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九十年代的焦裕禄(图)

发布时间:2011-02-10 00:33 | 来源:中国红色文化网 2010-5-20 9:58:59 | 查看:37143次

  这个时代,需要英雄,更造就英雄;这个时代,需要英雄感动,又常被英雄感动。

  1990年代,就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两次进藏,历时十载,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播洒在西藏高原上;他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最终以身殉职,倒在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实现了当初“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的理想、信念、人格和情操,使亿万中国人的心为之震撼、感动,被人们称颂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他,就是原中共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

  藏族同胞眼中的“平凡”书记

  1979年,国家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山东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年仅35岁的孔繁森主动请缨。

   从踏上西藏高原那天起,孔繁森就表示:“我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报到后,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想改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征询他的意见时,孔繁森以山东人特有的直爽、豪迈回答道:“我年纪轻,没问题,大不了多喘几口粗气!”

   就这样,孔繁森在之后的三年中跑遍了岗巴的乡村、牧区,他与当地的牧民倾心交流,与他们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挖泥塘、修水利,与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藏族同胞的眼中,他是一位“平凡”的书记,没有一点官架子。同样,在与藏族同胞的接触中,孔繁森也深深爱上了这片壮丽而神奇的高原,更深深爱上了这里纯朴的藏族同胞。

   1981年,当孔繁森被调回山东时,岗巴的藏族同胞含泪为他送行。孔繁森动情地说:“如果有机会,我愿再次踏上那片令人终生难忘的土地,去工作,去奋斗!”

   7年后,时任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的孔繁森在母亲年迈、三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孔繁森仅到任四个月的时间里就跑遍了拉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他还经常带上医疗箱下乡看望牧民,并收养了三个孤儿,对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因为每次下乡,孔繁森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个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的解决方法竟然是用献血换钱来给领养的孩子添补营养。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对此,他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就占140天以上。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但孔繁森却坚定地说:“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人民群众心中的不朽丰碑

  在阿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全地区106个乡,孔繁森就跑了98个。孔繁森身边的同事回忆说:“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阿里经济的新思路在孔繁森的脑海中渐渐清晰,他表示,“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样,我们党才有威信,国家才有希望。阿里虽说偏僻落后,但发展潜力也很大。关键是要带领群众真抓实干。我有信心和全地区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富裕的新阿里。”

   1994年,阿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为了进一步带动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孔繁森带领有关部门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希望在边贸、旅游等方面谋出路、促发展。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的途中,孔繁森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他仅有的8.6元钱,以及他的“绝笔”——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数不清的哈达堆得像洁白的雪山,无数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年过八旬的老人,也有六七岁的孩童,人们站在他的遗像前泣不成声……

   孔繁森克服个人和家庭的困难,两次进藏,历时十载,这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动体现吗?他在家中是孝子、是慈父,在西藏,他倾心照料孤寡老人,悉心收养藏族孤儿,不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最好实践吗?为了西藏经济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他呕心沥血,直至以身殉职,不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典范吗?

   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1995)8号文件,作出追授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的决定。孔繁森的事迹展览在全国巡回展出,历时近两年,观众近千万,在全国掀起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孔繁森的英名连同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传遍华夏大地。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福建省福州市2011-03-21 17:29:48 发表
匿名网友:好人 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