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9 10:14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9-06-09 | 查看:2483次
马云枝教授(左二)在认真查房
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9日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记者李海旭)火红的五月,为劳动者而歌。今年在河南省表彰的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有一位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女专家,她叫马云枝。
马云枝教授现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二区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郑州市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组成员等职务。曾任郑州市金水区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为河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马云枝教授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和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演绎得熠熠生辉。今年5日,她还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河南省名中医”。
做一名好医生:医德为上“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这不仅是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也是马云枝孜孜以求的职业信念。她经常说,作为一个医者,最大的价值在于病人危在旦夕时,能很快把握病情,积极稳妥地处理,将病人迅速转危为安,解救病人于危难之际。
2004年6月,郑州一名姓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入院时昏迷不醒,皮肤粘膜干燥,弹性极差。这种病人急需快速静脉补充液体治疗,否则会因各种脏器衰竭而死亡。病情危急,时值凌晨两点值班大夫拨通了马教授的电话,向她汇报了患者的病情。时间就是生命,听到患者生命垂危的消息,她火速赶到病房,经过认真检查和详细分析病情后,果断调整了治疗方案,经快速补液积极抢救,病人很快苏醒。值班大夫在一旁不由得感叹说:“马老师,我们唯恐快速输液会导致病人发生心衰,不敢采用这种治疗方法。您真是艺高人胆大,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方法真多。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恐怕这位病人就不行了。”像样的病人,马云枝抢救的太多了。
多年来,马云枝教授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科室每次抢救病人,不管白天黑夜她都要亲临现场。她常对值班医生说:“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病人有危险你们没通知我是你们失职,我没赶来是我失职。不是我信不过你们,每当我知道咱们的病人有危险的时候,我就睡不着觉,如有紧急病人一定要及时向我汇报。”
她常讲“救人如救火,病房如战场,细节决定成败”。一位姓马的患者因脑出血而昏迷,继之出现高烧,病人极度烦躁,值班大夫虽进行脱水降颅压并用适量的镇静剂,但效果不明显。恰逢马教授出差回来,得知这一情况后,她不顾辛劳,立即赶到病房,诊查病人后她发现,患者呼吸急促,躁动不安,腹胀,尿储留,口中臭味难闻,苔厚腻脉弦滑,已8天未排大便。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她认为病人属中风中脏腑的痰热腑实证,立即调整了救治方案,并采用食醋灌肠通泄大便。该法即中医的通腑泻浊法,通腑法可以使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迅速排出肠道内的积存的大便,在降低腹内压的同时降低了颅内压。这一方法十分奏效,病人病情逐步稳定好转并清醒。家属十分感激,逢人便讲,“马教授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记不清有多少次,她运用准确及时的救治方案,一次又一次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患者的生命。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作为知名专家,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每当她坐门诊时,病人再多,她也要看完最后一个才下班,这早已成为她的职业习惯。她常讲:“病人来到医院,已经很痛苦了,我们应该体谅他们,尽己所能帮助他们。”“一个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方可成为一名好医生。”在经她治过的疑难杂症患者中有位李姓女患者,颈肩背酸沉不适伴手指麻木长达10余年,痛苦不堪,曾多方求医,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采用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效果。她找马教授诊治,经详询病史和认真体检马云枝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后经颈髓核磁共振检查,与临床诊断完全符合。患者多年疾病终于得到确诊,千恩万谢。
从医三十多年来,她成功抢救急危重病人达上千例,专家门诊达上万人次,收到病人表扬信数百封,锦旗50余面,赢得了大批患者的赞誉。
做一名好专家:力克疑难俗话说:“勤奋是成功的催化剂”,三十多年来,马云枝教授一直奋斗在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研究,以中风、痴呆、帕金森等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脑病这一研究领域不断探索,进行了有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达到了临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方药序列化,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呈逐年攀升趋势。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探索出治疗中风病系列方药,如益气通络汤、祛痰通络汤、镇肝通络汤等,丰富和发展了中风病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中风病人的治愈好转率。
马云枝教授反复研读了王清任《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之论述,根据《内经》“气为血之帅”的理论,领悟到提高活血化瘀疗效的关键在于补气,制定了益气活血法。通过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筛选有效的方药,研制出具有补气活血作用的通脉舒络胶囊。该药物先后被郑州市卫生局、河南省药监局批准为院内制剂生产应用。经长期临床应用,有效率达83.3%,使大批中风病人摆脱了偏瘫、失语及死神的困扰。中风急性期治疗措施得当与否,关乎病人的生死存亡,但不少人认为中医“救缓不救急”,一些医家在此方面亦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无法通过血脑屏障的瓶颈限制了药物的疗效。针对这一难题,马云枝教授遍访中医名家,查阅了大量医学文献,恢复期益气活血通络法的疗效使她坚信中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良好前景,针对中风急性期脑络瘀阻,气机逆乱,致水瘀互结脑内的病机特点,她提出“利水通络法”治疗中风急症的观点,研制出利水通络冲剂。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可消除中风急性期患者脑水肿,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7至10天,降低了住院费用。2006年,她的研究课题“利水通络冲剂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痴呆被称为“21世纪的瘟疫”,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对社会造成了灾难性影响。90年代以来,马云枝教授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对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研究,她认为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以肾精亏虚为本,痰瘀阻滞、毒邪内生为标。老年人脏腑不足,脑髓空虚,致使络脉不荣,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失常,产生的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壅滞络脉,化生火毒,损伤脑髓络脉,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后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加重病情,终致神机失用,发为痴呆。据此,她研制具有益肾化痰、祛瘀解毒功效的“复智胶囊”,临床应用后,使许多病人复聪。她的这一研究课题,2000年获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她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课题“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胆碱能递质影响的研究”2004年中标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6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她的研究课题“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复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机理的研究”,2008年又中标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
