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4 08:34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5月04日 02 版 | 查看:1270次
“如果说老师您这代人身上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人‘吃饱饭’,那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让中国人‘挺起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本科生司马锲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完成后一个使命并不比前一个容易,甚至我们还要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环境”。
这是在清华大学东阶梯教室里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的对话。近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为近300名清华大学2016级本科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在近3小时里,他们集中探讨了5个问题:“新时代青年和他们的父辈到底有什么不同”“新时代青年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强国的一代”“如何看待利己主义的问题”“强国一代要如何强国”“新时代的清华学子如何选择和行动”。几十名学生代表进行了自主发言,艾四林根据发言内容进行追问,并与学生们展开讨论。
设计这堂课的初衷并不复杂。2017年12月17日,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与中国青年报社合作的“‘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培养时代新人”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研讨会结束不久后,艾四林希望和学生们一起围绕“强国一代”怎么理解奋斗、为什么要奋斗、怎样去奋斗等主题进行讨论。
在司马锲看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或者说实现中国梦,于个人而言,就是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实现‘劲往一处使’则有赖于一个高度一致的社会认识。
艾四林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思想,高校应该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奋斗的内涵,从而让青年学生真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大任,到祖国需要的岗位去,做有担当的“强国一代”。“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清华学子发出的最强音。希望这堂课能够在新时代青年和父辈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上一代奋斗精神延续到这一代。”艾四林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宇平 范雪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