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宁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的好干部(图)

发布时间:2018-05-15 15: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年6月 | 查看:1059次

6.jpg

人物故事:

  曾建,男,1956年出生,生前为江西省吉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

  2014年2月23日21时16分,曾建因连续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不幸病逝。3月7日,中共吉安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曾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追授曾建“一心一意为百姓党的好干部”荣誉称号。4月15日,江西省委副书记尚勇同志受省委强卫书记的委托,专程看望慰问曾建的家人。5月,曾建被推选为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典型。江西省委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曾建同志学习。江西省委组织部追授曾建为“全省优秀组工干部”。曾建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在赣鄱大地广为传颂,井冈儿女都纷纷向曾建同志学习,以曾建为标杆,见贤思齐,争做党的好干部。《江西日报》、人民网、央广网等多家知名媒体纷纷聚集报道曾建同志的先进事迹。

  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

  敬业,是曾建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曾建常说,“我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喜欢工作”。工作早已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因为热爱工作,他从未有过完整的周末和清闲的假期,加班加点是他工作的常态。

  曾建在任市工信委主任不到一年时间,全市7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他跑了个遍,把情况摸得清清楚楚。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他任市工信委主任的五年多里,全市工业总量翻了两番,在全省的排名前移了三位,吉安市年年荣获全省工业年度贡献奖。

  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期间,他想尽办法,破解企业用工难、引进高层次人才难两大难题,开辟了吉安人才工作和就业工作的新路子。

  2012年12月中旬,曾建率队远赴遵义、贵阳等地洽谈劳务合作事宜。凌晨3时上火车,两天两夜吃泡面、啃面包,由于奔波劳累,加上身体有病,曾建下火车、上楼梯时都难以喘气,脸色发黑,同行的同事都心疼不已,都劝他在宾馆好好休息半天,可第二天一早,曾建又“精神抖擞”出现在劳务合作协议的签字现场。

  2013年12月,为解决市里人才紧缺的问题,曾建又不顾严寒体弱,带队到厦门大学召开专场的人才招聘会,他参与现场签订协议达223人次。招聘会后又开推介会,推介会的现场设在学生教学楼的五楼,没有电梯,曾建只能从1楼爬到5楼,每走二层他都要停下休息一会儿,才能艰难接着往上走,一直到5楼等学生进来。可就在推介会即将开始的时候,曾建接到学校党委杨书记的电话,想了解吉安招聘情况,曾建二话没说,又下楼去杨书记那里汇报情况。汇报完之后,他不顾疲劳又爬到5楼推介会现场。当他一步一步艰难地爬上5楼的时候,整个脸都变黑了,站在那里久久喘不过气来,在场的同事都争着去扶他一把,他摆手不让,顿时,有的同事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

  曾建参加工作四十年来,工种在变,职务在变,但他敢于担当、追求完美的品格始终没变。今年1月28日,市委宣布他兼任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第二天,他就出现在学院,快速进入“角色”。不少熟悉曾建身体状况的人纷纷劝他:“你都已经58岁了,学院的筹建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这么辛苦,你又何苦呢?”曾建仍主动接受了2月14日向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作专题汇报的重任。为了争取汇报能够一次性通过,确保今年秋季正式招生的目标如期实现,曾建随即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筹备工作之中。正是这段时间,他常常感到肺部隐隐作痛,妻子催他赶紧去医院看看,他说:“现在是学院申报的关键时期,等忙完这阵再说。”他白天来到学院建设现场了解情况,晚上在家里准备材料,一直忙到除夕。春节期间,别人都在拜年走亲戚,他却在家反复审阅一本10万字的厚厚汇报材料。大年初三,他又提前上班,加班加点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整个材料他改了一遍又一遍。

