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一座连续三次荣膺“全国文明”称号的城市(5图)

发布时间:2018-04-24 17:0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01-15 13:36:00 | 查看:3466次

    雄伟壮观的文体中心矗立在迎宾大道的西侧,成为克拉玛依市新的标志性人文景观。 记者 李浩然 摄  

    黑油山老年社区为老人提供了舒适的养老环境。记者 江池 摄  

    汉博文化创意产业园落户克拉玛依区。(本报资料图)

  “有这样一项事业,它让一座城市21年来上下齐心,坚持不懈;有这样一份责任,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40多万各族人民时刻铭记,始终坚守。这就是克拉玛依自1996年开始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这段文字,来自2017年11月21日新疆日报的头版转七版的长篇专题报道《一张蓝图绘到底,创建为民展新姿》的开头部分。

  这篇大部头作品刊发的时间,距离11月14日克拉玛依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仅仅过去了一周时间。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它反映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文明水准和社会和谐程度,是我国综合评价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最高荣誉。

  2011年,克拉玛依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后,从2012年起,克拉玛依紧接着实施了文明城市三年提升工程,将克拉玛依的总体文明水平再次推向新的高度。

  这篇文章,全面记述了克拉玛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原因、思路、措施、做法,本文已经无须多余的赘述,鉴于篇幅所限,记者决定除将新疆日报的这篇文章做一些必要的删节和内容顺序调整之外,尽量保持原样发在这里,让克拉玛依人看看,新疆人民眼中的全国文明城市——克拉玛依市的总体文明程度究竟怎样?

  2011年12月20日,是值得所有克拉玛依人为之欢欣鼓舞的一天——克拉玛依人终于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匾。

  这一刻来之不易,因为在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背后,克拉玛依人已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途上走过了整整15年。

  15年中,尽管已经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但所有克拉玛依人心中却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那就是含金量最高的“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还没有拿到。

  克拉玛依之所以从不放弃对全国文明城市的追求,因为他们深知,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百姓的需要。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20多年来,尽管市委主要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在克拉玛依,历届党委始终坚持初心不变,扎扎实实地做到了将一张惠民创建的蓝图绘到底,将一个创城为民的思想贯穿始终。

  自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之后,克拉玛依就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着各级党政“一把手”的关键作用。从2012年起,全市连续6年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大绿化工程、标准化小区建设工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多项工程。在每一轮工程实施过程中,都由市委书记担任工程总负责人,亲自策划项目、部署工作、把握进度,各单位的“一把手”任项目组组长,每年集中精力解决一批文明城市创建的大事难事,巩固和提升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委、政府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将创城工作作为聚焦总目标、落实总目标的重要载体与抓手,进一步强化高位推动作用。

  为了加强“一把手”的责任落实,克拉玛依还建立了市委领导联系点制度、督察问责制度、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制度等一整套管理机制。在具体实施中,市委坚持把创城工作与领导业绩挂钩,让全市各单位都绷紧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弦,把文明城市各项创建工作都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游船在碧波中徜徉,城区绿树成荫,克拉玛依已是一座生态和谐、优雅文明的城市。记者 江池 摄  

    上海援克干部参加了克拉玛依市“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植一片林”义务植树活动。记者 李浩然 摄

  为什么要创建文明城市?如何创建文明城市?在所有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竞争大军中,这是两个经常被人问到的问题。

  克拉玛依的回答是:体现利民惠民创城宗旨,让人民群众从创城中不断有获得感幸福感,让市民在创城中不断提高文明素质。

  在克拉玛依,这不仅是市委、政府多年来开展创城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市委提出的具体要求。历届党委、政府都从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出发,着眼实处,着手实事,着重实效,千方百计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15年的创建,6年多的提升,早已让克拉玛依从身体到灵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蜕变为楚楚动人的“沙漠美人”。

  城东一隅,九龙潭九尊龙头吐出的一排排水带倾泻而下,水雾四散,气势磅礴。

  绵延8.51公里长的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20座造型别致的桥梁飞架南北。一到夜间,满河彩灯点点,乐声连绵,美不胜收。它的旁边,世纪公园美景如画,令人沉醉。

  “沙漠美人”今日楚楚动人的风姿,常常让人有时空错位之感:不知自己身在风光秀丽的江南还是置身于雄浑苍凉的戈壁。是啊,有着如此风情的“美人”,人们怎能不为之倾倒?

