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2 15:2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1-28 | 查看:879次
人物故事:
他们,出海施救240多次,海上行程31000余海里,救治渔民420余人次,最长历时72小时。
他们,“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救过台湾、香港的船员,也救过韩国、印度的渔民,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国内外渔民的肯定。
他们,宛若浪里蛟龙,驰骋大洋深处,决战怒海惊涛,用生死时速,在惊涛骇浪中争夺回无数条濒临绝望的生命。
他们就是被渔民誉为“海上飞虎队”的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海上急救志愿队!
应运而生,从此万顷碧波有了深情守护
温岭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濒临广袤大海,两万多渔民长期生活、生产在海上,各种突发性疾病时有发生,外伤、硫化氢中毒、海上交通事故也如影随形。茫茫大海,没有医院和医护人员,也无适于治疗伤病的环境条件,一些小病痛也常常威胁到渔民的生命安全。
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位于渔区重镇,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海上医疗急救的任务。1989年11月,台州市红十字会松门急救站建立,挂靠在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海上救助体系应运而生。2012年9月6日,政府批准建立温岭市急救分中心四院急救站。使命因责任而生,急救队员把海上抢险救生任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年复一年深情守护这片海。
如今,“海上飞虎队”的队伍已经壮大到60人,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急救队伍,建立了专门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开放120海上急救电话,并编印《渔民海上卫生急救100问》发放渔民,形成了由当地政府牵头,渔政、边防、医院联合组成的抢救网络,成为东南沿海一道温情的生命屏障。
25年来,急救队驰骋风雨中,抢险星辉下,传递着白衣天使的人间大爱,用血与汗谱写了一曲曲撼人心扉的乐章。曾被中国红十字会、浙江省红十字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多次被省、地、市命名为“海上急救先进单位”。
获赠雅号,“海上飞虎队”是他们不变的情怀
急救队始终秉持一个理念,那就是风浪再大,也要出发。只要接到急救任务,广大医护人员都第一时间冲锋在前,战斗在前。25年来共出海施救240多次,航程31000余海里,救治渔民420余人次,这其中有普通渔民,有台湾、香港的同胞,也有韩国、印度的船员。
从此,作为急救队队员,他们的院区不再只是陆地,还有苍茫汪洋;他们的诊室不再只是病房,还有动荡船舱。他们不是军人,却是踏浪搏击的战士;白大褂原是一个职业符号,却因他们的奉献变作海上险象中生命与希望的图腾。
这样虎虎生威的雅号,他们当之无愧。在当地渔民眼中,“海上飞虎队”是一支有危必救、出海神速、医术高超的队伍,是一支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
多少次经历“急、难、险、重”的考验,多少次让家人担忧而倍感愧疚,他们已经记不清楚。他们记住的,是一次次生命转危为安时渔民们脸上愁云消散展露的笑颜,是一碗碗饱含渔民感激之情用最大的膏蟹、最宽的带鱼煮的热气腾腾的面,是履行了使命披着霞光返岸时心头涌动的满足与自豪。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海上飞虎队”
2014年2月7日,“浙岭渔冷90058”船远洋作业时,发生机舱设备爆炸事故,造成6名船员死亡,1人背部炸伤。接到紧急电话,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院长尤志富亲自带队,与副院长赵美忠率张华兴、廖雄文、黄卫平三位医生和元婷婷、梁福慧、郭晓琦三位护士踏海出征。渔船逆风而行,狂风巨浪将渔船抛上抛下,风口浪尖之中有大海无情的威胁,更有急救队温情的坚守。
