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8 20:11 | 来源:中国好人网 2016年8月 | 查看:1182次
人物故事:
李兰英,女,1965年4月出生,是一九四公司物保管理中心一名退休工人。在职时她是一名普通的管道维修工,退休后她热心公益事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中华民族的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守管道维修20余年,获职工和家属点赞
管道维修整天要和污水、地沟打交道,工作很苦、很累,在很多人看来也很不体面。然而李兰英却在这一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干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中,她负责着单位机关院和家属区600多个住家户的管道维修及疏通工作。管道维修的活没什么正点,必须随叫随到,她的手机24小时都处于开机状态,不论是什么时间在干什么,只要接到电话,即使再忙,她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去维修,很多时候她都是刚进家门或刚端起饭碗便匆匆离去。因为她十分清楚,只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为住户排忧解难,为单位降低损失。
钻地沟是管道维修工的家常便饭。地沟不足一米高,人在里面要一寸一寸的爬行。有时为了寻找管道漏水点,要在里面待上一、两个小时。有一次冬天的时候钻地沟,由于地沟长期封闭,加上下水管道渗漏污水,地沟里沼气特别严重,李兰英从地沟里爬上来的时候,已经被熏得翻肠倒肚的恶心呕吐,浑身沾满了污泥,手上也被蹭破了几道血口子,浑身打着哆嗦。等回到家时,鞋子和裤腿几乎全冻在了一起。虽然身心疲惫,但她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她的辛苦工作也换来了职工和家属的点赞,他本人也被评为陕西省煤炭系统“道德模范”,多次被单位评为“三八红旗手”、“岗位能手”、“技术标兵”等。
积极参加公益事业,赢得社会肯定
生活中的李兰英还热衷于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理想和激情传递爱心,播撒阳光。她在“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于2000年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当中。第一次献血,令她永生难忘的是皮肤的刺痛和采血管中流出的鲜红血液。她觉得自己一点小小的付出能够使一位患者成功抗击死神的威胁,内心无以形容的激动和喜悦,远远超出了身体短暂的疼痛和心理的恐惧。无偿献血,让她真切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有帮助别人的力量,可以用爱心来回报社会,这让她感到十分自豪。同时,家人的鼓舞和肯定更坚定了她的选择。后来,她的爱人和儿子也自发地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15年来,她把无偿献血作为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行为始终坚持着,把能够让他人重燃生命的希望作为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这15年中,从捐献全血到机采成分血,只要血站有需要,只要患者有需要,她无论工作多么忙、身体多么累,都从不推辞,因为她觉得献出一点血,就有可能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希望。记得有一次,那是冬季的一天,李兰英刚刚完成繁重的工作回到家,就早早休息了,半夜1点多时接到血站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用急促的声音告诉她有一位产妇由于大出血生命垂危,急需血小板,希望能够尽快赶到血站献血。说实话,她当时身体的疲惫让她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但是她一想到她的血液有可能挽救两条生命的时候,便立刻答应了,为了不耽误时间,她让老公骑摩托车带她赶到血站,等到血站的时候,我她的双腿已冻得站不起来了。后来,当她听血站的工作人员说那位产妇输了6个单位血小板才挽救了生命时她感到特别欣慰,因为她就是那六分之一。15年来,李兰英先后献全血17次,机采血小板达38次之多,献血量累计41000毫升,我的血液让70多位患者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她本人多次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荣誉。
退休不褪色,用志愿服务诠释自己的价值
2012年李兰英退休了,在刚刚退休的日子里,她非常苦闷,不知道整天该做些什么,就在这个时候,血站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当她听到这个消息时,激动万分,一下子觉得整个人有了劲头,觉得退休了还可以为社会奉献更多力量的。志愿服务队成立那一天,她就像第一次参加工作一样高兴,在这个集体中,她看到了许许多多和她一样参加无偿献血的人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们从陌生到熟悉,志愿者们的无私和热情让她无时无刻不为之感动。她真的没有想到,在今天这个所谓道德缺失、人情匮乏的社会中,竟然真的还有这么多富有爱心的人们,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当成职业,每天与血站工作人员一起,从采血车上班到下午下班,指导献血者填表、给献血者送上一杯热水、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等等,这些都是她们的工作内容,有时候忙起来就是好几个小时。
志愿服务并不是总能得到理解和支持,有一些人排斥献血,甚至把她们当成是血站的“托儿”,冷嘲热讽,加以抵制。曾有人问她血站给了多少好处,她告诉他们:在这里服务没有任何报酬,有的只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良心的负责。
李兰英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工作中,她用自己的任劳任怨和爱岗敬业,书写着自己的历史。生活中,她用一份微薄的爱心,以无偿献血的方式来传递了心中的爱,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她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来源:陕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