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9 22: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20 16:15 | 查看:1569次
吴海澎,男,56岁,中共党员,是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干警、四级高级检察官。长期以来他在派驻监所检察的岗位上,秉公执法、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和平检察事业和看守所的安全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他还一直关怀、照顾身患重病的残疾人李文。30年间,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大爱之心从未改变,是和平区检察院干警心中的道德楷模。
早在1984年吴海澎在天津市和平区解放桥街道办事处当管片干部时,他结识了居住在本管界无依无靠的残疾人李文,面对李文的困难处境,他积极助残扶困,奉献爱心,从精神上、生活上、物质上给予李文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并与李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间慢慢流逝,工作有了变更,年龄不断增长,但吴海澎对李文的关怀照顾却始终没有中断,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公务员精神的时代内涵,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的坚定承诺。
从陌生到熟悉
残疾人李文在他4岁那年因患大脑炎后遗症导致高位截瘫,不能下床行走,仅靠一只能动的手臂支撑并移动身体。70年代后期李文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从此境遇堪怜的李文变得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仅有的生活来源是父亲单位130元钱的遗属补助(当时还没有社保),生活境遇极端窘迫。那时年仅28岁的李文经历了双亲的相继离世,面对自身的严重残疾和生活的极度艰难心情非常绝望,几乎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正当此时,吴海澎被调到该片居委会当管片干部,他了解到李文的情况后,马上与居委会主任一起来到李文的家中进行探望。初次见到李文,吴海澎虽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还是禁不住心里一惊,眼前的李文脑袋很大,躯干臃肿、发育不良、瘦小畸形的腿蜷曲难以支撑身体,整个人瘫坐在地上,正靠着板凳一点一点挪动着点炉子,屋内阴冷潮湿和长年缺乏清理的难闻气味让人透不过气来,眼前的情景让吴海澎非常难过,也充满同情。从那一刻起,他做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帮助李文,让他度过难关,鼓起生活的勇气。
从此,吴海澎把照顾李文的生活当成份内之事,冬季每天早晨到李文家中点炉子、倒垃圾、收拾屋子,一有时间就帮李文买菜、洗衣服。在吴海澎的精心照料下,李文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过去阴冷潮湿的屋子变得窗明几净,脏乱不堪的屋内变得井井有条。李文的脸上也时常挂着笑容,一到下班时间,他就向屋外张望,因为他知道吴海澎下班后一定会先来这里看望他,然后再回家。虽然他多次劝说不用每天都来看他,但是吴海澎始终放心不下。时间一长他不再仅仅把李文作为民政工作的一个服务对象,同时也把他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和老大哥,他经常和李文谈天说地,李文偶尔流露出因生活艰辛产生的绝望情绪时,吴海澎总是耐心劝慰他说:虽然你身有重残又无亲无靠,但社会大家庭不会抛弃你,政府和众多的好心人会帮助你,你要勇敢地面对现实,自强不息、勇敢地生活下去。他还举出很多身残志坚的例子鼓励李文,在不断的交流中,李文深切感受到吴海澎的真诚和善意,也不断看到希望,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从帮助到支持
