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孩子的环境

发布时间:2018-06-03 21:23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6-01 04版 | 查看:615次

  向贤彪

  “为什么要留下那片看上去挺稀疏的林子?”原来这里是“读书林”,苏家塘村有耕读之风,塘边是孩子们放牛的地方,当牛吃饱了,孩子便把牛拴到这些树上,坐在林子里听老师讲课、做作业。留下这片林子,就是要留住这种传统和精神。

  近读一篇名为《老区的细节》的散文,描述革命老区江西横峰的若干场景,令人动容。显然,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当地很注重文化氛围的涵育。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古人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人们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人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不一样的人格、不一样的精神、不一样的风骨、不一样的血脉。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对孩子而言,充满书香的环境无疑是最好的成长土壤。一位艺术家曾深情回忆儿时与哥哥姐姐同读的幸福情景,感叹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孩子成长何等重要。不读书会使人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流于浅薄,容易成为“平面人”——只有长度与宽度,没有深层次的容量。这是无须赘述的道理。古人尚且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见解,现代人更应懂得读书明理对子女健康成长的意义,尽到父母“遗子一经”的责任,创造条件让孩子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在书香世界中感悟崇高、收获成长。

  遗憾的是,不少孩子缺少这种环境。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裹挟之下,许多家长常常给孩子报各种名目的补习班、竞赛班,使孩子缺乏耐心的陪伴和走心的教育,只有争夺和拼搏,少有真善美的启迪;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生命意识的觉醒。这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不仅会留下成长的缺憾,还可能会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只有回到“成长比成才更重要”“想象比知识重要”“让孩子放飞心灵、放逐梦想”的教育初衷,充分尊重孩子个性,释放童年天真,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培育完整而有道德智慧的人。这样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位作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欧洲做访问学者时,一天深夜回旅馆途中,马路上无车无人,司机照例停车等候红灯,他称赞司机遵守交规值得学习,而司机说,我不是你所说的那样,我是在给孩子做榜样,假如这时我闯红灯,正好被一个孩子看到了,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呢?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影响,莫过于家长和社会成员做出榜样,莫过于创造一个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我们就是孩子的环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对孩子的教育。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共同画好“童心圆”,共同为孩子们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红日虽初升,其道必大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