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5 16: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6月 | 查看:1344次
人物故事:
孙艳华,今年67岁,香河二中退休教师,现住新开街道花园小区。孙艳华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教育和长辈的影响使她养成了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为人诚恳的品格。与丈夫袁德顺结为夫妻后,两人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奉养父母、关爱家人。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呵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用行动诠释了中国传统女性善良贤惠的美德。
嫁到夫家后,面对年迈的公公婆婆、年幼的弟妹,孙艳华将生活重担揽了下来,和丈夫一起操持家务、下地干活、照顾公公婆婆,由于家庭负担重,她将娘家的陪嫁拿出来交给婆婆,换成钱补贴家用。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她就尽量想办法做老人爱吃的,常常是做在前吃在后。到县城工作后,她没有忘记在农村的公婆和小叔子一家,每逢节假日和农忙时节,她和丈夫都要回到农村老家,帮助料理家务和农活,陪老人聊天,让他们尽享天伦。
2005年春天,孙艳华88岁的父亲患了严重的脱肛,80岁的母亲身体也不太好,她就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父亲的脱肛非常厉害,严重时一天脱10多次,有时刚刚换完衣服又沾满了污物,为了将脱落的肛肠推回去,她常常弄的满手、满身污物。但是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因为在她的心里,始终认为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孙艳华一直精心照顾着自己的父亲,直到父亲91岁时去世。送走父亲后,孙艳华的母亲又得了脑血栓,卧病在床,孙艳华每天给母亲洗手、洗脸、喂水、喂饭、擦屎、擦尿,照顾的无微不至,直到2010年底,87岁的母亲去世。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孙艳华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父母的老年生活,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送走了两位老人,她刚想松一口气,可没想到一场更大的灾难扑面而来, 2011年夏天孙艳华的小叔子袁德福被通州区肿瘤医院确诊为“右肺中心型肺癌”,而且医生断言:“他的病已到晚期,最多能坚持半年!”“一定不能眼瞅着兄弟就这么离去!”孙艳华和老伴袁德顺当即商定,第一要尽全力给他治病、即使最终不能挽救他的生命,也要让他多活一天是一天;第二,趁着他还能走动,带着他去附近一些景区旅游,让他开开眼界;第三,在他走之前,一定帮他把欠乡亲们的所有债务全部还清,决不能让他带着遗憾走!
于是,孙艳华和儿女先后带着小叔子去北京肿瘤院、北京武警二院等大医院进行治疗,一个疗程费用3万多元。加上先后四次在香河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六万余元,全都是孙艳华一家人凑的。孙艳华和老伴每月的退休金不足6000元,加上这些年培养3个儿女,也没有什么积蓄,但为了挽救小叔子的生命,花多少钱她都在所不惜,钱不够就让几个儿女凑,儿女们也都心甘情愿。
为了让从没出过远门的小叔子开开眼界,趁着他还能走动,孙艳华一家人先后带着他去北京香山、颐和园、盘山、北戴河等风景区旅游,带着他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等饭店用餐。
2013年8月份,眼看着小叔子的病情不断恶化,孙艳华一家人共同凑了75000元,一家一家替他还清了所有债务。
2013年11月21日,正在廊坊照顾孙子孙女的孙艳华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小叔子突发脑血栓。接到电话后,她把两个孩子交给老伴照顾,赶到了医院,出钱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小叔子在医院住了8天,她每天守护在小叔子身边日夜照顾。出院后,孙艳华又跟着一起回了老家,白天黑夜的守护在小叔子身旁,给他喂水、喂饭、翻身、洗脚、擦屎、擦尿,至今没有离开。她说:“虽然辛苦点,但是能让他能减轻一点痛苦,我心里就感到莫大安慰,也感觉总算尽到了做嫂子的一片疼爱之心。”看到了她对小叔子这么尽心竭力,乡亲们都称赞说:“像这样的嫂子没处找去。”听到这样的话,她只是淡然一笑。孙艳华说,她这样做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图的只是一份亲情,尽的只是一点责任。她只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后辈儿孙们做个榜样,为创建和谐社会增添一点光彩。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