李文虽然自幼残疾,但是他耳聪目明,心灵手巧,很早就自学了无线电维修技术。吴海澎认为仅仅帮他做做卫生、聊聊天解决不了他谋生的根本问题,必须给他寻找自食其力的途径。当他了解到李文有无线电维修技术这个一技之长后,非常兴奋。他决心帮助李文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他谋生的大问题。他不仅留心报纸上的招聘信息,同时还托朋友、家人和他一起留意适合李文的工作。他亲自走遍了附近多家工厂,几经周折,苦口婆心,最后终于为李文找到了焊接电器线路板的工作,看到李文工作慢慢有了起色,吴海澎的心里非常欣慰和高兴。不久,吴海澎又向领导请示,把街办事处的打字工作也介绍给了李文。从此一天没有上过学的李文拖着病残之手,开始了艰难学打字过程。由于之前并未接触过这项工作,李文做起来比较费力。吴海澎每天下班之后都到李文那去给他耐心讲解,帮助他了解打字的技术和程序。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苦练,李文终于熟练掌握了打字技术。他虽然残疾,但是工作特别认真,街道办事处所有文件没有一件被耽误过,大家的认可和鼓励让李文看到了自身价值,修理无线电和打字经济收入让他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他的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脸上常常挂满笑容,这些变化让吴海澎从心里感到无限欣慰。
吴海澎觉得,自己的力量毕竟有限,不能随时帮助李文,要带动邻里一起关心帮助他,形成一个“众人帮李文,李文为大家”的良性互动格局。在吴海澎的倡导和影响下,邻居们也经常来照顾李文,做了好吃的给他送来,不方便的事帮他做,谁家的电器坏了找李文修理,他也从不收钱。融洽的邻里关系逐步形成。每逢区民政局组织残疾人义务奉献日,吴海澎就用轮椅推着李文到现场修理家电,还到处宣传李文的维修技术和身残志坚。一时李文成了“名人”,附近的学校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让他用奋斗的故事教育同学们努力学习,李文被评为天津市身残志坚先进个人,受到市里主要领导的接见。在吴海澎的热心帮助和不断的鼓励中,李文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巨大的精神支持,他满怀信心,努力工作,生活充满阳光。
从朋友到亲人
1988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吴海澎从街道办事处调到和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不再从事民政工作,但是对李文的关怀和照顾却依然继续。那年中秋之日,吴海澎推着轮椅走了一个多小时,把李文接到自己家中过团圆节。此时,在吴海澎的心里,李文不仅仅是需要他照顾、帮助的朋友,更像是他的一位亲人。94年冬季,李文不幸患上脑溢血住进医院,吴海澎忙前忙后照顾他,大年三十的晚上提着热腾腾的年夜饭来到李文病床前,陪他一起过年,这一切让病中的李文备受感动,留下激动地泪水。就像后来他自己说的“我这个非亲非故的哥哥是个好人,也是我这一生除了父母最亲的人。” 2002年,李文与善良的小王喜结良缘。2011年,李文和妻子用平日的积蓄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吴海澎照料残疾人李文的事迹,让他所在的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检察院的同事们感动。检察院领导了解吴海澎的事迹后,号召全院干警向他学习,同时他所在党支部全体党员,也共同加入了义务奉献的队伍,把照顾关怀李文作为党员奉献爱心的具体行动,李文的身边又多了许多热心人。就在李文为新居“温居”那天,检察院的同事们与吴海澎来到李文家中,给他送来慰问品,并把李文作为该院帮扶的对象。吴海澎的行动不仅感动了李文,也感化了他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像他一样走上了助人为乐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吴海澎和李文都已年过半百,但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联系。有人问吴海澎,你照顾李文这么多年图个啥,他说“什么也不图,就是因为有恻隐之心、有助人为乐的善心和扶危济困的爱心”。30年间由于房屋拆迁李文曾四次搬家,从和平到河北、从南开到红桥,李文的每一个家都留下吴海澎的足迹,年节必到,有事一个电话,无论路多远,只要李文需要,吴海澎都会伸出援手,尽量给予帮助。他觉得扶危助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帮助他人不仅仅是一种奉献,从李文身上,他也学到很多,他们的友谊无比深厚,他所感受的快乐是任何金钱和荣誉都替代不了的。
吴海澎同志坚持30年如一日地照顾身患重病的残疾人,多次被《今晚报》(2012.5.9第13版《没有海澎哥,哪有幸福生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北方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先后荣获“区扶残助残工作先进个人”、“学习型党员”、“天津市检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检察机关先进检察干警”等多项荣誉称号。2003至2006年三年中吴海澎连续三次被单位授予“助人为乐风尚奖”, 成为2012年“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候选人、和平区爱心助残的“五星志愿者”。
来源:天津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