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0-18 08:51 | 来源:人民网 2006-07-17 07:14 | 查看:4794次
梁启波(右)在调查中记民情日记。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心中总装着群众的人,群众一定会把他装在心里。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沙塘镇民政助理员梁启波,就是这样一个人。
6月27日,当梁启波离乡赴京参加建党85周年表彰活动时,闻讯自发赶来送行的400多名群众,把沙塘镇政府的球场挤得水泄不通。
14年民政工作与52本“民情日记”
“1月6日,平塘村覃丙生无收入,送去大米50斤,腿伤残,要多费点心。”“4月4日,镇畜牧畜医站后院梁祖源住危房,急,要想办法解决……”
梁启波的“民情日记”上,每一页密密麻麻,记的全是这些“琐碎”难事和急事。在他简陋的办公室,记者看到52本“民情日记”摞起来足有半米高。梁启波说,这只是一部分,从事民政工作14年,写了多少本“民情日记”,他也说不准了。但沙塘镇6万多人口中,谁家缺粮少衣,哪个老人无人赡养,他记得清清楚楚。
记者采访梁启波时,常常“逮”不着他。6月18日一早,他就赶到富旺村,和该村村委会主任商量事关全村16个五保户的“五保新村”的选址和设计。梁启波最引以为豪的“代表作”之一,是沙塘镇新落成的敬老院。梁启波为建院筹钱,甚至把临街的办公室出租,自己搬到镇政府一间潮湿阴暗的旧房办公。经过几年的努力,老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这些年来,沙塘镇敬老院的10多位孤寡老人先后去世,梁启波都亲自为老人洗身换衣,入殓出殡。有些人认为这样做“晦气”,梁启波说:“这些老人如同我的父母,儿子为父母送终,天经地义。”
14年来,梁启波在工作中创造了多项满分:沙塘镇优抚对象定补、定恤的按月足额发放达100%,相关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群众来信来访、突发事件处理率达100%……
“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为群众做些实事”
熟悉梁启波的人都知道,他的三件“贴身宝贝”中,除了“民情日记”和下村遮阳的斗笠,第三件是装着中药汤剂的瓶子。
8年前的初冬,梁启波被查出患上了鼻咽癌。他在与癌症抗争的病榻上,完成了党校函授大专的第三学期考试。2002年,病情复发,他左颌做了手术,进行了第二次放、化疗。第一次治疗出院,医生叮嘱他全休3个月,但他只休息7天就回到工作岗位。第二次住院,化疗使他咽口水都疼痛难忍,进食需要把流质食物通过胃管直接输到胃里,梁启波就借助手机与群众保持联系,开展工作。
6月中旬,又是踏访定恤对象的时日了。这一天,梁启波顶着烈日步行6公里,把本月定恤金送到81岁的烈属林远芳家中。像这样的定恤对象还有17户,其中,最远的一户距镇上15公里。
繁重的工作令梁启波的身体变得更虚弱。他的牙床松动,左眼视力下降,常常流鼻血……为了工作,梁启波总是不顾病痛。他在“民情日记”里写道:“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多为群众做些实事。”
“只要民政对象过得好,我就活得好”
梁启波平日到村里走访,沿途的乡亲们看见他,总会亲切地与他打招呼,拉家常。得知梁启波身体不好,很多人主动给他提供各种偏方、秘方。为了治好梁启波的病,80岁的甘海光不但特地上山采草药,还把家里攒下的8个鸡蛋,带到镇上给他。
梁启波一家人挤在妻子单位宿舍楼顶层一套不到60平方米的旧房里。下雨满屋漏水,两个房间和小厅中得摆满盆和桶。家里最值钱的是市总工会慰问他时送的一台彩电。可梁启波说: “只要民政对象过得好,我就活得好。”
谈及家人,坚强的梁启波常会低头自责。去年11月,他母亲摔断大腿骨,做了大手术。老人从住院到出院,正忙得团团转的梁启波竟挤不出时间去看望。他也帮不了妻子杨展芳做家务,每天还得妻子5时起床,花两个小时为他熬药。(本报记者 郑盛丰)
《人民日报》 ( 2006-07-17 第04版)
(责任编辑:袁媛)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广东省广州市2009-10-20 00:33:40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