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兆:80后工具厂工人勤学习勇创新 3年创造经济效益90万元(图)

发布时间:2018-04-09 12: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30 | 查看:1188次

人物故事:

  陶兆,男,1981年9月生,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动力工具厂车间副主任。

  10年来,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勤恳踏实、奋发努力、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无论从操作工到维修工,还是从班组长到车间副主任,一直积极探索改善现场生产管理、提高质量工效、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的举措,负责的生产线成为公司典型,2013年—2015年,完成30多个公司项目改善,累计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近90万元,成为“企业的好员工,同事的好班长”。

  自从陶兆进入几千人的外资企业工作后,虽然从事的是生产操作岗位,但他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有很大欠缺。于是,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只要领导交办的事情全部完成,从来不说一个“不”字,遇到不懂的,就主动向同事请教,直到弄清楚为止。他深信,做事是学习技能的最好的教科书。在业余时间里,他主动加强学习,阅读各类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他很快掌握了过硬的生产技术,并在同事间留下了勤奋、踏实、上进的好口碑。由于工作突出,他很快被推选为一线生产班长。

  他在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思考和创新。几年前,公司在推行精细单元化生产模式,为的是改变空间生产线的物料摆放拥挤、员工取放物料不方便且效率低的状况。面对这个现状,领导要求在短时间内改变,提出了高目标高要求。于是,他认真查找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带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每天每个工序存在的不足都记录下来,晚上再加班进行汇总、分类和分析。按照生产线计划、生产节拍,选择物料容器,并在每个容器上挂放标示,便于区分识别、物料的摆放高度,需要适中操作,拿取方便以减少疲劳度和缩小动作范围,工序之间的传递距离重新调整缩短、提高工效,就这样,他的生产线逐渐脱颖而出,相关生产数据不断上升,得到领导的关注,并要求总结经验、全面推广。获得肯定之后,他更是干劲倍增,在正常生产和工作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改善。

  2013年以来,公司为全面推进“知识流程外包”改善项目,组成了若干个改善小组,并制定了经济效益考核目标。当时,他的小组一致推举他为改善小组组长。面对考核目标,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最终,提出了提升生产线平衡率、解决“八大浪费”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举措,从而促进生产线减人增效,完成目标值的112%,而其他小组都在70 %左右。2013—2015年,他不断创新,积极投身于改善项目的立项、方案确定、数据测试等工作,累计负责完成31个改善项目,累计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近90万元。

  面对取得的这么多成绩,他始终保持勤恳踏实、奋发努力、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积极树立良好形象,勇于创新创业创造,连续获得公司月度优秀班组长、先进个人、安全生产标兵等荣誉称号,他带领的班组也始终保持着“月度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他曾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劳动模范、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