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美:一位苗族上门女婿孝老爱亲的故事(图)

发布时间:2018-05-13 20:3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4-24 17:49 | 查看:1405次

A772c67ca-2ae8-4836-8c44-ec0dd5057427.jpg

谁说上门女婿不如儿?地处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山麓,当年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翻越老山界后曾在此驻扎的红色文化村——广西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塘洞村,赵家苗族上门女婿杨进美演绎的“好儿子”故事,生动诠释了上门女婿亲如儿、百善敬老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在岳父、妻兄、妻子先后病故后,年近花甲的杨进美靠每天在附近打零工所得的微薄收入,七年多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岳母,近3000天8000余碗肉汤饭带着笑脸端到床头,其孝心善举感动了附近邻里、感动了整个村庄。“这样的上门女婿很难得,为社会树起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带动了周边的群众孝顺老人,并很好地促进了农村新风建设。”塘洞村党支部书记赵业琼颇有感触地说。

“比亲生儿子还好”

提起上门女婿,往往会让人联想到靠不住,被人瞧不起等“负能量”的字眼,少数民族同胞到汉民族家上门更是如此。然而,苗族小伙杨进美上门到汉族同胞家,却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改变了人们的这些传统看法。他不仅靠得住,而且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被当地老百姓赞誉为“不是儿子的儿子”、“不是党员的党员”,为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传递了正能量。

1958年2月,杨进美出生于广西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烟竹村一个苗族家庭,3岁父母离异,5岁父亲再婚,12岁时开始从事生产劳动。由于家庭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再加上父亲长年有病,成家立业希望渺茫。1983年,已经25岁的杨进美到塘洞村打工,认识了同是“苦命人”的赵勋合,双方情投意合,经媒人撮合,杨进美做了上门女婿。刚结婚时,连基本的住房都没有,只能暂借住在叔叔家,对此,他没有任何怨言,和妻子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第二年就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简陋房屋,并将岳父、岳母接回家侍奉,之后儿子赵杨双、女儿杨赵莲先后来到这个世界,一家其乐融融,日子越过越好,幸福已近在指尖。

可是,命运总是在捉弄人,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家庭变故,让他举步维艰。在短短十余年内,岳父赵清芬、生父杨慧、妻兄赵勋理相继去世。2006年11月,妻子因患脑溢血离他而去,刚过完80岁生日的岳母游必英也因高血压中风偏瘫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杨进美从此开始了一面打工一面照顾岳母的漫漫长路。

每天晨光初露,他便早起来到岳母床前嘘寒问暖、倒屎倒尿、洗手洗脸,做好饭菜一勺一勺地喂岳母吃下,把一瓶岳母爱喝的饮料在床边,才匆忙吃点东西出门打工挣钱;中午、晚上又急忙送饭回来或做饭给岳母吃。岳母想吃什么,杨进美都尽量满足。“一讲起妹夫我就来眼泪,岳父、妻子去世时,他身无分文,借钱操办后事。之后起早摸黑地打工给岳母寻医治病,送孩子读书,偿还借款。”妻子的堂兄赵勋浩动情地说。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杨进美一直对我很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埋怨的话,没有给过一个不耐烦的脸色,真是比亲生儿子还好!”耳朵有点背,说话有点吞吐的岳母,一讲起自己的女婿,脸上尽是幸福和满足。

用勤劳的双手,服侍岳母安度晚年

生活需要钱,给岳母治病更需要钱,前几年因送孩子上大学,杨进美花光了本来就不多的积蓄,还欠了一身的债。知情的邻居们帮杨进美算了一笔账,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单就给岳母治病,买肉、买饮料营养快线等费用开支,每天至少也需要50元。何况除了赡养岳母,他还主动承担着赡养亲生母亲、继母的一部分责任。

没田没地的杨进美,靠什么奉养3位“母亲”呢?好心的邻居曾劝他申请个低保,他说:“我没读过多少书,没别的本事,但自小有一身好力气,只要能够通过自身劳动坚持下去的,我就决不会把困难推给政府和社会。”就是这样,杨进美靠着自己的一身力气,支撑着这个家。他每天除了悉心照顾岳母外,就是拼命打工挣钱。砌墙、砌坡、扛树、挑砖、搬运石头等体力活,样样都做,从不嫌脏嫌累。现在,他在本村的一个石材场干活,虽然离家远了点,但他很开心:“在石材场干活稳定,一天最高能拿到八九十元,母亲生活不用愁了。”杨进美辛勤和阳光向上的心态感动了承包石材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邓基红经理,他决定为他岳母免费提供午饭和晚饭,这让杨进美觉得很温暖。

杨进美打工有三个特点:不打远工,不讲价钱,肯卖力气。因此,当地很多人只要有活都愿意找他干。杨进美说:“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我几乎没有外出远门打过工。”有时附近没事可做,他也曾被迫去较远的地方做过事,但不管做什么工、离家有多远,他每天都会赶回来照顾岳母的饮食起居,风雨无阻。关于打工不讲价钱的事,杨进美说:“父老乡亲们对我很好,能够给我的都已经给了,我不能再讨价还价,只有尽力把事情做好才不愧对大家。”在工地上,杨进美从不吝惜力气,凡事总是抢着干、多干,这种男子汉的气度与行动,也赢得了工友们的尊重。

回想起自己对岳母卧病在床7年多的照料,杨进美无怨无悔,他说:“虽然现在我负担子女的压力比前几年小了,但是岳母的年龄也更大了,孝顺要趁早。”没多少文化的他,说起话来却特别能拨动人的心弦。他坚信,如果妻子在九泉之下有知,也一定会宽心快慰的。

孝亲故事在接力中闪光

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妻子的过早去世,使杨进美独自肩负起服侍岳母的重担。他的孝老爱亲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十里八乡的人,托媒人传话或者慕名而来愿意与她结为伴侣的女性也不少,杨进美也想找个伴,以便能更好地照顾岳母起居,但每次他都会对来人要求道:“岳母已经这么大年龄了,长年卧病在床很痛苦很寂寞。不管她态度如何,都要笑脸相对,只要有我在,就不能让岳母受一点委屈,让她的晚年尽可能地多享一点暖意和幸福”。他的这个“苛刻”要求却把不少人吓退了。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杨进美清晰地记得自己的亲母、继母的生日,每到这两个母亲的生日,他都会前去祝寿,有时实在是走不开,他也会托人送上寿礼,几十年来从未漏掉过一次。

“如今社会上有啃老族、弃老族,农村重男轻女现象还时有所见,杨进美的例子对这些人是个很好的鞭策与教育。他曾经债务缠身却没有向政府和社会伸手,乐观坚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友善地对待亲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塘洞村瑶族同胞唐斌称赞杨进美。

“德不孤,必有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感动的塘洞村人自觉地向杨进美学习,给予他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遭遇了类似情况的赵勋明、赵业海,两家对瘫痪在床的母亲、父亲的照顾,无微不至。同杨进美一样,他们也成了村里有名的孝子。同时,杨进美的事迹也感染着在外工作学习的同乡人和爱心人士。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闰华博士寒假回家,相邀自家兄弟到杨进美家探视慰问。远在加拿大留学的刘杨回乡探亲时也去杨进美家慰问。南宁学院副院长陈雄章教授听到杨进美孝老爱亲的故事后十分感动,专门托人带去慰问金,表示今年将前往学习慰问,并为他发动爱心募捐活动,让这种平凡的好人感到不孤独。

近期,新华网、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等中央和自治区主要媒体,对杨进美孝老爱亲事迹进行了密集宣传报道,向社会传递了中华美德正能量。

来源:广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