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251-300)(50图)

发布时间:2009-10-31 05:33 | 来源:光明日报 2009-07-20 10:15 | 查看:6294次

  

276.袁隆平

  男,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从1964年开始,他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现在,他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20多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他因此被海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

277.郭兰英

  女,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1946年参加工作,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是民族声乐和民族艺术中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1946年,她毅然加入革命艺术队伍,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关怀下,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在歌剧舞台上成绩斐然。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在《小二黑结婚》中扮演的小芹、在《青山常在》中扮演的冬花等,均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戏曲功底深厚,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所以她塑造的人物达到了歌唱与表演的高度和谐统一。她演唱的歌曲《北风吹》、《绣金匾》等,演唱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南泥湾》等民歌均为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名曲。她的演唱风格浓郁,字正腔圆,感情真挚,为民族声乐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郭兰英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许多重大演出任务,而且经常送戏到基层。她还作为中国艺术的使者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她退出舞台后,在广东创办了民族艺术学校,将毕生艺术积累传给青年一代。郭兰英坚持民族艺术道路,在中国民族声乐和歌剧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她是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278.钱学森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11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九大至十二大代表,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79.常香玉 (1923-2004)

  女,汉族,河南省巩义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河南豫剧院院长、戏曲学校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自幼学艺,13岁即以演出新改编剧《西厢》而闻名。她在艺术上勤奋好学,勇于革新,曾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她的演唱热情奔放,刚柔并济,挥洒自如,达到了很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造诣;她的表演刚健清新、细腻洒脱、优美大方,形成了独特的“常派”风格。她的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和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她积极传承民族艺术,主动提携新人。1948年,她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后改为香玉剧社,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等地区义演,以演出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体现出高度的爱国情怀,被誉为“爱国艺人”。她是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80.梅兰芳 (1894-1961)

  男,汉族,江苏省泰州市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中国戏曲学院首任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他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就。他不但继承了京剧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对京剧旦角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和剧目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丰富的创造和发展。这些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他创立的“梅派”艺术体系成为旦行中影响极其深远的流派。其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抗日战争期间,他排演的《抗金兵》、《生死恨》,给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敌戏剧运动,增添了一笔浓烈的色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敌的决心。1941年,他毅然蓄须明志,不畏日伪政府的威逼利诱拒绝演出,息影舞台,表现了一代艺术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

281.黄昆 (1919-2005)

  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曾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黄昆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他自幼勤奋学习,热爱自然科学。西南联大毕业后,他长期从事物理理论研究,敢于突破理论成见。大胆从理论上预言了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并被实验所证实,以后被称为“黄散射”。他受邀与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合著《晶格动力学》一书,至今仍是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他提出关于描述晶体中光学位移、宏观电场与电极化三者关系的“黄方程”和由此引伸的电磁波与晶格振动的耦合,即后来称为极化元的重要概念,对理论物理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黄昆研究教学60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治学风格。他于195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期间,主持了中国半导体物理专业的创建工作,著有《固体物理学》教材,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了第一批人才。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82.黄继光 (1931-1952)

  男,汉族,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第135团2营通信员。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受阻于零号阵地。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两名战士冲了上去,连续摧毁敌多个火力点。两名战士一名牺牲,一名负伤,他也身负重伤。美军照明弹将阵地照得如同白昼,几条火力点交叉扫射。他趁手榴弹爆炸烟雾,拖着受伤的身体顽强爬向最后一个火力点。接近美军中心火力点时,他用力甩出最后一颗手雷。手雷在离美军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美军火力点被炸掉半边,美军的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黄继光也被震昏了。就在部队发起冲锋时,美军火力点内残存的机枪又吼叫起来,向志愿军冲锋部队疯狂扫射,部队攻击再次受阻。这时,黄继光醒来了,但弹药已经用尽,他便忍着伤痛,艰难爬到地堡射孔,毅然跃身而起,张开双臂,向火力点直扑上去,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枪眼,以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他牺牲时年仅21岁。1953年,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83.彭加木 (1925-1980)

  男,汉族,广东省番禺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彭加木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一个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分赴边疆各地调查资源,他主动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以“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积极向组织要求赴新疆考察。1957年,他身患纵隔恶性肿瘤,回到上海治疗,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边疆。彭加木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曾15次赴新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新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我国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5月,他带领一支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上午10时,为解决缺水这一困难,他独自外出找水,走向沙漠深处,迷路后因饥渴而昏倒,不幸被狂风掀起的沙浪淹没,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82年,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84.焦裕禄 (1922-1964)

