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生:甘做大山深处的“野人”(图)

发布时间:2018-05-13 18: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4-24 14:17 | 查看:1058次

吴可生.jpg

吴可生,男,抚州资溪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

  在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30万亩浩瀚的原始森林的深处,有一位护林员被称为“守护神”、“黑包公”、“活地图”,而妻子叫他“野人”。他就是中共党员、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护林员吴可生。

  1971年,16岁的吴可生进入马头山林场工作,做过苗圃工、采伐工、竹木加工厂车间主任、业务员等。2000年初,加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他因为工作优秀,被留在林场,做起了护林员的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是他的本色。在12年的护林员生涯中,他品尝到了人生从未有过的艰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得到了全面而深厚的历练,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护林员。2005年,他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200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护林员

  森林 “守护 神”

  做护林员不久,吴可生担任了林场鸡角叉护林站站长。当时马头山林场尚未评定为保护区,林木盗伐现象比较严重。站上共四个人,一人看守林站,三人组成一支巡山小组。巡山小组每天巡山,早饭后出发,日落回到林站,带好干粮作午饭,每天要走40多公里;半个月中每人要巡山12天,半个月回家一趟,挑米菜回来。

  一天,吴可生带领两名护林员一起前往离福建边界5公里的山场巡查,发现了8名来自福建光泽县的盗伐者准备非法砍伐。盗伐者见只有三名护林员,又仗着自己是外县的,并没有把吴可生三人当回事。吴可生喝令盗伐者不许盗伐。盗伐者说他们砍的是光泽县的木头,你资溪人管不着。吴可生有理有据地驳斥了盗伐者的荒谬,证明了盗伐者蹿到了资溪地界,没有办理砍伐手续属非法盗伐,就算是砍伐本县的山木也是不合法的。

  盗伐者们一时哑口无言,面面相觑。为首的盗伐者恼怒道:“你想怎么样?今天老子不吃你那一套!”

  吴可生回敬道:“今天的事我们管定了,只要有我们在,你们休想拿走一根木头!”

  为首的盗伐者发横道:“老子就砍!兄弟们,上!”

  有半数盗伐者蠢蠢欲动,拿起斧头准备砍树。

  “不许动!”吴可生大喝一声,跳上一块山岩,从腰间抽出大功率对讲机,高声道,“姜连长,我是吴可生,我们发现8名盗伐者,我在你们东北两公里方向,请火速赶来,火速赶来!”

  盗伐者一听,大部分吓得拔腿就走。

  “站住,别跑,跟我去场部!”吴可生喝令。

  盗伐者们走得更快了,为首的一时手足无措,恨恨的盯着吴可生,憋出一句话:“你狠,有种,我记得你!”

  “我也记得你,兄弟,但我不希望在这种地方再见到你!”

  盗伐者走了,三人悬着的心暂时放下了;其实,姜连长今天并没有上山。

  还有一次,几位林场附近的村民偷伐林木被吴可生发现了,吴可生毫不留情的把他们拦截下来。一村民见只有吴可生一人,先是百般求吴可生手下留情,放他们一马,定有酬谢,说吴可生何苦拿着400元的工资要那么认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吴可生义正词严道:“我只有管林的权力,没有让人砍林的权力!”那位村民猛然举起砍刀,气汹汹说:“你让不让?!”吴可生毫不畏惧:“你们想砍木头,除非从我身上踩过去!”几位村民被吴可生的凛然正气所威慑,放下砍刀灰溜溜走了。从此,吴可生成了村民口中的“黑包公”。多年来,他为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10万元。

  生死 时速

  2000年初冬,吴可生在白蛇坑护林站工作。一天大清早,他独自前往保护区东部边境巡山,返回时不小心迷了路,反反复复四次都没有走到正确的路。太阳西坠,他只好沿着西边山沟下山,最后走到了光泽县大清伐木场。此时天已黑,无法再往前走。他身上没带一分钱,想用柴刀抵押打电话,老百姓不肯。他又饿又冷,唯一充饥的就是河水。最后,他无奈地蜷缩在河边草堆里过了一夜。天亮后,他根据太阳的方位原路返回,回到林场时人已虚脱。事后他得知,白蛇坑林站工区50多名伐木工人找了他一夜;次日上午,林场发动全场干职工山上寻找他。此后,他任何时候山上都要带上两样东西:打火机和钱。

  2003年6月10日,吴可生作为主向导,和另一名护林员一起,带领资溪县县领导和海南客商等二十余人,前往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旅游资源。中午,走到核心区边缘,十多人终止了脚步,打道回府,县主要领导和客商等7人留了下来,加上两名向导共九人组成一支探险队,继续向原始森林深处进发,开始穿越危家坑大峡谷。

