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9 22: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21 11:19 | 查看:6918次
刘传真,女,开封市顺河区一名退休工人,今年79岁。她16年来,精心照顾留守儿童和务工子女,赢得政府和群众的赞扬,荣获河南省优秀母亲、河南好人称号。
16年前,偶然的一天,刘传真和老伴上街买菜时,看到菜市场摊贩的孩子趴在小摊上写作业,有人买东西时,这些孩子都会抬头看看,不能专心学习。他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问孩子家长:“怎么不让孩子在家里学习呢?在这儿写作业,人来人往的孩子怎能专心?”孩子家长说:“我们来自农村,租的房太小,孩子回家也无处写作业。再说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们又不放心,实在没有办法才让孩子在这儿写作业。”他们回家后一直商量:“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家里有一间闲置的屋子,何不提供给孩子们学习用呢?第二天,刘传真和老伴就找到孩子们的父母,说明他们愿意无偿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场所、义务辅导孩子的想法,家长和孩子们听后都非常高兴。于是,“筑梦爱心辅导站”就此诞生。
从此,刘传真开启了她长达16年助人为乐爱的征程。征程中,她先后获得开封市十佳母亲、第四届河南省优秀母亲、2011年度开封市希望工程贡献奖(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创办的筑梦爱心辅导站荣获开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这位花甲老人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孤独,都化作对来开封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关爱上,默默无闻地做着感动世人的好事。
老伴去世后,刘传真独立承担起爱心辅导站,16年无偿照顾、辅导来汴务工子女。 从最初只有3个孩子,到后来的7个、26个、28个,筑梦爱心辅导站现在已有38名孩子,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13岁,他们都习惯亲切地称刘传真为“刘奶奶”。 这些来自周围各县区以及湖北、山东、四川、河北等地来开封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都很懂事,学习也刻苦。这些孩子放学后直接来刘传真家写作业,并在她家吃饭、睡觉,孩子们感觉这就是他们的家。刘传真不仅分文不收,还经常贴补孩子们吃饭、学习的开销。孩子们多了,刘传真就把家里的柜子、桌子、凳子、木板都腾出来,供孩子们学习用。
孩子们放学后来到这个温暖的家学习。刘传真规定,每周周六学习文化课,周日学习英语和书法,一个月抽出两个半天到书店看书、到体育场锻炼身体,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她还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学习程度,把他们分为高、中、低三个班组,选出班组长,编制点名册,在表现好的孩子的名字旁画五角星。每月她都评出优秀孩子,并奖励其本和笔,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通过刘传真的努力,筑梦爱心辅导站的孩子们一天比一天进步,个个成了班里的好同学。孩子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们为了表示对刘传真的感激之情,有的送锦旗,有的亲手绣匾。“春雨润物,育人楷模”,刘传真家中挂满了孩子家长送的锦旗。
刘传真退休后,手头并不宽裕,每个月所有的花销都靠着她几百块钱的退休金。孩子们多了,支出也多了,退休金渐渐不够用。为了保障孩子们良好的饮食条件,刘传真做了一根细钩铁丝,拿着编织袋,走街串巷捡破烂,有时为了拣一个瓶子跟人好远,有时从湖里捞,当天拣当天卖补贴日常生活开支。
16年间,刘传真爱心辅导站共免费为100多个务工子女补课、指导学习。这期间,辅导站的孩子们一茬又一茬长大了,有的已结婚生子,有的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有的已事业有成,而刘传真的这份执着也一直在继续着。
刘传真的爱心辅导站成立之初,便得到了街坊四邻的爱心助力。许多街坊邻居不断主动到“爱心之家”找活干,帮助做饭、洗衣服、拆洗被褥、办板报、写标语、辅导孩学习。
好事传千里。刘传真的爱心故事传遍了古城开封,古城人开始了爱心火炬的传递。开封汽车西站张站长和职工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具,送方便面,送适合孩子们的衣服;公交二公司陈经理时常把“爱心之家”的孩子们放在心上,连续4年不间断给孩子们送来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还安排孩子们免费乘公交车游公园;顺河区宣传部、组织部不定期为孩子们送去衣物;开封市各大景点、公园让孩子们免费进园游玩;开封市星火燎原爱心协会的成员也多次到“爱心之家”献爱心……事例之多,不胜枚举。
刘传真爱心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断有郑州、新乡、南阳、漯河、浙江、山东等地的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帮扶的队伍中。郑州大学的学生代表来到刘传真家中,轮流为爱心辅导站的孩子们辅导功课。目前,这里已经成为郑大、河大等高校学生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基地。公安民警、企业家、干部、职工等社会各界人士也不约而同地自发来到爱心辅导站,看望和慰问爱心老人刘传真,为这里学习生活的孩子们送来学习和生活用品。2011年,刘传真与山东“喜饼哥” 臧海涛爱心接力连鲁豫的故事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16年来,刘传真把每一个给“爱心之家”献爱心的人的名字、送来的物品和数量详细地记录在她珍藏的爱心手册上面,以便日后答谢。 刘传真说,我虽是一名孤寡老人,但我并不孤单,我有着数不清的“子女”。
在刘传真的枕头底下,还有一本红色通讯本,发黄的纸张上记着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而在这些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的背后又有着她与诸多“子女”之间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我45岁的‘女儿’汤俊萍在商丘开了一家饭馆,我河北的‘儿子’赵金堂现去了深圳打工,小‘女儿’李素云前年刚组建了家庭……”每次提起“子女”,刘传真老人脸上都乐开了花。她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子女”了,没事时,她总拿起通讯本,想想这个,又想想那个,看他们过得好不好。当然,她也不断接到“子女”们的问候电话,不管他们走到哪里,也割不断他们之间的牵挂,而接到“子女”的电话和来信是刘传真最幸福的时候。
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刘传真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她未想过成名,但她的行为让她注定与众不同。有人说她固执,有人说她“不开窍”。但,她做好事,做得太持久,太纯粹,以至于让人无法理解和相信。 刘传真身患癌症,却胸怀大爱,16年如一日用自身的凡人善举诠释和践行着雷锋精神,着实可敬。她对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却把钱花给别人。她也曾受委屈,但反过来一想:雷锋当年不也被人称为“傻子”吗?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一样?就这样,无私奉献已成了她刻在骨头里的习惯。
如今,刘传真格外忙碌,除了每天辅导孩子们学习,给他们做饭、洗衣,她还要每天学习英语,为孩子们选购学习用书、课外读物,选读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章。还时常奔赴各地作报告。
刘传真说:“人老了,能为社会做点事,我感觉很快乐,也圆了老伴的心愿。我把爱送给了孩子,也得到了社会大家的关爱。在有生之年,我会坚持把爱心辅导站办下去,把爱送给更多的孩子,传递爱,只有永远,没有终点。”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