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4 14:5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6-27 | 查看:1121次
人物故事:
1991年,罗连书考入云南民族大学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成为了洱海源头彝族村寨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洱源法院邓川法庭,先后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在邓川法庭一呆就是23年。至今,他审理了近3000件案子,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上访缠诉、无一错判超期。
法治促德治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出现了诚信缺失、价值扭曲、市场混乱、人情冷漠等问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法官,罗连书在长年工作中发现传统文化中具有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善的内容,值得人民法院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因此,他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将“法的精神、文的品味、化的功能”作为思路,将文化建设融入司法实践。在他的提议下,邓川法庭建成了以“南北两围墙,东西一走廊”为主要格局的法庭文化广场,并随之探索出了“一二三一”的审判工作机制,该工作机制开展以来,当事人到法庭后决定不申请立案的就有81起。云南高院西南片区新闻宣传推进会在邓川法庭召开,省州兄弟法院来参观学习法庭文化建设的达30多家。
担当显忠诚
罗连书的妻子在家务农,家里的农活由她一人扛着,拖儿带女、侍奉婆婆。妻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他老是忙单位的事,家里的钱也垫给单位办食堂用。村里大小事都来找他,他都热心忙着去办,大家称他是‘村里驻县城办事处主任’”。妻子生大女儿时,在法庭工作的罗连书慌忙赶回家,等妻子安全生产后的第二天早上又匆忙赶回法庭。为此,妻子不少抱怨,可他总是笑笑说:“当事人在等着,人家的事也急”。
罗连书回一次家要走三四十公里。他年近七旬的老母亲经常在村里转悠等儿子,可一月到头,也盼不到一两回。好不容易碰到回来的儿子,她就说:“我把攒的钱给你买辆摩托车吧,好回山寨看妈妈……”看着满头银发的老母亲,罗连书心里满满的内疚与歉意无以言表,平时风来挡水来蹚的铮铮铁骨彝族汉子顿时泪流满面,唯有一跪来慰藉自己的良心……
辛勤结硕果
罗连书23年如一日,执着公正审判,先后被授予“大理州首批十佳政法干警”、“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被州法院记“三等功”, 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被州法院评为“优秀法庭庭长”、全省“优秀法官”、云南“最美法官”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代表云南法官拍摄为《追梦法官》,受到好评。2015年,邓川法庭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州级文明单位”,被西南民族大学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
来源:云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