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5 15:1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6月 | 查看:957次
人物故事:
仓喜卿跟雷锋差不多是同龄人,每次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当年的激情总在心头涌动。他头发虽然白了,但心依然年轻。退休前,仓喜卿是黄兴中学校长,如今,是杨浦区北茶园居委会“园丁助学工作站”负责人。5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高温严寒,仓喜卿和工作站里的教师们坚持每两周一次为困难家庭孩子免费补课。有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了,他们欣喜;有孩子要从这儿“毕业”了,他们难过……
一、“园丁助学工作站”的诞生
2007年夏天,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北茶园居民区党支部推出“党员为民服务”,这让住在小区两幢教师公寓里的退休教师们觉得有了“用武之地”。仓喜卿提出,发挥老教师的“光和热”,开办一个补习班,利用双休日给孩子们补课。
当年10月,“园丁助学工作站”成立。教室就设在面积不大、条件也不算好的北茶园居委会里;8位退休老师分头负责语文、数学和物理三门课。
仓喜卿原以为,凭着老教师们的口碑和免费补课,来的孩子会络绎不绝,他甚至担心场地不够用。不料,开班初期却没有孩子报名。
于是,他急了,去请教附近育鹰学校的校长。校长帮他分析原因:工作站宣传不够,知晓的人不多;可能还有家长担心不花钱的补课能否保证质量……。校长对仓喜卿说:“仓老师,你们做了件好事。我开家长会时动员一下。”就这样,工作站迎来了第一批十几个孩子。
从预备班到初三,来补课的孩子涵盖四个年级。老师们采取“复式”教学法——在给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时,让另外三个年级的孩子做作业。
退休老师徐康定记得年前的情景:那天他早早去居委会等自己的第一批“新学生”上门,当第一个孩子在家长陪同下到来,就让他在一个空白的记事本上签下名字。如今,“签到簿”已经新换了一本。
二、温暖,是参加补课孩子们的最大感受
前来补课的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者家境困难的孩子。仓喜卿说,“这些孩子需要补课却付不起补课费用,所以接受报名的时候,我们有意向他们倾斜。”
温暖,是来补课的孩子们的最大感受。这些头发花白的老师的目光,总那么和蔼、亲切。
来补课的学生殷翔东的父母忙着做蔬菜生意,平时不大管儿子。有一天,殷翔东捡到了一根圆珠笔杆,就问仓喜卿的爱人:“阿姨,哪里有卖圆珠笔芯,有了笔芯我就能写字了。”这件事对仓喜卿触动很大:原来一支圆珠笔都是这些孩子的“珍宝”。后来,他自掏腰包买了很多文具,以奖励的形式发给孩子,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老师们还打电话或家访,督促拉课的孩子别忘了来补课。
和这些孩子相处,要特别照顾他们敏感的自尊心。仓老师记得还是在中学当校长的时候,曾在中秋节前买了一批月饼打算赠送给贫困生,结果迟迟没人领——“贫困家庭的孩子特别好面子。”因此他和补课孩子相处,格外注意语气、措辞。
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老教师们从未脱过一次课;而这些孩子也很懂事很争气。曹运丽回安徽老家考取了省重点中学,她弟弟曹运俊今年6月将参加高考;吴诚凯本来学习成绩很差,在补课老师的鼓励和辅导下,顺利考取了示范性高中……
三、补课已发展为社会各方志愿者的联合行动
也有家长担心这些“老头老太”的教师跟不上行的教学大纲,毕竟他们中最“年轻”的也已66岁,最年长的已是75岁了,而这些年来教材几度翻新。仓喜卿也觉得,要把免费补课办好、办下去,需要引进“新鲜血液”。偶然有一次在居委会,他遇到了前来交有线电视费的何家妈妈,经过交流,24岁的师范大学生何麒加入了“园丁助学工作站”。现在,义务补课已从一开始的居民区退休教师参与,发展为居民区、高校、社会各方志愿者的联合行动。
仓喜卿自己,找来了现在学校里用的教材和考卷,跟老伙伴们重新备课。最近,仓喜卿老师作为杨浦区唯一志愿者代表荣获了2010—2011年度上海市杰出志愿者提名和杨浦区十佳志愿者。他说:“我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孩子们,我愿意将教学生涯再延长20年。”
四、能够为学生服务是我最大的快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解惑、授业、传道,是当之无愧的崇高职责,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北茶园小区的仓喜卿教师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社区工作,积极为困难家庭的学生补习功课,不收分文报酬的志愿者。用仓老师自己的话说:“退休了,能继续为学生、为教育、为社会做点小事,出点力,也就是为党做了一些事吧。”
仓喜卿经常说,能够为学生们服务,是他最大的快乐,能够看到学生们进步,是他最大的回报。他这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仓老师同时还是街道关心下一代宣讲团的骨干成员,是北茶园收藏沙龙发起人之一,其老当益壮、热心公益的作风赢得了附近居民的一致赞誉,纷纷称他为“一位为居民爱戴的好老师、好党员”。
来源:上海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