  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85.蒋筑英 (1938-1982)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

  蒋筑英是我国光学界的优秀人才,他在科研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在光学机械检测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1965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以后又设计了中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和镀膜要求,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他撰写的《关于摄影物镜光谱透过率》对中国的电影电视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是光学传递函数的计算、装置、测试以及编制程序、标准化等方面的专家。他对待同志、荣誉和个人利益有着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风格。他掌握英、德、法、俄、日5门外语,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但从不据为己有。他帮助同事一遍又一遍修改论文,发表时却不让署他的名字;他和别人共同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受到光学界的重视,被邀请出席学术会议作报告时,他让合作的同事去,把荣誉让给别人;研究所评职称、分房子、提工资,他多次主动让给别人。1982年6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期间,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逝世,年仅44岁。他被追授为全国劳动模范,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286.谢晋 (1923-2008)

  男,汉族,浙江省上虞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导演,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电影艺术家。

  谢晋一生拍摄了《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等20多部优秀影片。他始终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及观众的褒奖”。其作品紧贴时代、生活和人民大众,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赢得广大观众的盛誉,成为几代人敬重和爱戴的电影艺术家,为中国电影,尤其是现实主义电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遗产,鲜明的个人美学风格和强大的叙事能力成为几代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他通过总结不同时期创作经历撰写的《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一书,见解独到,深刻透彻,对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产生了巨大影响。在5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他着力提携后辈,热心电影教学事业,倾情关注中国残疾人事业,为繁荣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长期致力于中外电影文化交流,为推广传播中国文化倾注了满腔热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艺术家等荣誉,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终生成就奖。

287.谢延信

  男,汉族,河南省滑县人。1952年出生,现为河南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工人。

  1974年9月,谢延信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产后风不幸去世,留给他两个年迈多病的老人、一个呆傻的内弟和一个年幼的女儿。35年来,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3个亲人,大孝至爱,感人至深。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原本姓刘的他改姓妻姓。岳父瘫痪在床18年,他精心护理,端屎端尿,洗澡按摩,18年老人没有得过褥疮。为省钱给两位老人看病,他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打零工,经常挖野菜、捡菜叶,连水果也没舍得给自己买过。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劳动能力,内弟先天呆傻,在岳父去世后,谢延信对他们照顾得更是尽心尽力。他以不放弃照顾前妻一家人为前提,多次拒绝组建新的家庭,直到丧妻10年后才与志同道合的谢粉香组成新的家庭。2003年,谢延信因脑出血落下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他便让妻子来焦作市共同照顾前妻一家。35年来,谢延信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无怨无悔地付出,维持着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颂歌。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88.韩素云

  女,汉族,山东省梁山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现任广西南宁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副主任科员。

  韩素云长期以来竭尽全力积极支持丈夫为国戍边,被誉为“好军嫂”。1983年在家务农的韩素云为了支持参军戍边的未婚夫倪效武安心服役,未过门就主动搬进未婚夫的家,毅然挑起了一家9口人的生活重担。她既要照料多病的祖母、公婆,又要照顾双目几乎失明的小叔和上学的双胞胎小姑,还辛勤耕种12亩责任田。十年来,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孝敬公婆,和睦邻里。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她不幸患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但就是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她每次给丈夫去信也从不透露任何难处,总是宽慰丈夫要安心部队工作。在她的支持鼓励下,倪效武10多次受嘉奖并荣立二等功。1997年3月,韩素云随军被安排到广西南宁市财政局工作。她爱岗敬业,工作从未出过差错。每逢春节或老兵退伍、新兵入伍,她都赶到部队看望。先后为11名大龄军官作“红娘”,并帮助8名待业军嫂找到了工作,还资助辍学孩子重返校园。多家企业想请她做产品广告或当企业形象代理人,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好军嫂’的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为个人谋利。”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89.鲁冠球

  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45年出生,现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

  鲁冠球于1969年以4000元钱起家创建万向集团。近40年来,他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以积极开放的思维走出去,使企业成为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一流整车厂的配套合作伙伴,并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10个国家建立了涵盖汽车零部件制造、矿产资源开发、远洋捕捞等领域的22家公司。他时刻不忘是农村、农业、农民养育了自己,把反哺农业当成企业的光荣和使命,成立万向三农集团,先后在黑龙江、新疆、河北、江西等地投资发展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远洋渔业等,使数十万农民从中受益。他提出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一天做一件实事、一个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理念受到社会好评。目前,他带领的万向集团,以年均增长25.89%的业绩,发展成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2008年万向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7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3.91亿元。他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九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90.窦铁成