2013年8月1日,150海里处浙岭渔运20006号一名船员被缆绳上的U型铁链击中,当场肌肉撕裂、血流不止,生命垂危。张华兴、廖雄文两位医生受命出海施救。酷暑闷热,风急浪高,渔船颠簸不止,经验丰富的他们也止不住呕吐多次。伤员左肩撕裂伤口长15厘米、深达5厘米,伤势危急。医生迅速处置,伤员被成功救治。事后船老大一家人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2009年9月的一天,上午10点左右急救队接到急救电话,3名医护人员火速赶赴。靠坐在拥挤的船舱,耳边机器轰鸣,波涛咆哮。8级海风掀起层层巨浪,急救队员们一路呕吐。晚上8点,经过艰难航行两船终于会合。然而风大浪高,船上根本无法保持平衡。渔民从后面抓紧护士的双肩,护士跪着给患者打针。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渔船才在风浪中回航。
风雨驰援怒海抢险,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每一位海上急救队员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与风浪搏斗、与病魔抢生命的动人故事。
攻三关历四难,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海上医疗急救面临急、难、险三大关。每一关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仅是对急救业务技术的考验,更是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海上急救必定因急而动,与难相随,与险为伴。急救队总是有呼必接,有险必救。每一次出海施救几乎都是在怒海狂澜令其他专业急救队犯难的情况下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涌浪滔天的环境中,船体颠簸不定,医疗设备有限,急救队员必须克服极度的疲劳和不适,迅速诊断,快速施救。
在浪涌滔天的环境中,医护人员自己的生命也面临威胁。最具风险的就是跳梆,从一只船跳到另一只船上经常是险象环生。在船上进行经脉输液更是难上加难。船体摇摆起伏,人站也站不稳,就需要“拔河式”将人固定。渔民抱住医生的腰,医生再抓紧护士的肩,护士用膝盖顶着甲板,跪着给病人打针。这样的情景急救队员大都经历过。
海上急救还有“四难”,那就是身体不适、环境恶劣、生活不便、心理煎熬。沧海茫茫,船就像浪涛中的一片树叶,晕船、呕吐几乎是每个急救队员出海施救的“入门课”。胃里渐渐翻江倒海,呕吐不止直到吐出胆汁甚至血水,挑战着身体的承受极限。船上鱼虾腐烂的腥味和柴油的废气味混在一处,条件极为艰苦。很多渔船上没有卫生间,对于女急救队员说更是遭遇难题。除了要挑战生理极限,急救队还要承受心理的煎熬。漂浮在无边无际茫茫大海,手机信号越来越弱,与家人失去联系让亲人担忧是队员们默默承受的心理煎熬。
无数个日日夜夜,急救队员们出没于风口浪尖,奋战于怒海绝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战斗。他们是真正的勇士和战士。
一面旗帜,引领道德风尚传递主流价值
25年坚守,海上急救队做到“一个延伸、三个结合”。“一个延伸”,即海上急救工作由党员群体延伸到全员职工人人参与,构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活泼局面。“三个融合”,即海上急救与核心价值观践行深入融合,与医疗、护理、临床工作深入融合,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并逐步转化为职工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准则。他们用行动做到了“一个志愿者就是一个标杆,一个急救队员就是一面旗帜”。
海上急救队以精湛的急救技术和快速反应能力使伤员得到有效救治,以汗水、心血和果敢打通了海上急救的绿色通道,构筑了保障生命的坚强防线,以奋勇拼搏、风雨兼程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谱写着海上爱民曲!
“医德高尚救人于危难”、“心系渔民安危,海上急救显威”、“海上救助,医德高尚”、“海上救助,情系百姓”、“保人民平安,塑白衣形象”……一面面凝聚着渔民兄弟们深情厚谊的锦旗,诉说着急救队员犁海耕涛、航行万里的感人故事。印度驻上海临时代办称赞他们是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团队,台湾一渔业公司给他们送来了“情系两岸、救死扶伤”的牌匾。他们的急救事迹曾被《健康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浙江《共产党员》总编助理蒋鑫富和中央二套《讲述》栏目先后到医院专访。
“海上飞虎队”把高度的现实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融入风骨,对救助事业充满真诚,对遇险群众充满真情。急救队员身处大洋、胸怀星空、坚守使命,用英勇顽强的实干精神与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一点一滴擘画生动印记。他们追寻梦想,踏海而行,在风雨中前行,在浪尖上营救,每一步都浸满坚毅与勇敢,都彰显着勇挑责任的大医风范。
来源:浙江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