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9 12:4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30 | 查看:1112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刘振亭,男,1962年5月生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工程师。
事迹简介: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地质工程师,为追寻梦想,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的足迹遍布6省19个地市,先后参与或主持了胶东半岛、鲁东地区、鲁西南、贵州、河南等地的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主持下,保守估算为国家探明煤炭储量8亿吨,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地质队员”。
正文:
刘振亭的老家在胶东招远,那里曾驻扎着一支地勘队伍—山东地矿地质六队。从记事起,他看到的就是地质队员背起行囊云游四海的潇洒,闻着的是地质大院悠远而飘香的炊烟,欣赏的是地质队每周雷打不动的村头电影,模仿地质员,敲打岩石就成为他儿时最大的乐趣。1979高三毕业那年,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山东矿院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成为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一个名副其实的“新三届”。
一根烟斗,守护一段深埋宝藏。刘振亭总是叼着一根竹制的烟斗,这是一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烟斗,价值仅七块钱,却整整陪他二十年,“只因烟劲大,熬得起夜。”刘振亭说。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烟斗点亮了一个又一个无尽的守煤之夜,守护住了深埋地下的一段段宝藏。每当钻探进尺到了关键的揭煤时刻,他总是忘不了装满烟袋,备足火柴,因为最长的一次守煤足足用了三天三夜。在守煤的时光里,唯有靠这一锅锅旱烟来支撑紧绷的神经,舒缓紧张的焦躁,驱赶黎明前的黑暗。这烟斗能让他准确地从岩芯中嗅到煤层的气息,据此准确预判出顶板和底板,下达取煤信号,保证完整取出煤芯。这朴实无华的烟斗是他的象征,也是他的法宝,更是他高血压的元凶。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刘振亭的足迹遍布全国19个地市,先后参与或主持了胶东半岛、鲁东地区、鲁西南、贵州、河南等地的煤炭资源勘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呵护下,地层被打穿达230多次,甲级孔率达95%以上,累计查看岩芯达15万余米,保守估算为国家探明煤炭储量8亿吨,其中仅贵州三大矿区探明的煤炭储量就达6亿余吨。在此期间其编写的《贵州省息烽县石硐乡小红寨煤矿补充勘探及储量核实报告》获得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个人也获得山东局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还常常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完成了山东局三类科研项目《淄博煤田临淄区浅部煤层的赋存规律的研究》的研究工作。近期参与编写2013年山东省首个油页岩勘探项目报告,填补了省内油页岩勘探报告编录的空白。
常年在野外从事勘探工作,对于家人,刘振亭有许多的愧疚。1987年父亲病重期间,他第一次请假回家探视,却被叔叔责骂:“你回来干什么?家里不需要你,赶快回到岗位上去……”他最听叔叔的话了,第二天就去了工地。他的叔叔,家有五子,负担极重,但为了给国家培育一名地质人才,每月拿出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来供养他读大学。而他能把毕业后第一个月54元收入邮寄给了叔叔,却来不及送叔叔最后一程,无法回家礼葬,就连给婶子承诺过的,在叔叔三周年祭奠上的磕头,也因为工作而成了终生遗憾。
刘振亭,每每谈及自己,总是很艰涩。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之处,身上既没有丰功伟绩,也不存在波澜壮阔,更没有惊心动魄,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恪尽职守和一个“老地质队员”的情怀。可当话题转换,聊起地质、岩土时,他却像变了个人似的阔论起来。他说,一旦干上这个职业,就很难转行,一旦爱上这个职业,就魂牵梦绕。他说岩瘾就像烟瘾一样,不可琢磨。30年了,每当钻探结论验证了自己的预判时,就会特别的兴奋、特别快乐。也许就是这份纯粹的快乐,是他几十年痴心不改、执着追求的动力源泉。
来源:山东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