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4 12:4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6-27 | 查看:2751次
人物故事:
赵青山,男,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密云区西邵渠村党支部书记。
赵青山是密云区东邵渠镇西邵渠村的一名老党员、老村支部书记。从1999年至今,他将西邵渠村从一个上访告状、贫穷落后村转变为村庄稳定、班子团结、村民富裕的和谐村。他立规矩、谋富路、竭诚服务百姓。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区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北京市先进村民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劳动模范;2015年又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今后不准随意接受村民宴请,不能捞好处”
西邵渠村一共900多户村民,2000多口人,在东邵渠镇是个大村了。村子地处深山,经济相对落后,加上历史原因,村里财务不公开,帐务管理混乱,村民怨气大,三天两头跑到区里上访告状。
1999年11月,曾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赵青山,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赵青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给党员干部立了个规矩:“今后不准随意接受村民宴请,不能捞好处,要把精力集中在抓发展上、为村民服务上。谁违反了,别怪我不客气;我违反了,你们更甭客气!”
赵青山说到做到,上任伊始,就为村里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村里过去有个酒厂和编织袋厂,因管理不善,全都散了摊子,工人工资一欠就是好几年。为此,村民以前没少给村干部找“麻烦”,没少去镇里、区里上访。为改变这一局面,赵青山筹借8万余元,还清了所欠农民的工资。大伙儿的气一下子顺了,心劲儿也跟着提了起来。
随着村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程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有的包工头为弄到工程,给村干部送“红包”,影响了党员干部形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赵青山提出,村里大小工程,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标的由党支部、村民代表会根据工程量大小,共同研究决定。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形成了制度。
在村内街道硬化和美化工程招标中,包工头马某中标了。马某平时跟赵青山很要好,中标当晚他就来到赵青山家,拿出4万元钱放在桌子上,说:“这点儿小意思先拿着,等工程完了再结账,利润有你一份。以后在施工方面要多照顾……”赵青山当即就火了,严厉地批评对方:“你给我送钱,无非就是想在工程上偷工减料,堵我的嘴,门儿都没有!”随后,他又压住火气说:“咱俩关系虽然不错,但要讲原则,公事公办。”一席话说得马某心服口服,把钱收了回去。
十几年来,西邵渠村修路铺路,建设村级托老助残所,改造村级卫生服务站……每年都有几项民心工程,要想个人捞点好处,机会很多。但是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在赵青山的严格要求和表率作用影响下,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行为。
“要想致富还得在农业上做文章”
西邵渠村耕地面积5800亩,山地面积12018亩。过去,种玉米和果树是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怎么才能尽快带领村民们富裕起来,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是赵青山上任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这里地处山区,发展工业项目比较偏远,所以要想致富还得在农业上做文章”,经过走访,赵青山明白了村里贫穷的原因,“咱这地方缺水,种啥都得靠天吃饭,一年旱上那么十天八天的,一年的收入就算泡汤了,必须得解决水的问题。”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赵青山开始奔波,跑遍了区里、镇里的农业部门、水利部门找项目寻求支持。通过多次联系,他最终从有关部门争取到了田间水利配套项目。有了项目,他又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上山下田,几个月的工夫,3眼机井打了出来,2000余亩的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这一下子不但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浇地种田更是水到渠成。
水的问题解决了,赵青山马上召开了“两委会”、党员大会和群众会,开会的目标只有一个:怎样发家致富。
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但除了种粮、种果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早已胸有成竹的赵青山拿出了他的蓝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民俗旅游。
同时,他也摆出了村里发展的几个优势,“咱们村地多,土质好,水质好,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同时,村里守着全镇的李子种植采摘基地和汇源果汁生产基地,东接平谷看桃花南接顺义游焦庄户,都是游客必经之地,所以发展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条件好!”
“行!我们相信你,只要你领着干,准成!”大家会上一致举手赞成。
有了大家的支持,赵青山心里更有底了。他从区农委争取温棚建设项目,150亩地的蔬菜基地建立起来了;盘活村里的资源,1000亩山场和500亩的集花卉种植和特色林果采摘于一体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初见规模;400亩矮化密植苹果园、油菜花基地开始接待来自京城的游客。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内环境,发展民俗旅游,2015年,他从市环保局争取到了资金支持,用于村内的污水治理工程,此外还争取到了区里相关部门的自来水改造、街道路面硬化项目,目前,各项工程正有序进行……
山沟建起设施园,荒坡变成花果山。通过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逐步形成了全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9万元。
“咋让老百姓省事我们就咋干!”
“有了这套系统,录像录着,上级领导看着,全村百姓都瞅着呢,干事更得按规矩办,要不然咱们说话办事不硬气。”一介绍起村里的基层党建全程纪实系统,赵青山感触特别深。
说实话,西邵渠村以前是个“上访村”,主要原因就是村财务不及时公开,帐务管理混乱。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西邵渠村在密云区委组织部与东邵渠镇党委的领导下,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在全市率先通过运用集监督、指导、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基层党建全程记实系统,“晒会”“晒帐”,晒出了村里的一片阳光。
“晒会”“晒帐”就是村民网上能全程看到村委会开会。西邵渠村无论是开村干部会还是村民代表会,通过会议室上方的一个摄像头,对会议进行全程直播,有电脑的村民在家里就能观看会议全程。
“以往,村干部开会总是藏着掖着,大部分村民难以知晓开的啥会。如今,坐在家里就能看直播。没有看直播的村民,会后到村委会村务全程纪实系统前,在显示屏上就能查询和观看村里大会小会的视频录像。”村民郝春霞说。
加强群众监督,是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服务。那么,怎样为群众服务呢?
2014年,赵青山在原有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在全区率先建立了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赵青山说:“建立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目的,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咋让老百姓省事我们就咋干!”
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刚一建立,就有村民来反映问题,说公交卡充值非常麻烦,每次都要跑三四十里地到区里充值。接到这个反映,赵青山马上上报镇里,并通过找区里和市里的交管部门,几经协调,在村里安上了充值系统,“不仅是我们村的群众,连周边几个村的,只要遛弯儿的工夫,就能到我们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充值了。”村民说。
不仅是公交卡充值,目前,根据群众需求,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还增加了固话和手机缴费、养老金小额现金支取、电费代缴、燃气置换等项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空说一万句大话,不如为民实干一件小事”,赵青山如是说。
来源:首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