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两百亿总票房超越同期北美市场

发布时间:2018-06-01 20:10 |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5-31 24版 | 查看:1316次

  任姗姗

  202.18亿元!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拿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18亿元的总票房超越同期的北美市场,先后刷新全球单一电影市场单日、单周、单月和单季度票房纪录。其中,国产电影票房15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国产电影票房占全国总票房的74.2%,牢牢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回首这些年,电影产业改革之路不寻常。2001年,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国电影全年票房还不足10亿元。谁能想到,产业改革会引领中国电影市场一路刷新自我、不断制造惊喜:2010年,全年票房首次突破100亿,2013年突破200亿,2015年突破400亿,2017年突破500亿。电影市场高速增长,国产电影力量不断壮大,电影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活跃、最奋发有为的文化产业领域之一。中国电影产业的长足进步,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蓬勃生机。

  这是一份有温度的数字,也是一份有深意的数字。它让我们看到强大的本土电影市场,处于“黄金机遇期”的中国电影大有可为;它也提醒我们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仅仅依靠本土市场,尚不足以支撑电影强国的梦想,中国电影还需进一步修炼内功,全面释放生产力。

  据中国电影艺术中心和艺恩联合发起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2018年春节档满意度为历史调查的春节档最高分,春季档也位于“满意”区间。《红海行动》不仅高居满意度榜首,也以超过36亿的总票房摘得春节档冠军,成为仅次于《战狼Ⅱ》的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反映十八大以来辉煌成就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以超过4.7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最高纪录电影票房。两部影片从火热生活中寻找时代的脉动与观众的共鸣,以现代视听手段讲述打动人心的好故事,让新主流电影攀上了新起点。它们以票房和口碑双赢说明,打铁还需自身硬,观众愿意为优秀的国产影片买单,高品质的内容始终是国产电影的生命线。

  好秩序才能为发展蓄积长久活力。如果说第一季度的票房爆发,让电影行业树立了强劲的信心,那么过去一个月,电影市场的种种异动则暴露了高速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短板。一些现象再次提醒我们,高速发展的影视业成为热钱的竞逐地,很多非专业资本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致使有些电影创作者在资本面前失去话语权。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和负面影响。然而,电影市场不是资本的游乐场,更不是可以罔顾法规、野蛮生长的地盘。《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已经正式实施1年多,普及和执行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细则,打通法治和监管的“最后一公里”,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电影人才能专心致志锤炼作品,电影市场才能保持长久活力,欣欣向荣。

  完善产业链方能摒弃“唯票房论”。近些年,电影产业虽然在各项指标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产业链格局相对局促。目前为止,票房收入依然是电影投资回报的主要渠道,赢利模式相对单一。这造成了对票房收入的过度依赖和追求,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电影票房与口碑两极化的矛盾,也使票房成为某些不当利益的出口。与成熟的电影工业相比,我们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影片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生产的流程。直面时代发展和观众需求,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电影发展才能充分展现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产业改革的成果才能惠及更广大的层面。

  文化含量和思想价值始终是电影的灵魂和根基,也是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撑。我们今天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票房是衡量电影发展一项很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更不是第一位的指标。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作为时代产儿的电影,理应担负起更多的使命,它不仅映照当下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诉求,也应为实现“美好生活”涵养文化品质和精神高地。

  我们有理由多一份自觉与自信: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不仅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黄金机遇期”的中国电影,仍需爬坡过坎、砥砺前行。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两百亿的寓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