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0 08: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24 16:19 | 查看:1153次
他因孩子求知的眼神而弃商办学,他因留守儿童对温暖的向往创建了石家庄首座留守儿童家园。多年来,在赞皇县,他帮助300余名留守儿童找回家的温暖,资助61名孤困儿童圆了大学梦
编外家长 呵护学生细致入微
1月15日清晨6时,赞皇县凯星学校校长梁庆梅开着小货车前往县城。为了让学生吃上“放心饭菜”,他每天都会亲自采购200多斤蔬菜。他告诉笔者:“让孩子们吃好饭是第一位的,所有的粮食、蔬菜、肉必须是安全可靠的,靠给别人我不放心。”西葫芦、菜花、猪肉、鸭肉……当梁庆梅载着满满一车的菜和肉回到学校,已经快8时了。
凯星学校位于赞皇县南壕村,现有370余名学生,其中有126名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吃。3年前,凯星学校校长梁庆梅注意到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疏于看管,每年都有孩子发生意外,这让梁庆梅听在耳里、疼在心里。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创办留守儿童家园,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梁庆梅的想法得到了赞皇县计生局的大力支持。2011年4月,石家庄首座留守儿童家园在凯星学校成立。
通过朝夕相处,梁庆梅发现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比一般的孩子更敏感,有的还有自卑和自闭的倾向。于是,他聘请了心理专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他还安装了亲情电话,让孩子们能时常和父母谈谈心。他为每位留守儿童都找了“代理妈妈”,想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
“以前总是担心自己外出打工,对孩子照顾不到,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该县赵堡村村民牛明兰告诉笔者,“留守儿童家园的建立,也让俺们这些家长可以安心外出打工。”
倾其所有 只为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当年没有遇到那个渴望上学的男孩,梁庆梅的生活会和现在完全不同。
17年前,梁庆梅正热火朝天地经营着花生出口的生意。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南壕村有名的“富人”。有一次,他听人说起村里有个男孩因为家庭困难已经辍学两个多月了。他找到男孩家,问男孩“想不想上学”。结果,男孩流着泪回答他:“我想上学!”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梁庆梅——在这个贫困的村子,如果没人帮这个孩子,他可能这辈子都上不了学。于是,梁庆梅萌生了“建一所民办学校,为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的想法。
梁庆梅的妻子贾春荣告诉笔者,她一开始坚决反对,还曾质问丈夫:“他们是你的孩子吗,他们给你养老吗?”可丈夫劝慰她:“等他们都成才了,逢年过节没准儿会回来看咱们,多好的事儿。”最终,她被丈夫的真诚和坚持打动了。
1998年,占地8亩的凯星学校在南壕村建成,开始招收1至6年级的学生。这一年,学校就招收了159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一的学生因家庭困难被免除了学杂费。对付不起学杂费的家庭,他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学校上学,并提供免费食宿,确保“应该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有朋友担心梁庆梅这么做会变成“穷光蛋”,问他:“办学校不收钱,你怎么办下去?”可梁庆梅笑着回答,“办学校不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给乡亲们做点好事儿吗?看到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我就心软了。”16年来,他先后为学校投入360余万元,还欠下了50万元贷款。16年来,他帮助300余名留守儿童找回家的温暖,资助61名孤困儿童圆了大学梦。
子承父业 三个孩子当起乡村教师
梁庆梅一天24小时都围着学校转,吃饭睡觉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因为他要确保“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出现”。
“梁校长的无私付出打动了每个老师。”该校外语老师郑焕英深有感触地说。她告诉笔者,有一天深夜,8岁的留守男孩小伟突发急性阑尾炎,梁校长抱起孩子就赶往医院。由于小伟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梁校长就在医院整夜守候,直到小伟做完手术才回家休息。
梁庆梅对学生的付出不仅打动了学校老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三个孩子。梁庆梅的孩子们都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当地的乡村教师。小儿子梁立业原本在北京有一份年薪十几万的工作,但在父亲的劝说和感染下,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和优越的环境,到赞皇县的一所山区小学当了一名微机老师。
“爸爸为农村教育事业投入那么多,让我对之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月15日,梁立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爸爸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一份贡献,我觉得很值!”
对于孩子们的选择,梁庆梅发自内心地高兴,他说:“我现在55岁,能再干十几年。等到我干不动了,就让孩子们继续干。有在国办学校教学的经验,他们一定能比我干得更好。”
梁庆梅坦言,办小学、办留守儿童家园远比当初想象的难得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当看到学生们的笑脸,他就告诉自己“不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牙坚持”。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幸福快乐,是他这个“编外家长”最大的心愿。
来源:河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