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职业院校排名的意义何在

发布时间:2018-05-14 12:4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14日 10 版 | 查看:555次

现在国内一些机构爱给高校进行各类排名,这符合国际惯例,本无可厚非。可是近几年来,一些机构把高校排名的做法又移植到了高职院校身上,如竞争力、影响力、毕业生收入、国际影响力、服务贡献等,各种排名层出不穷。且不论排名的指标体系是否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是否科学、合理,全国排名的意义何在呢?想把高职院校往哪里引?是否会起到负面的导向作用?令人担忧!

  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拥有高水平、特色鲜明职业教育的国家和地区有许多,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培训包”与“新学徒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日本的“产学合作”,以及芬兰、瑞士、奥地利、法国、新加坡等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也知道诸如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H)、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专修学校。可是大众,甚至职业教育圈内的人,都很少能像知道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那样,说得出世界上知名的职业院校,我们也没有看到过国际上关于全球职业院校排名或某个国家职业院校排名的报道。

  究其原因是由于职业院校与研究型大学在办学目的、办学重点、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所以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虽然可以在当地,甚至一个国家很有名,但是它们很难通过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在全球排名或在本国排名。

  实际上,各种排名主要是在高职院校的校领导层面为人所知,而且即使是在排名靠前的院校里面,知道的业内人士也只是付之一笑,不当回事,因为大家心知肚明这些排名的含金量。如毕业生的收入和就业与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行业性的学校还与行业的发展和行情有关,不同地域的院校之间、不同行业的院校之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而影响力的全国排名在社会上对于公众来说则更是无从谈起,没有谁会关注哪个高职院校在全国有名,考生家长也主要是关心在本省或本地哪些高职院校有名,因为他们在报考高职院校时,主要是报考本省或本地的高职院校。再有在竞争力排名的指标中,一级指标为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学校声誉,在二级指标中和就业质量有关的,只有一个就业率,而且没有一个是和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的指标。

  我们知道高职院校是面向地方或行业办学,是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用现在的这种指标体系来评价高职院校,很可能会把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引偏。

  当然,我们需要开展对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第三方评价,但是我们的评价更主要的是要评价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以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发展的契合度与贡献度。我们也可以进行省内高职院校的排名以及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排名,或者是高职院校多的城市内的排名,但是评价指标应该侧重在针对教学质量的母校满意度、教学满意度;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能力达成度、社会满意度;针对就业质量的就业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就业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等;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度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毕业生当地就业率、技术应用成果、科技研发转化率、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成效等。

  通过这样的指标来排名,把高职院校引导到以学生为本、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上来,使办得好的院校在当地知名和有影响力。这样不仅使高职院校知道自己和其他院校相比,在当地做得如何?处于什么位置和水平?也让当地的大众知道,哪所高职院校办得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使得企事业单位愿意与它合作、学习者愿意到这所学校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开展高职院校排名的意义所在。

  (汪治 作者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