  男,汉族,陕西省蒲城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工高级技师。

  窦铁成立足本职工作,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专家。参加工作30年来,他先后主持安装铁路变配电所38个,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窦铁成解决技术难题52个,解决送电运行故障31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小革新30次,提出设计变更6次,为企业节省成本、创造效益1380万元。1997年以来,窦铁成担任电务公司供电分公司供电部部长,保持安全生产3000多天,获得用电业主等单位的锦旗11面。他不仅自己坚持学习,不断进步,还把所学知识和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其他工友,用持之以恒的意志、勤奋好学的精神、待人以诚的品格影响身边每一个人,带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学习型工作团队。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专业共有职工460人,窦铁成的徒弟就有308人;全公司共有电力高级技师7人,窦铁成的徒弟就有5人。他被工友们称为“金牌工人”、“工人教授”。他被授予全总火车头奖章和铁道部劳动模范。

291.赖宁 (1973-1988)

  男,汉族,四川省石棉县人。1973年出生,生前系石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

  赖宁是品学兼优的英雄少年。1988年3月13日,赖宁写完作业向楼下走去,一眼望见冲天的火焰正在山林里蔓延,那是县城附近的一家工厂的信号线被大风吹到高压线上,由于电线短路的火花引起了山林大火。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火海一片,以每秒10米的速度蔓延。大片国有林、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石油公司油库面临巨大的危险。赖宁一见此状,来不及向生病的妈妈打个招呼,就飞快地直奔火场,汇入全县2000多人的救火队伍中,投入扑火战斗。他英勇顽强,不顾个人安危,一次又一次地冲向火海与火魔拼搏。天快要黑了,在现场领导的命令下,赖宁和他的同学,以及妇女、老人都被强行用汽车送下山。归途中,山火又席卷起来,他扒住卡车边喊了一声:“我下去了!”立即跳下汽车冲向火海,又一次加入到扑火队伍中。大火终于扑灭,3500多亩国有林保住了。第二天上午9时,人们在火势最凶猛的地段,发现了赖宁的遗体:右臂紧紧抓住一棵小树,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他牺牲时年仅15岁。他被授予英雄少年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292.雷锋 (1940-1962)

  男,汉族,湖南省望城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5639部队汽车连班长。

  雷锋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后,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之情,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雷锋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始终以“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冲到最前面。他乐于助人,关心同志,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外地,只要遇到别人有困难,他都尽全力帮助。“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年传为美谈。他生活俭朴,把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基本都捐寄给受灾群众和需要帮助的战友。1960年,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一次捐款就达200元。他长期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为中小学生买书、送文具,讲自己的成长经历等,激励青少年成长。1962年8月15日,他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经中央军委批准,将其画像制作印发全军,在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293.翟志刚

  男,汉族,黑龙江省龙江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1985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2008 年9 月27 日下午16 时41 分至17 时00 分,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他在茫茫太空挥动五星红旗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翟志刚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投身载人航天事业后,他勤奋学习、刻苦训练,2003年光荣入选首飞梯队,2005年再次入选神舟六号飞行梯队,2008年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七号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为备战“神七”任务,他先后完成了低压舱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训练和出舱活动程序训练等全新训练科目。尤其在低压、水槽等高风险、高难度、高负荷的出舱活动训练中,他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熟练掌握了低压和模拟失重环境下的各项操作技能。在“神七”任务中,他作为出舱航天员,坚毅果敢,不畏艰险,在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密切配合下,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为我国探索和利用太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94.谭彦 (1960-2004)

  男,汉族,吉林省集安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副院长。

  1985年,谭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技术开发区审判庭工作。由于刚建立开发区法院工作条件艰苦,加之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患了严重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医嘱长期全休治疗。当得知生命已变得短暂可数时,他没有被病魔所吓倒,也没有住院治疗和休养,而是经常身揣诊断书,更加拼命地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在工作中,他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吃请,不办关系案和人情案,成为一名铁法官。在担任开发区法院民事和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期间,他不仅带领全庭干警多办案、办好案,而且自己年结案就达108件,高出平均水平44.4%,结案率、调解率、无超审限等3项指标名列全院第一,经他办理的案件无一改判。1994年6月,他连续高烧5天不退,还坚持4次开庭,庭审完后才去医院治疗。2004年11月,谭彦因病逝世,年仅44岁。他是中共十五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法院模范、十大中国杰出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

295.谭千秋 (1957-2008)

  男,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谭千秋从教26年,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奖励。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后,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他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从三楼返回四楼。看到水泥天花板即将坠落,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脑袋后部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可是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

