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法:“上门女婿”履诺38年 用铁肩撑起多难之家(图)

发布时间:2018-04-09 11: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30 | 查看:955次

人物故事:

  赵小法,男,汉族,1949年7月生,河南省汝阳县王坪乡王坪村人。

  他精心照顾独腿的岳父、患严重心脏病的岳母,给他们养老送终,并养大了妻子年幼的两个妹妹和呆傻的弟弟。38年来,为了当初的一句庄严承诺,他一直竭尽全力、日夜操劳,用爱心撑起了一个多难的家庭。

  意外中毒,幸得老人相救

  1971年,赵小法随村里的小工程队来到王坪村,先后给供销社、收购部、小学、食品经营处等多家单位建房。那时,机关的房子也是土坯墙、瓦顶,施工速度也慢,为了给这几个单位建房子,赵小法和他所在的那个工程队在王坪村一干就是八九个月。

  一次,建筑工地暂时没有活干,赵小法就和工程队的几个兄弟到山上玩耍。在玩得尽兴的时候,他看见一种灌木丛上结有红色的、类似玉米棒的果实,误认为是山葵花,因为那时经常挨饿,他采下来就猛吃。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吃下之后,立即感觉舌头发麻,喉咙像被紧紧勒住了一样,呼吸困难,像一团火在嘴里和喉咙里燃烧,烧得难受。过了一会儿,他便口吐白沫、浑身无力、没有知觉了。

  一同去的几个人看情况不妙,立即轮流把他背到住地。住地附近的残疾老人李随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向同去的几个年轻人问明原委,初步判定赵小法是误食了中药天南星的果实,这种东西剧毒,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有生命危险。他让家人用甘草、豆瓣等东西熬汤,并亲自一勺一勺地灌进赵小法的嘴里。过了几个小时,赵小法终于脱离危险。

  恢复意识的赵小法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救了我的命,我要一辈子报答他”。为了这句誓言,从此,赵小法完全把李随科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李随科家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地做好里里外外一切事务。

  李随科家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家庭。他在参加生产队修梯田劳动的时候,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大石头重重地砸在李随科身上。经抢救,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是,一条腿高位截肢,另一条腿一直固定着钢板,平时拄着拐杖才能勉强走很近一段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李随科的老伴任朵患严重的心脏病,稍微干一点活就气喘吁吁、浑身没劲,平时只能坚持干一点做饭之类的家务。他们的大女儿已经出嫁到鲁山县,家里还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当时,二女儿李秀云15岁,三女儿李秀琴12岁,四女儿李雪云3岁;儿子李西岳8岁,是个痴呆人。家里的房子是难挡风雨的破草房,在那靠挣工分生活的年代,这样的一个家庭,在王坪一带是出了名的特困户。

  为了报答李随科的救命之恩,在王坪街建房的那段时间里,赵小法把自己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把自己当成了这个特困家庭的一员,承担起了所有的体力劳动。平时,他每天给李随科家担水,一有空闲,他就上山拾柴,走不惯山路的他吃力地把柴禾背回家,再用锯把四五米长的柴禾截成一尺左右的小段,之后,再用斧子劈开,整整齐齐地垛在院子一角。生产队分的小麦、玉米、红薯、瓜果等,都是他一次一次地送回去。

  冲破阻力,勇当上门女婿

  赵小法整天忙里忙外,为这个家尽心尽力地操劳着,李随科老两口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李随科的邻居开玩笑说:“闺女再多都不顶用,家里有一个能干的儿子,就是大不一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邻居的玩笑话,在李随科老两口心里激起了难以平复的浪花。就在赵小法他们王坪街的活即将干完马上要回家的时候,一天晚上,老两口和二女儿商量,准备找人说媒,把赵小法招做上门女婿。

  形成了招赵小法当上门女婿的意见,任朵第二天就早早来到华沟村的工程队,找到了赵小法的表哥吕宝成。听了任朵的话,吕宝成为难了,他觉得赵小法绝对不会答应。谁知,当吕宝成把任朵的想法告诉赵小法时,却完全出乎预料,赵小法不仅爽快地答应了,还立即跑到李随科家,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不只是给你们当上门女婿,还一定要当好儿子,照顾你们二老到百年以后,给你俩养老送终,还要照顾好几个妹子和弟弟。”其实,让李随科老两口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个傻儿子,有了赵小法的这句话,他们满意地笑了。因为他们清楚,赵小法是个“吐口唾沫砸个坑、撞了南墙不回头”的人,说出的话永远不会改变,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

  回到华沟的家后,赵小法跟父母说了要去王坪村当上门女婿的事,这个10口人的大家庭立即“炸了锅”。大家纷纷责怪赵小法不该自作主张

  老父亲的态度更是强硬:“就是打光棍也不能去当上门女婿!你就是死在家里,也不准再去王坪!”怕赵小法瞒着他去王坪,老头子竟然把儿子锁在了屋里,每天隔着窗户端吃端喝,小心地“伺候”着。

  被锁在老家的时候,赵小法一直惦记着李随科一家:这些天谁给他们担水呢?柴禾可能烧完了,谁给他们拾柴?夏天快到了,雨多,房子上该苫草(在上边再加盖一层草)了,漏雨了怎么住?……

  一个月后,赵小法不顾家人的苦苦阻拦,卷起自己简单的铺盖,依然回到了他梦牵魂绕的王坪村,回到了那个积贫积弱的家庭。

  1978年的春节前,赵小法和22岁的李秀云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这个多难之家的重担实实在在地压在了赵小法的肩上;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个家里才有了些许生机。

