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林:独臂孝子“一只手”撑起三位残疾亲人的天(图)

发布时间:2018-04-09 22:2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30 | 查看:2591次

人物故事:

  张丰林,男,60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岭南村人,多年来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心态,独臂支撑起三位残疾亲人的天。因事迹感人,2014年被评为连云港市十大孝星,2015年被评为赣榆区第一届十大孝子。

  17岁那年,一场意外使他失去了左小臂,独臂的他却会洗衣、做饭、种地、贩菜,家里家外所有事都精通;身为残疾人本应享受家人照料,他却面临母亲年老多病生活难自理、年过半百的弟弟因风湿病卧床三十余年、妻子右侧腿脚二等残疾不能劳作……张丰林被村里居民称呼他为“一把手”,不光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更是因为他把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一手抓,照顾三位残疾亲人,供养出了一位大学生儿子。

  “独臂”哥哥挑起两个家庭

  张家老宅,几十年前的老宅子,破败得很,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了。堂屋是大通间,中间无隔断,在最东边靠墙位置有张床,床上躺着张丰林的弟弟——张松林,今年52岁。因为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不及时且无钱可治,16岁时,张松林就瘫痪在床,后来又因为患上“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连轮椅都不能坐,床是他三十多年来唯一的活动场所。

  在张松林卧床的前二十年,是年迈的父母和三哥照顾着;十八年前,癌症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于是母亲和三哥照顾着;8年前,年迈的母亲的也躺下了,于是三哥照顾起两个人;去年,母亲去世,享年90岁,走得安详,于是,照顾自己的就只有三哥。

  张松林的床头堆着盒装牛奶、面包和小面果子等食物,因为身体的原因,他还需要每天吃肉以保证身体有运转下去的力气,于是,中午的菜里必须有肉。“这些东西都是三哥给我准备着,这么多年,我从来没饿过一顿,没有哥哥,我早就死了。”

  刚过去的冬天,夜里凌晨一点左右,睡梦中的张丰林电话响了,是弟弟张松林的电话,但电话接通后另一头却没有声音,“四弟出事了”这个念头瞬间占据了张丰林的大脑,披上衣服、骑上三轮车,匆匆推开老宅家门,张丰林看到的却是弟弟熟睡的脸。

  睡梦中的张松林不小心压到电话键,造成了这个让张丰林胆战心惊的误会。谈及哥哥做过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张松林脸上因为瘦弱而深陷的眼睛里凝聚了一点泪光,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感激三哥的事情,因为这么多年他每天都来看我、给我做饭,日常点滴里坚持着没有放弃我,已经是我最大的幸运。”

  而三哥张丰林的肩上,背负的不只母亲和弟弟,还有另一个家庭——残疾人妻子、努力读书的儿子和20亩地的农活。

  “一把手”的艰难求生路

  1959年出生的张丰林,在60年的人生中饱受磨难。在他17岁那年春节,因为帮邻居搬家,从他家拿了两个“把子炮”(一种威力巨大的土制鞭炮),拆着玩儿的时候不小心走火,被炸掉了左小臂,从此落下残疾。张家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三,大哥二哥长大成婚离家,却又遭遇大嫂去世、二哥患癌、四弟瘫痪的种种悲痛。兄弟各有困难,帮不了自己,张丰林没有一句埋怨。

  要兼顾母亲和弟弟的吃喝生活,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赚钱养家,张丰林的日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忙碌和劳累。张丰林今年种了20亩地,除了自己分得的4亩,其他都是村里人的不愿意种送给他的,往年地最少的时候,也有七亩地,这些都需要张丰林自己耕种。他种地是有帮手的,就是自己养的一头水牛,用牛耕地时,是需要两只手一起用力的,而他只能用残疾的左小臂扶着犁把,右手抽动鞭子赶牛,左小臂常常磨出血来,任谁看了都不忍,张丰林却习惯了。

  多年前,省里来了位农业专家到厉庄做技术指导,张丰林抓住机会跟专家学得一手种西瓜的绝活,他种的西瓜每个都有二三十斤,几乎年年丰收。附近的许多瓜农都来向他取经,还有种植大户还聘请他做技术指导。即使是这样,刨去种子和农药化肥的成本,张丰林每年种地的收入也不过五六千元。

  为了多赚钱养家,5年前张丰林买了三轮摩托车,农活不忙的时候,他每天早晨三点多就出发,到60里外的山东临沭、莒南等地贩一吨红薯、洋葱回来,早晨七八点钟赶到周边村镇集市上卖,赚钱补贴家用。因为只有一只手,考不了驾驶证,张丰林去山东途中经常有交警来检查,没证是需要罚款的。“有时候交警看我不容易,就少罚点,只罚50块,但也是我一天的大半收入了。”张丰林笑着讲述这段经历,脸上没有埋怨,笑得真诚。

  就是在这样忙碌又劳累的生活状态下,张丰林也从来没有忽略过母亲和弟弟。“秋收时起花生,从凌晨四五点忙到天黑透,累得自己都不想吃饭,有时直接在地头喝啤酒解乏又当饭,但我不能耽误母亲和四弟的饭。”郑丰林笑着说。如果估摸着中午不能及时回来做饭,他就在早上出门时提前把米淘好放到电饭煲里,放到四弟的床头,那儿有插座,到了中午四弟插上电就行了。菜同样是切好的,中午他再匆匆赶回来的炒菜,这样的日常一直持续到2015年母亲去世,然后继续到现在,老宅里在等待张丰林的人,从两个变成了一个。

  孝道传承让爱心接力

  1996年,36岁的张丰林娶了同样身有残疾的妻子,妻子右边胳膊、腿二级残疾,行动很不方便。他们租住了村子外的镇水利站废弃的院子,次年,生下一个健康漂亮的男孩。

  儿子张瑞的出生是张丰林人生中最激动的时刻。去年,小伙子考上了无锡一所大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生。放榜以后,张丰林借老宅邻居家的院子和桌椅,开了满满当当八桌席。“那天真是我这些年最高兴的时候,只要孩子要读书争气,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他。”说起儿子,张丰林的笑容忍不住溢出来,舒展来的皱纹里有对生活的满足、对爱子的骄傲。

  张瑞一直和奶奶、四叔一起住,在父亲的影响下,长大后的张瑞照顾奶奶和四叔格外精心,寒暑假时,家务活全部由张瑞打理。张瑞做好了饭,总是把第一碗饭端给奶奶,接着盛给四叔,然后自己再吃。写完作业后,张瑞就把一大家人攒了一大堆的衣服全部用洗衣机洗出来。这也是张丰林难得不用来回跑的时候,可以专心干农活。“海瑞(张瑞小明)上大学以后,自己能打工挣钱了,也会时常来电话询问四弟的情况,很懂事也孝顺。我觉得生活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许多人总是在埋怨命运的不公,但在张丰林的脸上,见不到生活的愁苦,有的只是对磨难的坦然和无畏。这个年届花甲的平凡人,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担当,告诉我们,什么是赤子其人!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