296.谭竹青 (1931-2005)

  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谭竹青从事居委会工作50多年,始终坚持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时时处处心系群众,带领社区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努力发展社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她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先后创办了鞋厂、商店、印刷厂等十几个企业,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服务场所,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组织开发建设居民住宅楼,拆除棚户区,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把委内街、巷、胡同全部修成了柏油路,方便了居民出行,使东站十委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全身心投入社区工作,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上世纪80年代初,她拿出自己的微薄积蓄创办社区服务网点。为解决社区居民孩子入托,她无偿把自家住房拆掉一半扩建幼儿园。十几年来,她把政府发给自己的10多万元奖金全部用于社区建设和扶贫帮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26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项。

297.樊锦诗

  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扎根戈壁沙漠40多年,潜心于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为敦煌莫高窟这一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提出了“莫高窟治沙工程”等13项文物保护工程,独创了一套新型砂砾岩石窟崖体裂缝灌浆、风化崖面防风化加固的材料、工艺和技术,使莫高窟文物保护环境得到改善,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她规划出新世纪敦煌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蓝图,首次提出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护和展陈利用的构想并付诸实施。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积极开展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成功解决了敦煌石窟研究和保护的有关难题。她牵头起草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成为甘肃省第一部为保护一处文化遗址作出的专项立法。她编写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集中展示了敦煌石窟百年研究的成果。她是中共十三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98.潘多

  女,藏族,四川省德格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江苏省无锡市体委原副主任。

  潘多是第一位从北侧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著名女登山运动员。她原是拉萨西郊“七一”农场的一名工人,1958年12月参加中国登山集训队。潘多从小热爱登山运动,不论是跑步还是负重行军,她从不落后男队员一步;她意志坚强,再苦再累从不吭声。她1959年2月4日登上6330米的唐拉堡峰,同年7月7日登上新疆慕士塔格顶峰,创造了女子登山高度世界纪录。1961年6月17日她与另一名运动员一起登上7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再次打破女子登高世界纪录。1975年她已经37岁了,而且是3个孩子的母亲,但作为中国登山队副队长,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8名男队员一起,于5月27日从东北山脊登上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运动员,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登山队员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精神,展现了新中国妇女自强不息、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她是第五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99.戴碧蓉

  女,汉族,湖南省汨罗市人,中共党员。1957年出生,现任湖南省株洲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肢残协会副主席。

  1968年9月14日,11岁的戴碧蓉在株洲火车站调车场旁边,看到3个孩子正在铁道上低头玩耍。这时,一列溜车正飞奔而来。千钧一发之际,戴碧蓉向轨道飞奔过去,将一个不满6岁的男孩抱出轨道后,转身又冲上去把一个不满4岁的女孩抱下来。这时,溜车距离铁道上的另一个小男孩只有两三米远了。危急之中,她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使劲将小男孩推出轨道,而自己却被溜车无情碾过,永远失去了左臂左腿,造成终生残疾。戴碧蓉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成为誉满全国的舍己救人小英雄。她在饱受残疾之苦的同时,又经历了丧子之痛,以及癌症的折磨。但磨难并没有击垮这位英雄,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了人生的灾难,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她开通了“戴碧蓉热线”,用自己的经历激励那些身有残疾或者对生活悲观失望的人们。如今,又办起“株洲市戴碧蓉服装厂”,筹建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力所能及地帮助残疾人和特困者就业。她四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爱心和汗水,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她被誉为“欧阳海式的小英雄”,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300.魏青刚

  男,汉族,河南省固始县人,中共党员。1975年出生,现为河南省郑州市龙之装饰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魏青刚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水性。15岁时,他在水库里救出一名落水儿童。26岁时,又救过一名12岁女孩。2004年,他的女儿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肝病,全村人为他女儿捐款治病。尽管女儿夭折,但他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05年,魏青刚在青岛打工。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市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一个巨浪袭来,意外发生了,岸边一位女青年被卷入海中。见此情景,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毫不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去。他抱着落水女青年挣扎着向岸边靠拢。可是一排巨浪打来,女青年再次被卷入大海。经过与巨浪的搏斗,魏青刚已是疲惫不堪,不得已只好上岸。当赶来的警察商量解救方案时,他又自告奋勇:“我下去过一次,对情况熟悉,让我再下去吧!”他再次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但没有找到落水女子,只好返回岸上。后来,发现落水女子在怒海深处时隐时现时,他第三次跳入大海,经过40分钟的艰苦努力,落水女青年终于被救上岸,他没留下姓名就悄然离开。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