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6 13:2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10月 | 查看:2384次
人物故事:
10多年来,为了家,她早早懂事早早当家;
17岁,为了家,她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那年她刚刚初中毕业;
18岁,为了家,她柔弱的肩膀支撑着整个家庭,包括3万元的债务;
19岁,辞工返乡无微不至地照顾脑瘫的弟弟。
勤恳懂事,小小年纪担起家庭重担
赖燕珍1995年末出生在信宜市贵子镇函关村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赖兴华曾是贵子镇函关村的村干部,30年多前,将近50岁的父亲娶了患有脑膜炎的母亲,生下了7个孩子,其中5个兄姐先后因病或意外去世了,就留下了她和脑瘫患病需要长期照顾的弟弟。而17年前,在她未满2岁、弟弟才几个月大时,母亲就离家失踪了。
赖燕珍家里的条件一直都不好,劳动力只有她父亲一个;而她父亲年纪大了,弟弟长期需要人照顾,只能在家种几亩田和领取政府的低保补贴养活一家人。由于家庭的原因,让小小年纪的赖燕珍比其他的孩子更懂事;每天早早起来做好早饭、给弟弟洗好脸、喂饱了弟弟、做好各种家务,才去上学;每天一放学就跑回家,给父亲和弟弟做饭。懂事以来,她一直勤勤恳恳地跟在父亲身边帮忙做农活,帮忙照顾弟弟。
赖燕珍一家一直住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泥砖房里,条件十分的简陋。而2013年的一场暴雨摧毁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唯一的栖身之所,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自家的房屋倒塌了,只能暂住亲戚家。为了重建房屋,他们向政府争取了1.5万的补贴,向亲友借了3万元,终于建起了一层80多平方的楼房,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也因此欠下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巨额的债务。这一年,赖燕珍刚刚17岁,初中毕业,在同学还享受着暑假快乐时光的时候,她毅然收拾好行李独自一人到惠州打工,她说:“我也很想读书,但是我的家更需要我。”
打工以来,她一直省吃俭用,不曾为自己买过一件漂亮的衣服,不曾为自己买过一包零食,不曾乱花一分钱。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弟弟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她要把钱存起来,留给父亲和弟弟看病用,还有生活用。
面对变故,对弟弟不离不弃
自从赖燕珍外出打工以来,家里慢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不是很明显,但生活在慢慢的变好,新房子也慢慢一点一点的在进行简单的装修。赖燕珍一直相信着,通过努力,家里的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她在努力的描绘未来美好画卷的时候,传来了噩耗——2015年1月,新房子入住没几天,79岁的父亲突然去世。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让她难以接受。父亲的离去,给她带来了沉重的伤痛,也给她留下了已经17岁仍需要常年照顾的脑瘫弟弟,还有早年为了治疗去世姐姐赖燕玲欠下的以及建房子借下的3万多元债务。
父亲不在了,赖燕珍理所当然的担起了所有的责任,包括照顾弟弟。赖燕珍每天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弟弟,细心给弟弟洗脸、刷牙、洗澡,平时害怕弟弟吃不饱,还经常亲自动手给弟弟喂食;带着弟弟不能外出,只能带着弟弟一起到田里做一些简单的农活——种一点玉米、水稻、青菜。但是,要时刻的注意着弟弟的情况,有时候一转头就不见了弟弟的身影。赖燕珍很害怕他跑到公路边或是河边、水塘边出什么意外,恨不得在自己和弟弟的腰间系上一条绳子,不让弟弟离开自己。
由于弟弟需要人长期照顾,赖燕珍无法外出工作,现在靠着政府每个月700多块钱补贴、乡亲的帮助生活。曾有人劝过赖燕珍让她放弃她弟弟:你才19岁,以后还要嫁人,带着你弟弟会拖累你一辈子的,你要为自己的未来想想。看着弟弟在一边傻笑的样子,赖燕珍很是心痛。弟弟什么都不懂,智商宛若1岁的婴孩,吃喝拉撒都得靠人,完全没有自理的能力,父亲不在了,如果连自己也丢下他,那更没有人会照顾他。他什么都不会,丢下他,让他怎么活……赖燕珍忍不住流下心痛泪水说道,“他是我的亲弟弟,我舍不得,也不忍心抛弃。”
坚守亲情,平凡生活演绎感人故事
赖燕珍一直不离不弃的带着弟弟努力地生活,让亲人和村民很感动也很心疼。
赖燕珍的故事经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后,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感动了千家万户,许多社会组织、热心人士都对其进行关心接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赖燕珍姐弟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赖燕珍很感谢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但是她知道大家的帮助只能暂时解决她生活的困难,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她希望通过社会组织和热心人士能够找到一个残疾人机构能够接收弟弟,让弟弟接受规范的治疗,使弟弟能够学会一些简单的自理能力,能够让自己安心一点。
多年来,面对家里的种种困难,尽管赖燕珍的心里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她一想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弟弟,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不能垮。赖燕珍表示,“爱护亲人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做人的道德与良知。为了生活,也为了弟弟,我再苦再累也远比看着亲人受病痛的折磨要强些。我相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最值得珍惜的。”她对于亲情的理解是,一个人可以错过很多东西,唯独亲情是不变的牵挂,而对于亲人最好的礼物是体贴与陪伴。她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生活演绎着的点点滴滴、让人回味温情可敬的故事。
来源:广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