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几十次谈到“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缘何重要(图)

发布时间:2018-04-26 21:31 |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3-03 06:30 | 查看:2710次

作者:石建勋

摘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最高目标和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精髓所在,是对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3月1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中国代表140个国家发表题为《促进和保护人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这是继联合国在“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中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宣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多次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最高目标和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精髓所在,是对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和现实逻辑

人类社会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存共同体,这正在成为世界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美国“9·11”恐怖袭击、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4年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病毒等事件的爆发蔓延及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的全过程,使人类社会对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习近平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当今世界充满了纷繁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既超越了传统的治理界限,也超出了当前国际体系的框架。为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快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平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命运共同体。虽然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冷战的零和对立思维、霸权逻辑、傲慢的“历史终结论”心态,却仍在国际关系中挥之不去,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新理念、新思维、新共识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架构。在G20诞生后不久,中国提出要用一种蕴含着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意识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替代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国际关系旧思维。

2010年5月和2011年9月,中方分别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关于促进中欧合作的论述中,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初的萌芽。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进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中,成为中共执政兴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注和追求世界大同的奋斗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意识。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 2013年9月,出访美国时,习近平主席明确告诉美方领导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演讲中,提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四年来,习近平几十次谈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治理”新观念,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习近平对命运共同体的不断阐释,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相关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多次在不同的外交场合,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议题都充分阐述了中国看法,发出了中国声音,涵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全球治理、环境、发展、反恐、防扩散、维和、妇女、应对自然灾害等议题。这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议事能力与参与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增强了中国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赢得了国际赞誉。

“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而中国的继续发展也需要世界。同理,“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中国梦”的实现将为世界带来红利,对人类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首先,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中国越来越融入经济全球化。正是由于坚持开放发展,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进程,2009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4年,中国的服务贸易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增加到6070亿美元,从世界第13位上升至第2位。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经验就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取得快速经济增长。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打开国门“走出去”和“引进来”。从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必须坚持开放发展,更加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充分发挥中国资本和产能的优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中国开放发展的新空间,努力实现合作共赢。中国的发展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发展观,努力把本国利益同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其次,世界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中国在主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负起应尽的责任,发挥着日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今后将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外帮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

中国发展,就是世界机会。中国转型发展、扩大内需的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未来5年,中国每年进口额将达到1.6万亿—1.8万亿美元,将成为140—150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每年对外投资额将达到1500亿—2000亿美元;每年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将完成营业额1800亿—2000亿美元;每年出境旅游将达到1.4亿—1.7亿人次,出境旅游消费将达到1100亿—1300亿美元;每年出国留学人员将达到60万—80万人,外国来华留学生将达到40万—50万人;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约能带来7万亿元的市场需求,城镇化发展释放的巨大投资和进口消费需求,将为全世界各国提供广阔的参与及市场机会。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将从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模式向依靠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变,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给拥有科技和服务业优势的世界发达国家、发达经济体带来众多参与和合作的机会。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第三,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联。人类命运共同体,交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阐释中国梦的内涵时,特别强调其世界意义,即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将为世界各国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梦”的实现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紧密相联、互为机遇。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联,“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梦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地球村”时代,只有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同舟共济,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实现互惠共赢。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设立“亚投行”,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大批早期收获项目落地开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和推进全球化,努力实现中国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基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义利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国向世界宣示,“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随着中国持续发展,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大,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将越来越紧密相联。

第四,世界新秩序构建,需要中国引导和提供“中国方案”。世界需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秩序,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更加民主、更加公平和有序、更加合理、更具有包容性和代表性的全球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体系,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国继续发展、实现“中国梦”所必须的良好外部环境。2月17日,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这是习主席首次提出“两个引导”,意在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不仅要多参与国际事务,做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且还要做世界新秩序的贡献者和引领者。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尚需付出很多努力。中国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直在发挥引领作用,努力做到: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也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既运筹好大国关系,着力于构建健康稳定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也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也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做好对外援助。事实证明,中国倡议的命运共同体不仅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而且将不断拓展,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这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做出的重要贡献。

(作者为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