  危家坑大峡谷是马头山自然保护区钟景观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段,一行收获颇丰。但是,除两名护林员外,其他人都累得够呛,他们都从未到过原始森林,更别说穿越过惊险的危家坑大峡谷了。

  累还只是小菜一碟,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探险队沿途不断听到黑熊、豹子、野猪等猛兽的吼叫,几次遭遇毒蛇,吴可生指导大家沉着应对,一一化解了危险。下午三点,客商开始发烧,吴可生搀扶着他前行。下午四点,天公突发淫威,雷鸣电闪,暴雨倾泻。“大家赶快走,可能会有山洪暴发!”吴可生喊道。果然,没多久,一米多高的山洪汹涌而来,平时秀水涓涓的大峡谷完全换了一副面孔,成了恐怖与死亡之地。客商被两名护林员搀扶着,虚汗淋淋,咬紧牙关涉水冲浪。电视台小李刚从学校毕业还不到二十岁,先后几次被卷入洪水之中;旅游局工作人员几乎被洪水没顶,只露两只眼睛,情况十分危急。吴可生和另一名护林员不顾危险,凭着超强的意志、体能和一定的经验,成功地实施了解救,化解了一场灾难。下午七点,探险队一行九人抵达里郑村,安全地出了峡谷。

  历经生死见真情,客商深受感动,果断投资开发大觉山旅游景区。

  保护区的“活地图”

  十二年来,吴可生除出色的完成了护林的本职工作外,还肩负着一项光荣艰巨的使命——做向导。

  2003年,马头山林区获批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区后,来考察的各类学者、专家和官员不断,县林业局、旅游局和林场安排向导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吴可生。每当接到重任,哪怕是休息日,吴可生都二话不说,甚至都来不及给妻子打个招呼,就立即出发。他无数次带着专家学者们翻山越岭,淌水涉河,走遍了保护区的峰峦山谷、犄角旮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一些专家学者会自己私下联系吴可生做向导,吴可生都尽量满足客人们的要求。

  1933年,美国一位专家在穿越马头山林区的捉马坑时,全球首次发现了棘胸蛙(我国独有的一种大型野生蛙,俗称石鸡)。1963年,法国专家再次在马头山捉马坑找到棘胸蛙。2007年,湖北水产研究所带着日本专家来到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要寻找棘胸蛙。上午8点,吴可生带领专家们出发,下午7点到达捉马坑,晚上找到了棘胸蛙。日本专家握住吴可生的手连声说:“不容易,不容易,谢谢,谢谢!”并称赞马头山的生态保护非常好。几个月后,湖北水产研究所给吴可生寄来了一部研究两栖动物的专著,书中记载着在马头山保护区发现的两种珍稀动物:棘胸蛙和大鲵(娃娃鱼)。

  做向导多年,好学上进的吴可生从专家学者们身上学到许多地理学和动植物学知识,加上他本身懂一些中草药,免费给村民们看病,吴可生的生物学、医药学知识日益丰富,能讲出保护区上千种植物的名称及特点。有他做向导,专家学者们都能顺利完成考察计划满载而归。

  自2004年以来,他多次带领国内外专家深入马头山保护区,对华南虎野化放归资溪做资源调查,为最终确定华南虎野化放归资溪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做出贡献。

  他与省内外多所大专院校的学者们成了朋友。他的为人和能力深得专家们的赞许和信任。2007年,两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到马头山考察评审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主动请吴可生带他的两名研究生。多年来,吴可生带过的研究生不下百名,有的长达半个多月。

  我甘愿做一名“野人”

  吴可生的工作是出色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这是他能战胜生活上的贫穷与艰苦的强大力量。

  初做护林员时,身为七级护林员的他,每月的收入只有365元,加上津贴是405元,远低于省级标准。2005年,他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月收入有所增加。2008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护林员,月收入上升到600余元。2011年,他月收入为850元。2009年,他开始每年能拿到贫困劳模补助金数千元。

  吴可生常年做考察队的向导,经常会有专家学者们给吴可生一些钱作为报酬,但吴可生全都谢绝,分文未收。他的爱人96年下岗后没有了收入,每年还要缴纳500元的养老金。勤劳的妻子承担了家里大部分家务,种菜、卖菜,贴补家用。吴可生回到家中,体谅妻子和女儿的苦衷,尽管很疲惫,仍坚持干些家务,减少一些对家人的愧疚之情。妻子见到他回家,就说“野人回来了”。对此,吴可生报以歉疚的微笑,说:“既然我是护林员,我甘愿做一名‘野人’。”

来源:江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