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1 12:1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23 11:28 | 查看:2288次
事迹简介:王自莲是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太平村妇代会主任,县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创始人。在她的带领下,留守妇女们互帮互助,以各种形式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有力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和文明风尚形成。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留守五姐妹》,并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等媒体宣传报道。
正文:王自莲,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太平村妇女主任、村互助小组组长。11年来,她创建的“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使广大妇女同志互助互爱,共享和谐幸福生活。2013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以《留守妇女不发愁》为题报道她的事迹,2012年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撑起一片天”为题介绍了她的做法,2012年3月8日,她受邀参加央视“三八”特别节目《绽放》,介绍了“互助小组”创立过程和成效。2011年11月,她被授予“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以她的事迹为原型拍摄了电影《留守五姐妹》。
一、心系群众,开创妇女工作的新举措
王自莲长期扎根基层,始终把妇女的冷暖与疾苦牢记于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竭力带领全村妇女建设美好乡村,构筑幸福家园。
含山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太平村的男劳力也普遍外出打工,妇女们留守家中,所有的粗活、重活都要承担,尤其是在农忙时节,更是“雪上加霜”。怎样解决留守妇女的实际问题,为其排忧解难,始终是她的一个心结。2002年5月,王自莲从家里亲戚间相互帮忙中得到启发,于是突发“奇想”,可不可以把全村的留守妇女组织在一起合作劳动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向村两委作了详细的汇报,取得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留守妇女的积极响应,从此太平村“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孕育而生了。为了充分发挥“互助小组”的作用,她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互助小组”以自然村为单位,七八个人为一组,农忙时,小组留下一个队员在家负责做饭、照顾孩子和老人,其余的成员一起下地干活,各家的农活轮流做,推选一名有文化、热心能干的妇女作为小组长,负责协调处理组内相关事务,并定期召开会议,重点解决留守妇女家庭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难题。
二、情牵姐妹,互帮互助见成效
1、生产互助,勤劳致富
当互助小组开展的红红火火时,王自莲又开始考虑如何让她们生产致富?她想办法、找路子、扩渠道、请专家,引导村民多种经营,不断增加村民收入。她帮助互助小组成员蔡道菊办起了养鸡场,年出售土鸡三千多只,今年她还将联手姐妹们通过争取农村小额贷款的办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建鸡场,力争规模与效益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帮助村民王福莲将110平方米的鸽舍扩建为7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鸽舍,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鸽能手。姐妹们成立了“养鸽互助组”,请来专家讲座,带领了几十个姐妹们共同致富。“互助小组”的成功建立,彻底改变了留守妇女由原来的“靠人帮”变成了“互相帮”的局面。这种转变,既给留守妇女自身带来实惠,也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和谐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2、生活互助,文明乡风
王自莲常说:助人为乐,倾心为民办实事,我们腰杆才能硬起来,这也是我们互助小组职责所在。
自从“互助小组”建立以来,小贾村丁一红家再也没有因为人手不够而耽误了收成、减少了收入。互助小组成员汤玉芳向姐妹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往一个人在家种2亩稻,从收割、挑稻到打稻,根本忙不过来,如果请人,一人一天70元算,外加中午、晚上两顿饭,至少花100多元一天。现在有了互助小组,几个人一起干,2亩稻不用一天就能收割完,这不仅省时、省钱,更重要的是干活时和姐妹谈心说笑,既开心又不累,这种形式真好”。
此外,王自莲还带领互助小组的姐妹们经常帮助留守老人买米、买气、就医等,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难题。老人们都说:王自莲又让她们找到了大家庭的感觉。
3、真情关爱,解决难题
由于村离学校较远,每逢学生上学,留守妇女们都是提心吊胆。骑自行车上学,孩子又太小,学生集体包车,费用又太高,平时每辆小车搭载20多名学生上学,又严重超载,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王自莲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她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经过多次协商争取,一名爱心企业家每年拿出2万元作为学生乘车补助费用,现在学生乘车,再也没有出现超载现象。
4、科技联防,平安一方
王自莲还带领互助小组成员深入开展农村“十户联防”活动,指导村民进行手机联网,实行邻里互助,加大科技防范水平,提高群众安全感。
王自莲同志常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做事用心、用情,帮助别人时,我特别快乐。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