  省高评汇报会上曾建要主讲一个10分钟的PPT,他对自己承担的PPT讲解任务,更是一丝不苟,力求完善,他修改了许多遍,才最终定稿,开始试讲。2月13日晚上,曾建在家里反复练习,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深夜才睡。第二天早上7:00从家里出发,行程2个多小时到达南昌后,就带着同事直奔会场,预讲PPT,结果超时1分钟。中午,在附近宾馆的钟点房休息时,曾建还在练习。他说,一定要压缩这多出来的1分钟。下午的评审会上,曾建的汇报精彩、到位,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交口称赞,最终以96%的高票通过评审。可有谁知道,他其实是一直忍着肺部的疼痛来完成这一切的。 2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吉安市设立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吉安在全省设区市中唯一没有高等职业学校的空白。可是,为学院申报费尽心血的曾建,再也无法体会到这份喜悦。

  把百姓捧在手上,将民生系在心间

  “行一时易,行一世难”。可曾建做到了,他的一生,刻满“为民”、“奉献”。曾建常说:“我们做的工作,如果不能让百姓满意,那就是我们的失职”。

  曾建是个闲不住的人,他经常说:“一日无所为,三日睡不安;两天不下乡,心中常恐慌,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最常做的事就是下基层。

  他在峡江担任县委副书记六年来,在他的车上永远放着四样东西:毛巾、草帽、解放鞋、雨鞋。这些物件,陪伴他走遍了峡江的100个行政村和1000个村小组。在他的手提包里,始终装有四件东西:工作手册、民情日记、峡江地图和手电筒。每到一个村组他都不忘用铅笔在地图上做出圈注,同时又在民情日记本上做好记录,走访了哪些村组和农户,发现了什么问题,解决和落实情况等等,他都要详细记录。他调离峡江时,工作人员数了数他的民情日记和工作笔记就有60多本,那张早已泛黄的峡江地图上,所有的村组都用铅笔作了圈注,密密麻麻。

  他下基层,到的最多的是偏远村组,访的最多的是贫困户和老党员,问的最多的是群众的生产生活。峡江县马埠镇最偏远的绵丰村,距离圩镇二三十里,坐落在深山坳里,他翻山越岭一路步行进去,直到夜里8点多才打着手电筒出来。

  有一年,他在峡江调研水利冬修时了解到,万宝水库水渠常年没有清淤,严重影响灌区4个乡镇的农业生产。曾建立即召集沿线乡镇领导,从下游一直走到上游水渠出口。20多公里长的水渠,他从早上7时30分一直走到下午4时30分,连续步行近10个小时,回来后脱下解放鞋,他的一双脚早已磨出了血泡,在他的协调下,水渠很快得到了清淤,当地农民无不叫好。桐林乡庙口村是曾建在峡江最后走访的一个村,当得知该村还未能通电时,他主动深入该村解决用电困难。至今,村民们仍记得这位送来光明的好领导。当年,曾建调离峡江到市里上任时,得知消息的当地百姓自发买来鞭炮沿街送行。

  曾建喜欢与老百姓打交道,老百姓常把他当亲人。他下乡时总有许多村民纷纷拢过来向他打招呼,热情地邀请他去家里吃个便饭,尝尝自家新收的花生、桔子等。曾建常常感慨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看我们的老百姓是多么纯朴,我们只是为他们做了这么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对我们就这么样的贴心贴肺,你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好好工作”四个字,用曾建的话来说,就是“用责任心做事,用良心做事”。

  2008年全国出现罕见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为了保供电,保企业,曾建带队抢修线路,扎进遂川县、万安县的大山中,一进去就是大半个月。妻子希望他回家拿点衣物再去,曾建说:“电话线杆都倒了,线路全部中断,山区的老百姓用不上电,我怎么能离开!”后来,他在山里累得直咳血,同事又劝他回家,他还是不肯。他说:“供电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企业生产,关系到江西整个南大门的用户,线路不通,我决不下山!”他一扎大山就是大半个月,回来时整整瘦了一圈,脸色苍白,一身疲惫,大家都很心痛,可他却笑笑说:“没事!”

