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0 08: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24 11:29 | 查看:6681次
熊水华,熊九仔,熊水生、熊习生,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熊坑村村民。
2013年12月8日上午,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熊坑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由本村4位农民企业家捐资3600万元兴建的新村72套连体别墅,全部竣工并正式赠给乡邻入住。72套别墅共18栋,分成4排,每套3层、面积230平方米,全部为徽派建筑风格。新村周围流水潺潺,楼与楼之间花木扶疏,路灯、篮球场、老年食堂、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一应俱全。
2010年5月,熊坑村遭受洪灾,倒塌房屋20多间,闻讯赶回的熊水华心痛不已。自己富了,该如何帮助乡里乡亲渡过难关?他萌生了为全村72户人家建新房的想法。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就有不少人在外承包基建工程。于是,熊水华多次找到生意伙伴商议,最终决定由4人出资,捐建一个新村赠给村民。去年4月18日,测算总投资1800万元的熊坑新村,在原来的村址上开始兴建。
随着新村建设资金的不断追加,最终细算下来需要3600万元。熊水华说:“我们个人富了不算富,帮村里人圆一个安居梦,钱花得再多也值!”很多村民表示原以为这辈子就只能住土砖老房子了,哪想到现在住得比城里人还好。熊水华这些人,真是富了没忘我们这些乡亲啊!
1955年出生的熊水华,在初中毕业后,便开始学木工。他的父母一直乐善好施,帮助他人,在父母的影响下,熊水华认为只要有能力就应该帮助更多的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熊水华接触到基建行业,逐渐开始自己的事业,积累财富和经验。现在熊水华主要从事房地产行业,公司的生意不错,利润可观。在多年的积累下,他的资产已逾亿元。他说:“只有让自己变强大,才有能力去帮别人。”除了辗转于全国各地为发展事业奔波忙碌外,熊水华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一方水土和百姓。
熊水华有空的时候,就会回到老家看看实际情况,听听村里人的心声,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立即伸出援手:捐资38万元建熊坑文化广场;捐资40万元帮助家乡的公路建设;捐38万元给水北镇第二小学;前后捐资近3000万元为支持熊坑村的新农村建设……这些数字的背后,体现的是熊水华为家乡默默奉献的决心与真诚。
熊习生,一位土生土长的熊坑村人,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工,初中毕业的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随父学做木工活。熊习生就是在国家飞速发展的大好环境中,凭着自己敢闯、敢拼的勇气、锐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由最初的木工小包头,发展壮大成现在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赚了钱,就应当为家乡做点事。”正是如此,熊习生投资建桥修路,将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彻底改变。现今,熊坑村的道路干净整洁、平坦宽敞,让村民出行不再是登天难事,不管是去邻村还是到集镇,相比以前来说,方便易行。所谓“想致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势必为家乡的未来发展铺设良好的基础。“路好了,乡亲出门方便,还能发展新产业。”熊习生为乡亲们谋划着未来,希望在家乡建立农业产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致富。
熊九仔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小的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走路不方便,19岁刚上完高中的熊九仔,跟着同村的伙伴一起进城,开始学习钢筋工,跟着同村的熊水华,熊九仔慢慢接触了建筑行业,由最初的钢筋工到整个工程的管理。
2010年5月的洪灾,让本就贫穷的村庄更加破落。从熊坑村走出去的熊水华、熊九仔等人看到此景,决定要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乡亲。“水华大哥是我人生中的贵人,是他将我带进了建筑行业,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在熊水华提议要出资改变熊坑村的面貌时,熊九仔第一个举双手同意。熊水华提出的建议,说出了熊九仔的心声。“有大哥牵头,况且是做行善积德的好事,我们都会支持。”
熊水生,1974年,刚刚年满16岁的他开始外出务工,先后在工地上当过小工、学木匠,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但日子幸福。这样平静的生活却在1976年被打破了,突如其来的一场爆炸事故让他失去了左手。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念头,顽强的战胜了信念,他告诫自己不能被自己打败。此后他开始学习油漆技术和工程建设预算,别人不做的事情他勇往直前,凭借着一份敢拼敢闯的精神,开始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赚取人生事业上的第一桶金。
新村建好后,熊水华他们又谋划起了村民增收、养老等事情。日前,由11名私企业主捐资260万元设立的养老基金已开始运作,采取居家养老、集中供养的办法,为熊坑村等周边8个自然村的11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
来源:江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