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国》 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偶像

发布时间:2018-06-01 20:15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5-31 24版 | 查看:714次

  郦  波

  一方舞台,一封书信,一段讲述,一次诉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综艺节目《信中国》,好似时光中的穿越者,带领我们拂去弥漫的历史尘埃,站立于写信人的面前,感受他们的初心使命、精神品质。

  钱学森是坚定的爱国者,一封年轻时匆促写在烟纸背面的求救信,让人们重回冷战的时局。演员黄渤念信时不卑不亢、情真意切。黄渤把我们带到了钱学森写信的那个咖啡馆,仿佛与钱学森四目相对,看到那双眼睛里回归祖国的渴望,求而不得的无奈,对美国当局撒谎的愤怒,担心信件是否能寄出的不安。词句念读间流露出的气质与科学家钱学森的形象极度贴合。黄渤还与主持人朱军现场还原了钱学森在美国“听证会”时的情景——面对美国官员“如果在本国和中国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否会为了美国和中国作战”的质询,钱学森的回答掷地有声:“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赤子丹心,令人震撼。

  抗日英雄赵一曼,一直是那个傲然不屈的熟悉身影。当演员刘涛念读她的两封绝笔信后,她更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她对孩子轻声慢语地诉说:我的孩子,我亲爱的、可怜的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啊!对孩子的牵挂、愧疚、希望的寄托,赵一曼用一封短短的书信,将那些想说难说、欲言又止的话化作了对亲情的热烈的表达。忠贞大义于赵一曼而言,不必在信中诉说,以身赴死足矣。于民族于国家,唯有信中寥寥却震人心扉的一句:“我的孩子,你要记住,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画面中的刘涛潸然泪下,画面外的观众也无不热泪盈眶。

  这些信件的书写者,或伟大,或壮烈。在打开这些书信的若干分钟里,《信中国》的信使们引领观众走过“寻找”的漫漫长路,让人们认识到先辈们至情至性的一面,他们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他们是人间的真善美。

  朱德、钱学森、赵一曼、陈觉、黄继光……这些信件的书写人,他们的身上散发着近百年民族复兴所需要的精神品质。他们忠于信仰,敢爱敢恨,他们不惧表达自己曾经的软弱,愿意执手柔骨的亲情,敢于追求热烈的爱情,拥有纯粹的友情。他们是奔跑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而当信使们循着书信里的“知心话”发现先辈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突破。青年演员王俊凯念青年烈士成贻宾的情书,从烈士的“新生十条”到王俊凯自己的“新生四条”;27岁的张艺兴读念24岁的烈士史砚芬留给弟弟妹妹的诀别信,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魏大勋念抗洪战士张钊写给妈妈的信,一句“过去是他们帮助我们,现在,让我们来保护大家”,触摸到“为人民服务”的脉动……信使们或是有一定成就的演员,或是深受当下观众追逐的明星,他们从开始的游离、不自信,到读信时的投入、准确表达,因为《信中国》,沉浸在信件的真情实感,冲破了自己人生的枷锁,在真实情感的升华中,完成了一次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发现值得更多人关注的信,打开属于中国的书信,寻找属于这个民族的信仰,从书信中的真实,发现人性的真善美,映照出信仰的光芒,《信中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温度。节目一遍遍勾勒着历史的模样,让我们不住地沉浸其中,不住地回望,形成永恒的记忆。

  厚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历史中有不屈奋斗的先辈,有底蕴丰实的文化。《信中国》通过信件还原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信中国》坚持高质量的内容制作,坚持用内涵打动观众,可贵地保持着不忘初心的赤子情怀。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