  特别是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的这几年中,克拉玛依市委、政府始终将巩固创建成果、持续惠民作为重要目标,深化各项创建措施,不断努力提升创建水平。

  近五年来,克拉玛依先后投入300多亿元,用于解决市民住房、就业、社会救助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市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1029套,充分满足了市民的住房需求。市、区两级政府建成投用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380余个民生项目,建设了3个总面积11.1万平方米的熟食品加工基地,切实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市民对创建工作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近年来,克拉玛依还着力健全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大病医疗保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临时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安全网。覆盖全市所有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投入运行,日托中心、黑油山养老院以及居家养老等各种养老机构、养老方式的建立健全,更使克拉玛依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样板。

  数字有时是枯燥的,走在克拉玛依的大街小巷,那一张张舒展的笑脸,那一串串朗朗的笑声,已经最直观地展示了市民生活的幸福程度。

  “以前很多退休后去内地定居的同事都回来了,去过那么多地方,我们还是觉得克拉玛依好。”一名退休职工骄傲地说。

  文明城市不仅仅表现在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面,更在于它的日常管理水平和长效治理能力。

  不少外地人到克拉玛依的第一印象是整齐干净,秩序井然,市民素质很高。但在这背后,是克拉玛依创城以来不断提升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在起着看不见的作用。

  2011年12月,在首次创城成功后,克拉玛依通过认真总结发现,要想把创城工作真正引向深入,让各职能部门和参与群众达到自觉主动的目的,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经过论证,克拉玛依决定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程度。

  2012年6月,克拉玛依成立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成立信息化管理局,并依托智慧城市的基础,在短短几年间,克拉玛依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在平台搭建、制度建设、数据征集及诚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诚信建设在助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在全市营造了“明信知耻、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

  政府机构的改革,强化了创城长效机制。克拉玛依成立了城管委,通过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大联动”,在全市形成了机制顺畅、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的创建工作格局,结束了过去创建工作“九龙治水”的被动局面。通过数字化城管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创城问题督查反馈紧密结合,又提升了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克拉玛依还以工程管理的方式推动创建重点工程,加大了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力度,开展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问责。在其他诸如智能交通、市场监管、最安全城市、健康城市打造等众多方面,克拉玛依都以工匠精神逐项细细打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创城带来的不仅是油城的外在美,更是内在美。

  走在如今的油城街道,井然有序是很多外地人的最大感受。乱穿马路、乱搭乱建、违章停车、随地吐痰……这些城市顽疾与陋习,早已得到有效治理。

  到各单位办事,示范窗口、文明班组、行业标兵比比皆是,温馨提示到处可见,工作人员微笑多了,黑脸少了,效率也大幅提高。

  黑油山、展览馆、地质陈列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企业精神教育基地,文化街和汉博文化创业产业园以及长盛不衰的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油城市民的文化思想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净化与提升。

  诚信缺失、公德失范现象明显减少。熟食品加工基地诚信建设的典型经验还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文明办的肯定。

  克拉玛依通过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最美新疆人”“中国好人榜”等评选活动,选树了王延明、肉孜麦麦提·巴克等一批模范榜样,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建立了300多个道德讲堂、设立800余个善行义举榜,开展了以“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道德”为主题的家风建设、“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旅游”四大文明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引导越来越多的市民注重个人行为,提升自身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年3月是自治区公民道德建设月。在此期间,克拉玛依都会持续开展“三关爱”“邻里守望”“文明交通”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出了“四叶草”“铁老汉”“爱心妈妈”“红细胞”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

  为了文明城市这块人民群众高度认同、创建难度最大的金字招牌,克拉玛依进行了21年的持续付出。回望来路,人们欣慰地看到,在“创城”之路上,留下了克拉玛依人坚实的脚印;在创城过程中,克拉玛依已焕然一新。(克拉玛依日报 首席记者 刘亚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