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爱心、忧心和担心

发布时间:2009-11-06 09: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11-05 | 查看:5742次

  在钱学森心目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如今,斯人已逝,何其痛哉!然而,钱学森淡泊名利,更像是面镜子,映照出钱老的高尚无瑕。

  上个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钱学森的归来,使人们对导弹的认识变得具体起来,让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有了航天梦想。纵观钱学森的一生,他心系祖国和人民,心系航天科技事业,把他的爱心、忧心和担心融入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之中。

  爱心。有关钱学森捐助的例子不胜枚举。1958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出版,获得了—笔不小的稿费。他把这笔钱捐出来,专门买些学生们的学习用品。1962年,他将3000多元稿费作为党费上缴给组织。1978年,他将组织上为父亲落实政策补发的—笔钱交了党费,同样,“100万港元的巨额奖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这一切,生动诠释出钱学森虚怀若谷,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的崇高精神。

  忧心。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探望钱学森,他向总理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学森批评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其实是一种忧心,更是激励与希望,提醒我们的大学,要办成世界一流的学府,要培养出拔尖人才,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还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提醒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待科学既要有严谨求实的精神,一丝不苟,静心专研,又要有热情、奉献和创新精神。

  担心。晚年的钱学森经常读报,当他看到时下一些科研工作者,甚至个别专家、学者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行为时,比较担心:这些常常奔走于大学教学、电视演讲、书店签售之间,忙的不亦乐乎的学院教授们,哪一天别毁了学术的尊严与神圣。毋庸讳言,这些沽名钓誉,表面虚荣的背后缺乏的是一种严谨的学风与人文精神。钱学森的严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知让多少人汗颜?

  钱学森—生淡泊名利,他心里想的都是祖国和人民。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范。钱学森的爱心,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而对钱学森的忧心与担心,我们是不是该警醒与反思呢?(刘 力)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