累的300元津贴全部捐献出来,定向资助云南省大姚县的贫困学生张聪。从此,他的心就和“希望工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当战士期间,他就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

  朱迎波做好事从不图回报,不计得失,只是把帮助别人当成是一种人生的快乐。只要听说学生有困难,不管认不认识,他都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1997年的一天,已升任连队指导员的他从电视上得知:云南丽江大学生姚桂芳下肢不幸受伤瘫痪住院急需手术费,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朱迎波立即记下了电视上公布的捐款联系电话。那时,正好自己的母亲也在北京因骨质增生急需住院开刀。在亲情与爱心的急剧碰撞中,他把身上仅有的300元钱先寄给了姚桂芳,然后向战友借钱寄给了家里。这件事他一直没向外界提起,汇款时也只是在寄给姚桂芳的汇款单汇款人姓名一栏中写着“我本善良”。但昆明电视台记者还是通过多方打听找到朱迎波,大家才知道指导员是第一个捐款者。

  1998年2月,朱迎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学习时,得知外来务工女孩吕琳母亲病故,家中困难重重,姐弟两人失学,只好外出打工谋生,他毫不犹豫的捐资3000元帮助吕琳回湖北五峰一起与弟弟复了学。后来, 吕琳的弟弟在来信中写道:“敬爱的朱叔叔:是您给了我在上学的机会,在这里高兴地告诉您,我的成绩由全班的第38名跃到了第5名,特意给您寄来一包核桃,请您收下!”。类似这样的信,朱迎波每年都要收到十几封。也正是一封封裹着童真与感激的来信,使朱迎波一次次感受到了善待他人的幸福,再一次次把爱心的雨露洒向那些最需要滋润的祖国花朵。

  2002年 1 月,朱迎波从云南调入西安原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工作(现火箭军工程大学)。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虽远隔千山万水,他依然定期寄款给原先定点资助的贫困学生,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扩展着资助对象。2002年6月21日,朱迎波从《华商报》上得知陕西镇安县发生水灾,几十名儿童失学,立即到《华商报》捐款600元指定资助了2名儿童。在第二天的婚礼上,他把这一消息悄悄告知了新婚妻子,妻子高兴说:“你的这份慈善之心就是献给我最好的结婚礼物!”。在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朱迎波捐款17000元资助了5名灾区学生。

  二、“希望军团”托起明天的太阳

  2004年,朱迎波当上56队队长后发现,不少学员的家庭实际困难很多,因思想压力大,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这一现象使朱迎波深深感到,单靠个人解决所有学生的困难极不现实。他和教导员张怡汉协商后,在全队开展了“爱心使者”活动。他每月都带头捐款三百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队人员三年中共为本队33名贫困学生捐助伙食费6万余元。

  为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使者”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人得到“爱心使者”的帮助,朱迎波依托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唐风古韵”军网论坛发起了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进行的爱心募捐活动,并于2006年3月成立了网上“希望军团”。这项通过现代网络开展起来的“学雷锋捐资助学活动”,一开始就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赞誉和支持。九年来,共筹爱心款物达68万余元。资助对象包括:云南香格里拉县民族中学2名藏族学生、安康市石泉县童关村五保户及失学儿童、汉中略阳县白雀寺镇中坝小学、西安市临潼区北田小学、皂张小学、洞北小学,蓝田县中银小学、唐沟小学、张家坪小学、学院励剑小学等9所“希望小学”的287名贫困儿童,汶川地震灾区17名和陕西回归研究会儿童村88名儿童。

  在积极为贫困儿童排忧解难的同时,朱迎波还带领“希望军团”的义工们走村入户,为贫困学生家长宣讲党的教育方针和惠民政策,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克服眼前困难保证子女上学。同时,邀请受资助的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到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参观,通过“军事日”活动使家庭贫困的学生鼓足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心,树立知识报国的理想。9年来,共为3070名群众作了25次政策宣讲,组织158名学生来到工程大学过了“军事日”。“希望军团”的事迹先后7次在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播出,《解放军报》、新华网、慈善网、陕西电视台和临潼电视台等媒体也进行了采访报道。

  三、“希望军转团”延续爱心

  2014年12月,朱迎波服从组织分配,被安置在省委办公厅工作,在军转群里和几个转友聊天时一商量,在部队咱们学习雷锋,到了地方更要弘扬正能量学习当代“活雷锋”郭明义,于是路丽华、柴明、赵昕、陈强、田疆、葛蓓、贺鹏、钱林等等的转友纷纷报名参与,并提出了以“希望军转团”为名的爱心志愿者小组,这样“希望军转团”就诞生了……

  “希望军转团”是依托西安地区军队转业干部(或退伍复员军人)发起的网络爱心志愿者团体,以“希望军转团---让爱的火炬传递光明和力量”为宗旨,主要资助对象以西安临潼区和蓝田县6所希望小学的54名贫困学生、陕西回归研究所儿童村的88名学生、汉中略阳县白雀寺镇中坝子5名小学生和中心敬老院的286名孤寡老人、宝鸡陇州孤儿院的40名孤儿、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民族中学2名藏族学生和四川北川擂鼓镇羌族重组家庭5名贫困生。自“希望军转团”成立以来,累计资助金额已达21.26万元。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传承爱心,播撒希望, “希望军转团”的爱心志愿者们用“真情行动”传播着“爱”,用“点滴感动”体会着“爱”,虽然他们能力有限,但是大爱无疆。他们的爱心会给予孩子们坚强生活的信心,给予孩子们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给予孩子们感受光明的双眼!

  来源:陕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