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好护士巧制导氧管 高铁上救治缺氧患儿(图)

发布时间:2018-04-08 13: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5-30 | 查看:1193次

人物故事:

  5月2日15:30分左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41病室护士苏珊和父亲乘坐从北京开往南昌的G487次列车返回长沙。上车后不久,她突然听到列车的紧急呼叫广播:8号车厢有一位两个月大的先心病患儿突然病情危重,寻求医护人员帮助。

  听到广播的那一刹那,职业本能使苏珊“条件反射”地迅速站起来,准备赶往事发车厢,不料却被旁边的父亲一把拉住,他非常严肃地对苏珊说:“孩子,你要三思而后行啊,他还是个婴儿,需要儿科护士,而你只是一名神经内科护士,而且现在医患关系这么紧张,你这样出去救人,万一人救不过来,或者有什么闪失,你承担不起这个后果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确,现在这种医疗环境,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的父亲,和全世界的父母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怎样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伤害。但是,作为一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护人员,作为一名在湘雅医院护理一线工作几年的湘雅护士,面对这种紧急情况,苏珊又岂能坐视不管?

  她含着眼泪和父亲说:“爸爸,我也是一个准妈妈,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小生命从我眼前流逝,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怎么对得起一身白大褂,自己的良心又何安?希望您能理解和支持我”。苏珊坚决地对父亲说:“爸爸,你要相信你的女儿,她是一名湘雅医院的护士,她受过专业严格的急救能力培训,别担心,等我回来”。时间刻不容缓,说完这两句话,她头也不回地从自己所在的2车厢往8号车厢奔去。耳后是爸爸的叮嘱:“孩子,要注意安全呐。”

  到达现场后,苏珊发现孩子的情况非常不好,有明显的缺氧症状,脸色发青,不停地喘气,嘴里还插了一根细细的胃管。苏珊第一反应就是问妈妈是否正确使用了胃管,当得到肯定答案后,她排除了胃管误吸导致的缺氧。

  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缓解孩子缺氧的情况,在询问妈妈确认孩子可以自己进食后,苏珊果断地拔掉了孩子的胃管。“这么小的婴儿气道本来就狭窄,再加上胃管的挤压,更加会阻碍孩子的呼吸。”苏珊回忆,当时座位旁围了很多人,她也大声解释让大家散开,给孩子多一点空气。

  然而,孩子的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只有吸氧才能缓解。幸好上车前家长带了氧气包和成人导氧管,但却没有带婴儿导氧管。苏珊赶紧将氧气流量开到最大,并把导氧管一端放在婴儿鼻子旁。吸了几分钟后,苏珊担心孩子太小受不了,但却又没有适合婴儿的导氧管,怎么办呢?

  曾经学习过的急救技能知识在苏珊的脑子里一遍遍放映。突然,她发现婴儿身上的鼻饲管,心想如果把鼻饲管改成婴儿鼻导管,再接上孩子父母带的成人吸氧管,这样孩子不就能够顺利上氧了?苏珊立即请列车长拿来剪刀,将拔出的胃管洗干净后,剪成一个适合孩子呼吸的导氧管,并把这个管子接入成人氧气包,再将这个改造的管子放在孩子鼻子旁边,并调小了氧气流量。试用效果很好,孩子顺利上氧了!看到孩子呼吸顺畅的那一刻,她的内心别提有多激动了。

  “其实我在剪管子的时候手都是发抖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抢救与平时工作太不一样了,没有必备的设备和合作的同事,只能靠自己急中生智。虽然很紧张,但是我很清醒自己每一步要做什么,并且想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到。”苏珊如是说。

  经过20分钟的抢救,婴儿的呼吸渐渐顺畅起来,喘气没有那么严重了。看着孩子因为不舒服而不停哭闹,可能会加重缺氧,苏珊立即从妈妈手中接过孩子,稍微竖起来以便孩子顺畅呼吸,并且轻轻地安抚孩子的情绪。慢慢地,孩子停止了哭闹,呼吸也渐渐平稳起来,脸色也恢复了正常。

  当天,苏珊一直坐在婴儿身边守护,并告诉孩子妈妈应该如何给孩子吸氧,氧气容量也足够支撑到南昌。下车前,苏珊特地跑到孩子的车厢,看着孩子依然平稳的呼吸,她才放心地下车。3个小时后,列车抵达南昌,120救护车随即将婴儿送到了江西省儿童医院。

  “医者父母心。不管社会上对我们医护人员有多少误解,不管我们平时有多少的委屈,但是在生死关头,在病人需要我们的时候,我想我们湘雅人一定会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因为我是湘雅人。”苏珊说。

  来源:湖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