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老红军离而不休 身体力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图)

发布时间:2018-04-12 22: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6-28 | 查看:124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李光,男,96岁,中共党员,老红军,原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原遵义市城建局局长。

  事迹简介:李光老红军虽然已离休30余年,但他离而不休,无微不至地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000多场次,先后向海龙镇、巷口镇、深溪镇、金鼎山镇的10多所中、小学捐款40余万元,使许多失学孩子重新回到课堂。他捐资助学,并非看重加于头上的“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耀眼光环,他说:捐资助学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正文:

  1920年8月,李光出生在遵义,他从小就失去父母成了流浪孤儿。1934年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天险,进驻遵义城,年仅14岁的李光第一次遇见了一支“不欺负百姓”的军队,明白了 “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使中国的劳苦大众得到彻底解放”的道理。就这样,李光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一名光荣战士。

  在跟随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途中,李光逐渐成长成熟。16岁加入了中国共青年团,18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南征北战的10多年中,李光表现突出,曾多次受伤,用右手堵敌人枪眼落下残疾,当过营长。

  1952年,李光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遵义后,先后担任原遵义市劳动局局长、建设局局长、市政协副主席,1985年离休。从1934年参加红军,到1985年离休,在整整50多年血与火的洗礼中,革命的大熔炉造就了李光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优良品格。

  离休后,李光的身心一刻也没有休息,1987年担任了原遵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事业。20多年来,他坚持为青少年宣讲革命传统,用生动故事和亲身体会给青少年讲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才会有希望。

  从2001年起,李光先后被确诊患直肠癌、重症胰腺炎、皮肤癌,经常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大家劝他不要太劳累,但他不顾年老体弱、病痛折磨,冒严寒,顶酷暑,风雨无阻地坚持义务为市内外学校、部队、机关、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以及劳动教养场所的青少年作宣讲报告。

  在遵义会议会址,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在红军烈士陵园,在娄山关……李光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讲述着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英勇事迹。他把镌刻在记忆中的革命传统和生动故事化为涓涓的春水,浇入青少年的心田,滋润着孩子们的灵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和净化。20多年来,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000多场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达数万人次。

  从流浪孤儿到革命部队营长,李光的亲身经历使他对教育寄予厚望,也是他长期坚持捐资助学的原动力。怀惴着对贫困学子的无限关爱,年老多病的他跋山涉水,深入乡村,调查了解农村学校和适龄儿童就读情况。他的足迹遍及红花岗区多个乡镇,当他看到农村一些学校设施简陋,了解到有的学生家庭困难的情况以后,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先后捐献给了海龙镇、巷口镇、深溪镇、金鼎山镇等10多所中小学。巷口镇桂花小学、海龙中学因为得到他的长期捐助,特将校名更名为李光小学、李光中学。

  对于贫困学生,他不但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还在思想上关心他们,经常登门家访,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党、回报祖国。李光家里有厚厚一叠信件,诉说了受助者的无尽感激:“这次提笔给爷爷写信,内心无比的激动。首先,我要感谢爷爷。我想您一定想知道我的成绩如何,我现在告诉您:总分第一。”“李光爷爷,您给我们捐钱,我很感动。长大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一度想过退学,想减轻家里的负担。是您捐钱给我,并鼓励我好好学习,让我放下思想包袱回到课堂。如今我考上了大学,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20多年来,李光同志先后资助1100多名孩子,捐助总额达40多万元。40多万元!只有家人知道这些钱是如何积攒下来的。李光同志身体不好,却舍不得买营养品,好多年不添置一件新衣服,吃饭经常就是一碗面条。子女们要给他买东西他坚决不让。大家劝他不要太节俭,给自己买点新衣服,吃点好的保重身体。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衣服能保暖就行,吃的嘛,和原来比已经够好了!”

  “泽被桑梓,功在千秋。”是遵义人民对李光老红军人生业绩的真实点赞。李老如今已满身病痛,步履艰难,但每年给贫困学生的捐款却从未间断,用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诠释着新长征路上的理想信念,用赤诚的情怀、满腔的热情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赞歌,继续书写着人生辉煌,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十大感动遵义人物”、连续三届“红花岗区道德模范”。他的名字在遵义家喻户晓,这不仅仅因为他是老红军,而是因为他的光辉事迹为这座伟大的“转折之城”增光添彩。

  来源:贵州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