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7 22:04 | 来源:中国好人网 2016年8月 | 查看:766次
人物故事:
天山路澳华菜场。一间9平方米的酱菜铺,是60岁的高秀娣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就在这间小铺子,这个身患癌症的下岗女工起早贪黑,坚持做了14年的酱菜小生意,还清了背负的8万元债务,也把全家带进了小康。
这间9平方米的酱菜铺,也是澳华菜场14个外来务工子女的人生课堂。这些年,高秀娣在卖酱菜之余出钱出力,把这些放学后在菜场里玩闹的孩子“圈”在一起,静心念书。如今,这些孩子中先后有6人考进大学。多年的朝夕相处,他们俨然已是高秀娣的孩子,一声“妈妈”发自肺腑。
就在前不久,高秀娣换了一块新店招。店招上简简单单“酱菜妈妈”四个字,道出了她这些年的夙愿——卖好酱菜,当好妈妈。
读书的料,不能浪费了
晚上8点,从酱菜铺收摊回家的高秀娣,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坐到了电脑前,登录QQ。“娜娜,快要期末考了,好好复习,注意身体”……QQ的那一头,是高秀娣在北师大读书的“女儿”袁艳娜。自从袁艳娜去北京读书,初中文化的高秀娣硬是重学了拼音,啃下了26个字母,学会了上网打字。
山东长大的袁艳娜和高秀娣缘起澳华菜场。2002年的春天,高秀娣发现酱菜铺对面的蔬菜摊来了一个10岁的小女孩,看到女孩的第一眼,高秀娣就心生欢喜。日子久了,高秀娣慢慢知道,这孩子是一对山东卖菜夫妇的小女儿,因为家里穷,所以只读了两年,就辍学来上海帮忙了。“想上学吗?”高秀娣一次悄悄问她。“想。”孩子回答干脆。“好,那就写篇作文给我看看。”第二天,袁艳娜就把文章交到了高秀娣手中。看完文章,高秀娣心想:这孩子不读书太可惜了!可上哪读呢?高秀娣找到自家儿子曾经就读的小学。说明了自己想资助女孩读书的想法,被感动的教导主任当场表态:“冲着你的这份爱心,我们也要帮忙。”
送袁艳娜上学的第一天,高秀娣勾着她的手指头说:“好好读,我会一直供你上大学。”女孩听了扑通跪在地上:“我以后叫你妈妈吧!”从那以后,高秀娣让袁艳娜住进了自己家,并揽下她全部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袁艳娜也从没让高秀娣失望,一路成绩优秀。
菜场里的小课堂
为了督促袁艳娜读书,高秀娣每天都会让她来酱菜铺做功课,晚上收摊后,母女俩再一起手牵手回家。
那些放学后在菜场里踢菜皮玩的同龄孩子,常常带着几分羡慕,围在袁艳娜身边。瞧着这些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管教的孩子,高秀娣心里一动,“要不你们也一块做功课吧。”她找来箩筐、木板,在酱菜铺一旁人流稀少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张张简易桌子。从此,这些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坐进了菜场里的“小课堂”。时间久了,他们也学着袁艳娜,见到高秀娣就喊“妈妈”。
在孩子们的眼中,高秀娣是个“有一套”的妈妈:平时很温柔,每个新学期会买新文具,寒暑假还会请大家到家里包饺子聚餐;有时也很“凶”,每天回家前,高秀娣都要逐个检查每个人的作业,做不好要“立壁角”。
在孩子们的眼中,高秀娣更是一个坚强的妈妈。澳华菜场的许多人都知道高秀娣的故事。1997年,已下岗的高秀娣因患乳腺癌,在多次手术和化疗后,被弟弟接到家中静养。耐不住清闲的她动手清理弟弟家的厨房,随手扔掉了一个锈迹斑斑的旧茶叶罐。可没想到,这一扔就扔掉了8万元——茶叶罐里发霉的黄豆底下,藏着弟弟岳父购买的8万元石化债券。为了还债,高秀娣的酱菜铺在1998年初开张了。卖酱菜,做的是两三元的小生意,可凭着坚忍的毅力,她用两年半的时间还清了债务,家里的日子也逐渐有了起色。
身边有这么一位让人佩服的妈妈,这14个孩子懂事得也格外早。在高秀娣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不光成绩提高了,乱扔东西之类的坏习惯也一点一点得到纠正。
让爱延续
这几年,当年的“小萝卜头”陆续长大。14人中6个上了大学,3个考进了重点高中。他们都有一个习惯:每周都要上网、打电话和高秀娣分享生活点滴,寒暑假更是要到高秀娣家中一聚。依偎在高秀娣身边,许多孩子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报答你!”每当此时,高秀娣的回答如出一辙: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更需要的人吧。
高秀娣不会忘记,当年自己最困难的时候,那些伸出过援手的人们:癌症俱乐部的病友们一角一分凑了200元钱,送到她的手中。社区居委也多次上门探望,让她安心养病。心怀感恩,自从酱菜铺的生意步入正轨后,高秀娣每年都会向癌症俱乐部、社区养老院捐款。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也会主动去敬老院看望孤老,省下零钱捐给灾区。
孩子们的举动,让高秀娣很欣慰:能让这份爱延续,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报答。
来源:上海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