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世文:长白雄鹰展翅雪域高原

发布时间:2009-10-05 01:32 | 来源:吉林日报 2009-09-13 | 查看:2835次

  高原、雪山、珠峰、雄鹰,这是一幅壮美的画卷,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卷。因为,那高原的辽阔中,那珠峰的巍峨中,有一只长白雄鹰在翱翔…… ——作者题记

  2009年6月,初夏时节。

  笔者一路经北京、成都,直飞有太阳城美誉的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此行的目的是采访省政府办公厅派出的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葛世文。

  夕阳西照时,飞机到达拉萨机场。下飞机后我顾不得小葛“要慢走”的忠告,几乎是跑着过去和世文同志拥抱。看到他又黑又亮的脸膛,活脱脱一位藏族干部的模样,我高兴地说:“你不用化装,已经和藏族同胞一模一样了。”“我原来就不白。”小葛还是那样平和而坦诚。

  一心扑在援藏事业上

  作为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中心组成员、日喀则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的葛世文,依据分工,要协助总领队、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许才山抓援藏全面工作。要组织援藏干部学习,要照顾援藏干部生活,要协调援藏项目落实,要安排援藏干部家属探亲接待……每天,他工作的日程表上都排得满满的。在日程表之外,还随时随地有意想不到的、紧急的、棘手的“任务”。

  在我此次采访短短的几天中,就留下了这样一组系列镜头。

  镜头一:当日,出了机场,葛世文和司机罗布送我们到宾馆住下,我们刚唠了几句,世文的手机响了,不知对方说了什么,小葛歉意地说:“邵老师,你们先休息一下,回头我陪您吃饭……”转眼就不见了踪影,直到晚九时许他才匆匆赶回。原来,就是这么一个空档时间,他去拉萨一建筑公司协调处理了一项工程的资金问题。

  镜头二:本来已经说好的,到日喀则后他要陪我们转转看看,还要走访一户藏民。是啊,我们在参事室相处十来年,我又肩负着采访他的任务,有多少话要唠要说啊。可就在去日喀则的路上,我们巧遇去拉萨开会的我省援藏干部总领队许才山。两车在空旷的高原山路相遇,许才山急急地向葛世文交待几句什么,两车随即相背而去。到日喀则把我安排住下,小葛不无遗憾地说:“不好意思,明天只好让司机罗布陪你转转了,有个会需要我主持,实在没法……”他随即匆匆而去。

  镜头三:在日喀则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就要“打马回朝”了,葛世文本打算要亲自送我们到拉萨机场的。午饭过后,他又面带愧色地对我说,实在对不起了,吉林省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正在日喀则采访,赶拍“日喀则风光”、“日喀则科学发展新貌”两个专题片,准备在吉、藏等多地播放,拍片已近尾声,需要到一个主要景点——珠峰营地拍摄实景,却遇到了麻烦急需处理、解决……我理解此时此刻小葛的心情,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们心中升腾起一种敬佩:好样的,我的吉林兄弟!

  巴尔扎克曾经这样说过:“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而我眼前的葛世文,为着藏族同胞、为着日喀则藏民兄弟的“财富”,调动着、发挥着自己的“财富”,用自己的“时间与行动”最大化地化合着他所追求的“成果”。

  把党的温暖送到边陲哨所

吉林第三批援藏干部进藏以后,中心组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和在实践中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决定将位于日喀则定日县境内、海拔高度达到5300多米、被誉为“雪域边防第一哨”的兰巴拉哨所作为援藏干部党建活动联系点。

  2008年9月8日,中秋佳节前夕,葛世文与组织部副部长杨志宏、发改委副主任刘树德以及教育局副局长林立华、农牧局副局长邵岩、公安处副处长周一兵、广电局副局长潘跃民等吉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组成慰问组,前往定日县兰巴拉哨所开展慰问活动。9月的兰巴拉山脉白雪皑皑,山舞银蛇。慰问组一行克服了高山缺氧、山区低温、路途艰险等困难,往返行程长达10个小时,圆满地完成了慰问边防武警官兵任务。在兰巴拉哨所,他们与部队指战员亲切座谈,促膝谈心,认真听取哨所武警官兵的思想工作情况,实地参观官兵的工作生活场所,增进了与部队官兵的友谊,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援藏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座谈和参观中,他们了解到兰巴拉哨所办公经费不足、官兵伙食条件较差、缺少必要的文化书籍和娱乐器材等困难,吉林省第三批援藏中心组专门从援藏项目经费中拨款人民币10万元,帮助哨所官兵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针对哨所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恶劣,部队官兵患有高原性疾病较多的实际状况,中心组又委派慰问小组,为哨所战士带去了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治疗心脏病的药品,总价值约为人民币5万元。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这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话。眺望远处的雪山,那神圣、那洁白令人神往。我们的援藏干部和守疆卫士们,不就是那不畏“艰难险阻”,向着那“神圣”,向着那“洁白”不断“攀登”着的勇士吗?