帕金森病是世界疑难病症,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运动减少等为主要特征,最终致人残废。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马云枝教授发现肝肾阴虚型是帕金森病主要证型,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滞为本病基本病机,研制出具有滋补肝肾、化痰熄风功效的熄风定颤丸。她的研究课题“熄风定颤丸与美多巴联用治疗帕金森病临床与机理研究”1999年中标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荣获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长期服用西药毒副作用大,许多患者因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的现状,运用单纯中药及中西药并用方法,紧扣“增效”、“减毒”,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开放式试验方案,对帕金森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套安全、有效的早期中药治疗、中期中西医结合减毒增效治疗方案。由于该方案采用了最新的诊断标准和评价方法,拓宽了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化了研究分层,体现了临床科研的科学性、先进性,2008年,在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重大招标中一举中标,这标志着我省帕金森病研究水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丹心铸医魂,科研结硕果。几十年来,为推动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的发展,马云枝教授做了大量工作。她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其中“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与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为国家863计划项目,“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帕金森病分期综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为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此外,她还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11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1项。多年来,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她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撰写《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等专著10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分别为《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作序,评价该书为“汇中西医学之通要,纳著名医家之精粹,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是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新成就,反映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瘫痪病的新水平”。由于科研成绩突出,2006年她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被郑州市授予“三八”红旗手、“十大科技女杰”荣誉称号。
做一名好导师:慈爱如母多年来,马云枝教授凭着不断进取、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在专业领域影响日盛。200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遴选马云枝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不仅是他事业上的又一次跨越,同时,也为河南中医学院脑病专业走向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她已培养脑病专业医学博士4人,医学硕士36人,指导带教了大批中青年医师及进修实习医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马云枝教授的弟子、该科的主治医师沈晓明大夫。回忆起这些年来马老师对自己的培养之恩,他激动地说:“马老师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既是老师又是亲人,她的师德令人敬佩,医德值得学习,无论是从工作、学习还是为人处事都是我们的表率。当年我家境贫寒,艰难求学。马老师知道后,在生活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逢年过节她都会买礼物去看望我的父母,使我们全家深受感动。在马老师的帮助下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并成为科里的一名骨干医生。多年来马老师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中西医结合优秀人才,可谓春晖照四方、桃李满天下。”对于学生的学习,马云枝教授要求非常严格和认真,常常加班加点为学生修改论文。在她的指导下,沈晓明在校期间的科研课题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2003年河南中医学院设立的“科研苗圃基金”;2004年沈晓明又出色地获得了香港“求是助研奖学金”。据了解,马云枝教授先后帮助过多名困难学生度过难关,完成学业。她常教导学生互相帮助、互敬互爱,以无私的慈母之爱,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阳光般温暖。
她的学生王维杰这样告诉记者,“马老师不仅交给我们医术,还教会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老师非常辛苦,十分敬业,为了病人常常早来晚走,很难在中午一点前下班。她诊病耐心细致,门诊接待的主要是中老年病人,马老师给他们开完药,对他们询问的问题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予解答。对能用便宜药达到治疗效果的,她决不让病人使用价格较贵的药物”。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马云枝教授连续10多年被河南中医学院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采访中,马云枝教授始终平和、平静,质朴中透出坚毅。望着这位从事医疗工作三十多年的白衣战士,岁月的风霜渐染两鬓,此时此刻,记者由然而然地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化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
做一名好代表:责任为先作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名教授,马云枝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先后当选为郑州市金水区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为河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不管是作为金水区人大代表,还是省政协委员,马云枝教授始终以“参政议政,无私为民”为己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她经常说:“作为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她经常参加人大和政协组织的视察督导活动,倾听群众的呼声,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她及时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整理成议案,积极建言献策。比如针对人民路人车流量大,经常造成交通阻塞的现象,她联合其他代表于2001年区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在丹尼斯百货商场和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之间修建人民路过路天桥”的建议,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路过路天桥建成后,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在河南省十届政协一次、二次会议上,她就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调整全民医保报销比例、解决目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打击医疗诈骗行为、对虚假医疗广告治理、调整全民医保报销比例、空调公交车空调开放和收费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目前有些提案正在处理中。
采访结束时,对于马云枝教授的先进事迹,该院党委书记郭新民评价说:“多年来,马云枝教授一心扑在工作上,医、教、研均取得了出色成绩。马云枝教授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名中医,这恰是对她最好的肯定。荣誉,不仅是马云枝教授本人的光荣,也是河南中医一附院的光荣!”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