  拼命挣钱,只为多难之家

  对于赵小法来说,赢得了李秀云的爱情,自然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幸福感。但是,表哥的话确实不假,在常人看来,这个极贫而又非常特殊的家,确实是个一辈子都跳不出的“火坑”。

  倔强而又朴实的赵小法明白,从此,这个家就靠他支撑了;他更明白,要支撑起这个家,最重要的就是挣钱,只有拼命地挣钱,才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才能慢慢地让日子好过起来。

  当时还是大集体年代,他能得到的收入仅仅是每天10个工分。为了增加收入,他报名参加生产队组织的副业队,这样,每天给生产队交一元钱就可以得到10个工分,自己还能剩余几角钱,有时能剩余一元多钱。

  他拦下了当时公社、供销社、粮店、木材站等所有社直单位装卸车的活,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雪,只要有活了,他都会立即赶到,去干那些繁重的体力活,有时还是饿着肚子咬牙坚持。赵小法说:“好在那时年轻,加上心里总是想着挣钱,好像根本不知道累。粮店装卸车,那麻包都是200斤重的,扛起来就走了。如果遇到翻仓晒粮,满满几间房子的粮食,要倒腾一遍,咬咬牙也照样干了。一个通夜能挣10几块钱呢,在那时候,10几块钱可是个大数字呀!”说这话的时候,赵小法的脸上还洋溢着满足的笑意。

  还有一年的冬天,赵小法到10公里外的椒沟村给供销社拉门板。天快黑时,他拉着借来的架子车出发,10点左右到了椒沟村。把20多块非常沉重的青㭎木板一块一块背到一里多外的架子车上,再顺着乱石滚滚的河滩路返回,天亮才到家。这一路,赵小法一直大汗淋漓;这一夜,他挣到了5元运费。

  他的一个朋友说:“小法哥就像一头驴,从来不知道累,从来不会瞌睡。”

  对待家人,竭尽所能相帮

  拼命挣钱源自一种责任、一种担当,精心照顾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则是一种义务、一种良心的驱使。38年来,他竭尽全力,力求做得尽善尽美。赵小法的一位邻居大嫂说:“就是亲生儿子,能做到这一步也很难!”

  在赵小法看来,自己来到这个家,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李随科也是自己的父亲。只要挣到钱,回到家里都一五一十地交给父亲;平时的开销,都由父亲做主,他绝对按父亲的意思去做,从来不会出现一点偏差。

  只要在家,一日三餐都是赵小法给端到父亲面前。因为行动不便,李随科还经常无缘无故地生闷气、发脾气,每次,赵小法都像哄小孩一样和父亲聊天,直到老爹的脸“阴转晴”。每逢村里唱戏或者演电影,他总是搬个小凳子,搀扶着父亲去看。

  说起赵小法照顾李随科,附近的老人无不称赞。

  那年春天,李随科患食道癌,腹痛、拉血。赵小法经常背着老爹去医院治疗,晚上还和老爹住在一间屋里,一旦老人有一点动静,他立马就起来,随时端茶、喂药,端屎、倒尿。有一次老人病情突然恶化,赵小法急忙把老人背到医院。输液的针头扎上了,但是却已经不会滴了,医生让赶紧背回家准备后事。赵小法坐在病床前,用手指挤压输液管,实行“强制性”输液,慢慢地,竟然会滴了。这次出院以后,老人竟然奇迹般地活了10多年。

  后来,李随科又患肠道疾病,大便不下,经常疼得乱叫。经医院检查,医生说没有好办法,只能从肛门往肠道灌注药液缓解。赵小法买回大号针管,套上软塑料管,按照医生说的,每天三四次往李随科的肛门里注药;速度快了,怕老人忍不了疼,他小心翼翼地推,每次都要半个小时以上。大便解不下,他就蹲在地上,用筷子一点一点地剜,用手指慢慢地抠。每次,老人都会感动得落泪:“太难为你了!”每当这时,赵小法就会说:“我是你的儿子,这事就应该我干。只要你的病会好,让我干啥都行。”在李随科去世的时候,赵小法以亲生儿子的身份,披麻戴孝,守灵三天,按照农村的最高礼仪给老人送终。

  同样,他也像亲生儿子一样,把母亲任朵伺候到去世。

  说起赵小法对家里人的好处,这个家庭最小的妹子李雪云说:“我和俺三姐结婚时,俺哥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给俺办置了嫁妆,俺知足。俺哥对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好,比有的亲哥还好,根本挑不出一点毛病。”

  柳暗花明,生活渐入佳境

  赵小法竭尽全力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在他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中,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

  1970年,他买来水泥,和妻子李秀云没明没夜地在河滩打“预制砖”。老爹和3个弟弟也前来帮忙。他们从河滩背回石料处理地基,用水泥“预制砖”砌墙,盖起了3间水泥结构的平房,又在院内盖了两间砖墙瓦房,全家告别了难以遮风挡雨的草房。

  2001年,王坪街进行扩建改造,赵小法又抓住机会,在中心地段买了地皮,盖起3间3层的门面房,儿媳在这里开了一个化妆品商店。

  截至目前,他家还欠七八万元外债。但是,赵小法信心满满: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能收入几万元。儿媳开的化妆品店,每年也能收入几万元。加上养羊的收入,每年收入六七万元没有问题,除了日常的开销,两三年就可以把账还完了。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信誉比生命更重要,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说出的话都必须算数。”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