  在市人社局工作期间,作为局长的曾建深感责任重大,他时常叮嘱大家要时刻牵挂老百姓的冷暖。他经常深入园区企业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为返乡农民工就业排忧解难。每一次大型招聘会,曾建必到现场,甚至亲自帮助农民工介绍工作。不少接触过他的农民工都说:“曾局长没有一点官架子,就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朋友,时时为我们着想。”两年来,他通过组织招聘会为企业招工3.8万人,培训就业人员1.4万人。

  对群众饱含深情,对亲人却近乎“无情”

  在曾建58年的生命历程中,他有几个绰号:同事称他为“曾克思”、“曾夫子”,家人叫他“曾干部”。单位同事和他的亲友都先后领教了他的“认真”与“严格”。有人曾半抱怨半开玩笑地说:“曾主任,要求那么高干嘛,差不多可以了吧”。他严肃地批评道:“我们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担任县级领导干部近20年,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求一己之利。

  2010年,曾建被查出患有结核病。那年,他几次陪同领导到南昌、北京汇报工作,争取项目。有一次,在北京帮助井冈山卷烟厂争取异地改造项目时,他累得差点晕倒,市领导见状,便要他留在北京,好好检查一下身体,但他却说当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担搁,以后有空时再来检查吧,自己坚持当晚就陪同市领导赶回了吉安。

  曾建四兄妹中,弟弟下岗多年,现是一名临时保安人员,弟媳没有工作,曾建没有帮他再安排工作,只是一直在生活上接济、帮助。后来,大妹妹也下岗了,在农贸市场卖菜,连个固定的摊位都租不起,只是摆个地摊,日晒雨淋。有一次曾建下乡调研刚好路过农贸市场,看到妹妹泥一脚、水一脚,浑身湿漉漉的,曾建心情很难过,背着旁人偷偷地“揉”了“揉”眼睛。

  弟弟当保安,大妹妹靠摆地摊卖菜为生。这些,都似乎与曾建的“领导”身份极为不符。在不少人眼里,人社部门算得上是个“油水”部门。曾建作为人社部门的主要领导,如果他想安排人进一个单位,是比较容易办到。可事实上,曾建从不做这种事情。一次事业单位招人,妹妹想要哥哥帮忙打声招呼,被曾建拒绝了。他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有考试你就去,我不会帮你说,你也知道,不管我怎么出面,人家都会说哥哥给你走了关系,开了后门呀。”还有一次,有位亲戚希望曾建帮忙安排一个岗位,也被他挡了回去,“你回去看看,我妹妹还在卖菜呢”。自此,再也没有亲戚来找曾建办事。

  2011年的一天,曾建老家来了五六位长辈,想让他寻个项目资助一下,重修曾氏宗祠。曾建却说:“修祠堂,要钱就大家凑,没钱就先不做。如果是建学校、修路这些公益事业,我肯定会想办法帮你们争取项目,修祠堂,我怎么能占用项目资金呢?”最终他没动用公家一分钱,个人捐赠1000元。

  老家的一些亲友都说曾建“不好说话”。每次他回老家,有的亲友骂他:“你都不记得自己姓什么了!”可不管亲友怎么骂他“无情”,对待亲友,他还是很重感情的,虽然从来不动用手头上的权力,但只要知道亲友有人真的生活困难,他都会去看望他们,自己掏钱帮助他们。

  清白做人,不谋私利,是曾建一直以来的行为准则。他常常告诫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约法三章”,一是不准搞特殊化;二是不准在外打他的旗号;三是不准收受土特产和礼品。下基层调研到老乡家吃饭,曾建每次都主动按标准交纳伙食费,并要求随行人员一同交。好几次他累得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不忘反复叮嘱司机和工作人员,不能告诉其他人,每次一打完点滴就回到家里,有些实在碍于情面没有当场拒收的慰问金,出院后,他都一定会写上感谢信,夹到慰问金里,分文不收,全部退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曾建是井冈山精神、苏区好作风浇灌培养起来的焦裕禄、龚全珍式的好干部。他为了工作耗尽全部心力,以铁骨忠魂践行了铮铮誓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敬业之歌、奉献之歌。

来源:江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