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华:好媳妇成全家“顶梁柱” 不离不弃照顾三位瘫痪亲人(图)

发布时间:2018-04-09 22:2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30 | 查看:1851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张爱华,女,1961年7月出生,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解庄村人。

  事迹简介:

  都说女人是半边天,然而汶上县军屯乡解家庄村55岁的张爱华,却用自己的肩膀撑起家庭这一整片天。人到中年,张爱华先是遭遇丈夫腰椎疼痛,不能站立,然后是妹夫出车祸去世,紧接着婆婆髋关节坏死、高位截瘫,公公又瘫痪卧床……这些年,她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坎坷,然而这样的噩运并没有把她打垮,在最艰难的时刻,她担当起全家的“顶梁柱”,撑起整个家庭的一片天。

  正文:

  当不幸降临,泪水过后是坚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张爱华经人介绍,认识了自己的丈夫。刚结婚那会儿,家里有公婆相帮,丈夫是民办教师,她和丈夫齐心合力耕种土地。虽说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是一家老少6口人过得其乐融融。丈夫一直有腰疼的毛病,但是一直不严重。可就在丈夫36岁后,腰疼的病越来越严重,不能站立,张爱华便带着丈夫到市医院、省医院检查结果都是不能动手术,从此丈夫失去了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每个月的药费就得2000多元。那个时候,她最大的孩子10岁,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家里还有两位年事已高的公婆。面对不幸的家庭,张爱华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可现实容不得她迟疑,她选择了坚强站起来。

  照顾丈夫、公公和婆婆,她一刻都闲不下来

  “夫妻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就应该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丈夫以前为了这个家拼尽全力,而今身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再让他有太多包袱了。”张爱华说,一种良知和责任让她独自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重担。照顾丈夫的前10年是最痛苦的,由于腰椎、颈椎压迫神经,丈夫手脚不灵活,她一日三餐喂丈夫吃饭,每隔三个多小时就为丈夫按摩一次,丈夫每天的大小便必须帮助他……为了减轻丈夫的疼痛,她还学会了针灸、按摩等。在这期间,她还要抽时间为2个孩子洗衣做饭,艰难的支撑着这个家。

  后来,孩子们渐渐长大懂事了,不用母亲照顾了。眼看着负担减轻了不少,2010年春天,妹妹的丈夫遭遇车祸突然去世。年事已高公公、婆婆,受儿子有病、女婿去世的打击,相继瘫痪在床。家中本来就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又多了两个“病号”,两个屋里的三张床,一个屋里躺着公公、婆婆,另一个屋里躺着丈夫,她每天顾了这屋忙那屋,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一样。亲人相继得重病,张爱华哭了一次又一次。可眼泪流过以后,她又坚强地站起来,张爱华每天精心伺候着丈夫、公公和婆婆,从来没抱怨过一句。“他们都是我最亲的人,再苦再累,也得照顾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些年来,张爱华的孝心感动了全村乡亲,大家都着实佩服这个农村妇女。

  数不清多少次她一人将几亩地的玉米运回家

  除了照顾病人,她还得种地养活一家老小。一家人全靠张爱华种植的5亩地维持生计,为了让一家人“吃上饭”,这位农村妇女只能没白没黑的干活。为了不耽误照顾孩子和丈夫,张爱华每天早上3点就起床去地里干活,等孩子和丈夫睡醒了,她再回家做饭。做完饭后,自己随便吃上几口,又匆匆赶到地里。一年四季,张爱华已经形成了“生物钟”。一年的秋收时,拖拉机很少,玉米掰完后都得用地排车运回家去。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热闹,夫妻两人共同忙活,可是对于张爱华来说,却只能一个人承担一切,人们常常会看到一种让人心酸的身影:她在前头拉,孩子们在后面推,一个女人承受着这么重的玉米重量,她只能拉一会,歇一会,有时累瘫坐在路上。就这样走走停停,硬是把几亩地的玉米拉回了家。

  这么多年的艰辛付出,外人很难想象这个女人是怎么走过来的,然而她默默承受着生命中的不幸坚信着:只要丈夫、公公和婆婆能活下去,她就能坚持下去,只要丈夫、公公和婆婆在,他们还是完整的一家人。

  张爱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而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辉却值得几代人学习。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依然让她坚守着承诺——相夫教子,不离不弃。

  来源:山东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