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8 20:08 | 来源:中国好人网 2016年8月 | 查看:1573次
人物故事:
陈平,男,58岁,汉族,中共党员,四川省资中县渔溪镇利民小学校长。1995年,陈平倾尽家力办起了当地第一所幼儿园,2002年又办起了全县第一所民办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放飞着一个中国农民的办学梦。 20年来,他以“农民办教育,教育为农民”为宗旨,竭诚为众多外出打工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让1420余名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孤儿、少数民族学生受到温馨的关爱和良好的教育,有效探索解决了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他先后被评为“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中国民办教育杰出贡献人物”、“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内江市文明市民”。他的《爱国宣言》镌刻上万里长城居庸关,他学校的业绩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
倾家办学 感恩社会助村民
陈平是四川省资中县鱼溪镇石家村的农民,1982年退伍后从事建筑包工率先富了起来。看见外出打工农民的种种后顾之忧和留守儿童上学的种种困难,他决心以自己的力量办一所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山村实现人生的梦想。
1995年,陈平在妻子杨传辉的鼎力支持下,拿出节衣缩食积蓄的30多万元在当地办起了第一所幼儿园。在他夫妇的精心呵护下,一批批活泼健康的孩子顺利完成学前教育进入公办小学读书。
村里的孩子每天要穿越公路去公办小学读书。一个孩子被迎面而来的一辆大货车无情地轧断了双腿最后夺去了鲜活的生命。孩子的父母伤心欲绝地抓住他的双手哀叫:“你为什么不办小学啊!办了小学,我的孩子就不用每天穿越公路跑那么远了,也不会出车祸。”这事促使他下了非办一所小学不可的决心。
办小学谈何容易,他面临的不仅是资金紧缺、设备简陋的困难,还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孩子们,陈平发誓:“再艰难也要办一所乡亲们欢迎的小学!”他迎难而上,四方奔走找三亲六戚帮忙借钱,跑银行贷款,想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终于筹资50万元,2002年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起了第一栋教学楼,自任校长抓教学和管理。
苦己助人 农民教育梦逐步实现
在“利民”的背后,陈平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为建设规范化学校,他自己先后筹资400多万元。为管好学校,20年来他放弃一年外出包工挣钱30多万的机会,并且一年倒亏50万。为让学生安住,有教师上课,他夫妇长期住在堆满教学用具、学习用品的10平方屋子里。儿女回家只能据屋角的一张破沙发,连一张床也没有。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每天他起早晚睡,查看学生寝室,给学生盖被子。学生生病,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夜有多深,总是把学生立即送往医院……
对此,陈平说:“这20年,我确实也苦也累,也受穷。为自己的追求奋斗,再苦再累也是甜也是乐,再穷我也感到富足!”那副镌刻在长城居庸关的对联就是他20年办学苦与乐的最好诠释:
在陈平多年的精心管理下,利民小学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了遐迩闻名的一所民办教育名校。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中华教育先进示范单位”、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优秀阵地。
对这所全国独一无二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原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赞口不绝,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充分肯定,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嘉璐、顾秀莲,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 阿不都热西提、副主席张怀西、张榕明等领导给予高度评价。
利民教育 农民教育为农民
陈平把校名取为“利民”饱含他的执著追求。他说:“农民办教育,教育为农民,学校要在‘利民’上展现特色。”
在学校的1420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1200人、寄宿制学生396人、残疾学生32人、孤儿4人、少数民族学生16名。为此,他努力把学校办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温馨之家。
为了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安心挣钱养家,陈平既当爹来又当妈,尤其是在孩子们生重病的时候,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有多冷,他都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就诊,既要办理手续,又要照顾孩子吃药、喂饭,还要安慰鼓励他们,给与他们父母般的爱。
患有先天性残疾的杨意4岁开始就在这里学习,她双腿畸形弯曲,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陈平夫妇给她梳头,扶她走路,甚至屙屎屙尿都提,使她感动得流泪,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发奋自强,勤苦读书,成绩名列全县前10名。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孙政操,小偷小拿、调皮捣蛋,问题不少,年迈的爷爷无法管教,居然叫学校把他送进派出所。尽管这样,陈平没有放弃他,总是苦口婆心的帮助教育他,可他就是时反时复管不住自己,常常趁黑溜出校门。他溜一次,陈平夫妇就饿着肚皮打起电筒找他一次。一次次的寻找,陈平夫妇的劳累终于感化了他善良的心。他现已改掉恶习,期末获得了进步奖。孤儿学生田华,母亲癫病,父亲出走,由外婆抚养。陈平每月管她吃住,每学期还解决200元零花钱。少数民族学生阿衣尔扎莫对饮食不习惯,他要求伙食团单独给他开小灶。
来源:四川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