  牢记援藏宗旨 心系藏民甘苦

日喀则地区位于西藏西南边境,南和尼泊尔、印度、不丹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维护稳定和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

  葛世文在纪念西藏民主50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自己能够以一个地区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身反分裂、维护稳定各项工作中。”他们用出色的工作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日喀则地区的和谐和稳定,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第三批援藏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对他们适时采取的得力措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项目建设是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援藏项目具体运作实施过程中,葛世文协助总领队许才山、发改委副主任刘树德先后开展了项目招标工作,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和项目资金,做好立项、招标、设计等具体工作。为保证施工质量,他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工地一线检查项目建设情况,他像一块“拾遗补阙”的红砖,经常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特殊难题。中心组重点抓的吉林路二期工程,总投资2200万元,是吉林省第三批援藏的最大项目,项目进程、工程质量等都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树立了吉林省援藏工作的良好形象。

  葛世文说:“援藏工作不仅仅是项目建设和物质的支援,更重要的是宣传和实践党的民族政策,实现民族的团结和谐,共荣共进。”

  行前的晚上,世文和我彻夜长谈。我们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谈祖国边疆的巩固和安全,谈党的民族政策,谈援藏的深远意义。他满含深情地说:“援藏工作事关建设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的民族大家庭。虽然个人有所牺牲,但我的一生之中能有这么一段经历,觉得很值!”

  我相信,世文的话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是每一位援藏干部的神圣职责和崇高的追求。

    日中无影 高山无我

有人说:“日中无影,高山无我。”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忘我”境界。然而,葛世文做到了,他的这种“高尚”和“忘我”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催人泪下,有的只是常见的普通,日常的平凡。也许这正是普通中的高尚,平凡中的伟大,才更真实,才更服众。

  一天,藏汉朋友在一个帐篷里聚餐,欢声笑语。突然,一头牦牛闯了进来,似乎是来凑热闹,无论怎么驱赶,牦牛就是不走。这时,只见一位藏族朋友悄悄走近牦牛,与其耳语几句,牦牛便转身离去。众人大惑:你同牦牛说了什么?那人笑笑:我告诉它,你再不走,就要你留下来当秘书长!众人大笑。“段子”调侃秘书长这个苦差事连牦牛都不愿干,足以说明葛世文他们工作的状况。

  有一首歌叫“幸福在哪里”。歌中唱到:“幸福在哪里?让我告诉你,他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他在辛勤的工作中,他在艰苦的劳动里……”高尔基有句名言:“只有对美好事情的自觉追求中,才能真正的幸福。”

  两年多的日日夜夜,葛世文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然而,他无怨无悔。

  2007年7月,葛世文父亲病危住院,他未能赶回照看。父亲去世,他匆匆返回,又匆匆离去。他对家人说:“那边很忙,得马上赶回去。”

  2008年,爱人赴藏探亲期间,他只陪了两三天,然后便率调研组赴基层调研去了。他对爱人说:“对不起,不能陪你了,下回吧。”

  2009年春,女儿患重感冒想爸爸,孩子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我病了,很想你,能回来看看我吗?”他对女儿说:“爸爸工作的地方离太阳很近,但离你很远,工作又很忙,回不去……”

  两载春绿秋黄,730个日月更替,他忍受头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腹泻失眠等高原反应,体重下降,睡眠经常要靠药物维持,曾几次下县乡途中车辆遇险……

  我结束此行时,再望那远处的雪山,绿色的草原,圣洁的寺庙,还有那凌霄的雄鹰……只见那只矫健的长白雄鹰,在雪山、草原、寺庙的美景中振翅翱翔。

  这是一幅真实的画卷。

  这是一幅时代的画卷。

  这画卷,在藏汉各族人民的心中永恒!(作者:邵干)

(责任编辑: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