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3 22:1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10月 | 查看:1684次
人物故事:
51岁的黄秀泉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经历:26岁时,换第一个肾,35岁时,换第二个肾。长期服药后,他出现视力下降、胆囊结石、高血糖、肠胃病等多种并发症,却仍在心爱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
在同事眼中,黄秀泉是一位一心扑在事业上,趴在田间不理人,只会干活不懂享受的“拼命三郎”。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农技员,能干活是最大的幸福,正在自信地和自己的第三个肾‘赛跑’。”
两次重病,却始终一心扑在岗位上
幼年贫穷、饱受饥寒之苦的黄秀泉从小就有一个质朴的梦想:让更多的人吃饱饭。1986年,黄秀泉从三明农校毕业,如愿到沙县良种繁育场当了一名农技员。
黄秀泉是幸运的。那几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母”的中科院院士谢华安每年都会到良种场,对当时全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汕优63”水稻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初出校门的黄秀泉珍惜每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谢华安那里,他既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魅力,更坚定了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信念。
黄秀泉也是不幸的。1991年6月,天气高温高湿,为降低汛期强降雨使农田积涝、植株倒伏的风险,黄秀泉带着3名技工对稻田进行开沟、整渠、排水。连续多日劳累,黄秀泉脸色苍白,呕吐不止,到县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肾炎。领导同事不放心,劝他到南平市九二医院复查,诊断书上的“尿毒症”3个字,让黄秀泉潸然泪下。
没有别的选择,年仅26岁的黄秀泉做了肾移植手术。“活着,就不能停下工作。”仗着年轻,他在术后更加玩命地扑在岗位上,白天田间调查,晚上电脑统计分析,发现异常第二天及时复核……
无情的病魔并未远离他,仅仅一年后,移植的肾开始排斥。黄秀泉并不太在意,身体再不舒服,工作也不肯落下。1999年底,那个陪伴了他8年的肾再也无法支撑,肾功能完全丧失。在去医院的路上,黄秀泉昏迷过去,他的弟弟使劲掐他的人中穴,掐得表皮都裂开了。
老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医生将黄秀泉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2000年9月,他做了第二次肾移植手术,拥有了第三个肾。两次换肾,长期的抗排斥治疗,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的毒副作用,导致黄秀泉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许多脏器不同程度损伤。但黄秀泉一直很乐观,常说:“能工作就说明自己‘活着’,活着就是一件最好的事。”
认真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
沙县良种场承担着南方稻区(国家)、省、市及有关科研院所水稻新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引种试验、筛选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等试验任务,每年有200多个品种在这里进行试验。黄秀泉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认真把握试验的每一环节,确保新品种试验的数据准确无误。
“基层农技工作并不难,但一定要有耐心。”黄秀泉说。在沙县良种繁育场办公楼前,一袋一袋的种子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多达1000多袋。每袋种子都有一个编号,黄秀泉一丝不苟地登记在《田间记载簿》上,再录入电脑。他说,这些编号、录入一个都不能错,不然就白忙活了。
沙县良种繁育场有试验田200多亩,除播种、移栽、收晒等几项工作可请工人协助完成外,其余的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作为繁育场的技术骨干,从试验种子装袋、浸种、催芽、播种、育秧,到田间小区安排、插秧,再到之后的补苗、施肥、耘田、除草、喷药、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田间管理,黄秀泉都要全程参与。
白天在田间,晚上在办公室。工作紧张时,天刚放亮,黄秀泉就到田里忙碌,夜幕降临时,他回到办公室整理录入数据,忙到凌晨更是常有的事。多年来,他完成了2000多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相关试验,提供水稻新品种试验审定现场20多场次。
年过半百的黄秀泉没有孩子,但他并不觉得遗憾,在他心里,已经把每一粒水稻种子看成自己的孩子,悉心呵护,耐心陪伴,认认真真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每一个成长过程。他说,种子就像我的娃。
愈挫愈坚,还能干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基层农技工作具体、繁琐,这就需要农技人员细致、耐心、负责。”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调研员郑宇说,“全省有1万多名农技人员,黄秀泉就是基层农技员的典型代表。”
福建的夏天,被形象地称为“桑拿天”,户外作业,不一会儿就浑身湿透。一天换两三次被汗水湿透的衣服,对黄秀泉来说是家常便饭。同事们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时常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说:“习惯了。”
肾移植患者免疫力大都较低,蚊虫叮咬或者小划伤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甚至威胁生命。因为工作量太大,常在烈日下工作,医生建议他别再搞水稻新品种的区域试验。黄秀泉总是不当回事,他总认为一切都是暂时的,只要肾的主功能正常,吃药能缓解就行了。
黄秀泉越是坚韧,病魔越是折磨他。2005年底,因胆囊多发性结石,不得不予以切除;2009年,身上长出了一个无名肿块,他忍着疼痛把早稻试验结果整理分析送好后,才到医院住院治疗;2010年,检查出糖尿病,医嘱每天只能吃五两米饭,肚子一空就胃痛,他只是吃些药,症状一缓解,又出现在田间。
问及为何那么拼命时,黄秀泉总是微笑着回答:“还能在工作岗位上忙,说明我的身体还不错嘛。还能在田里干活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沙县良种场(农科所)每年承担着繁重的水稻新品种试验任务,在岗30年来,黄秀泉完成了2000多个品种(组合)的相关试验。2013年12月,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5年7月沙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2016年1月福建省种子协会授予福建种子产业化工程建设工作先进个。《福建日报》《农民日报》《三明日报》等多个媒体多次报道了他的事迹。2016年省农业厅在全省农业系统发起了向黄秀泉学习的活动,沙县人民政府在全县掀起了向黄秀泉学习的热潮。
来源:福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