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7 08: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08 09:11 | 查看:3686次
筑路先锋胡艳秋
她,20余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公路建设第一线;她,专业创新,创造出公路建设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她,率先垂范,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她,克服病痛,谱写出淄博公路建设新篇章;她,就是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全省交通系统巾帼建功十大标兵,淄博市巾帼十杰,淄博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胡艳秋。
她,舍小家顾大家
胡艳秋,1987年毕业于北京建工学院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1992年5月由济南市政设计院调入淄博市公路管理局。在胡艳秋的现实生活中,她有两个“家”,一个是真实意义上的家,是她心中的“小家”;一个是全市的公路改建工程,是她心中的“大家”。20多年来,她为“大家”舍弃了“小家”,在“大家”中记录了她的苦与乐、悲与喜,记录了她每天12小时以上奔波操劳的身影,记录了她一年340多天奔波的足迹。
1992年至1994年,胡艳秋在市公路管理局设计室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业内人士都知道外业勘测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为把工作干得更好,她把两岁的孩子留给了远在济南的娘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博沂路西线、泰薛路、章索路等工程的勘察设计中。在博沂路西线外业勘测时,正值隆冬时节,测量线路穿越鲁中山区,地形十分复杂,环境异常艰苦。她扛着十多斤重的水准仪,翻山越岭,和男同志一起坚持走完18公里的路程,手被冻伤了,脚被磨破了,但她从不叫苦,她负责的中平测量数据毫无差错,一次性合格。
胡艳秋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了事业,她牺牲很多,老父亲住在省城,2005年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每周都要进行血液透析,而她却几乎没有陪父亲去过一次医院检查身体。2008年11月6日,正在国道205白塔至青石关段老路改造工程建设现场指挥施工的胡艳秋,得知了老母亲突然去世的噩耗,她悲痛万分,久久的怔在了那里。为了不耽误工期,她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而是将伤心的泪水咽到肚子里,坚强的承受了失去至亲的痛苦,继续在工地上指挥工程建设。胡艳秋和母亲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而工期结束后,她回去匆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又马上赶回了施工现场。胡艳秋把一切都献给了她最爱的公路事业,从未有过怨言,建设公路成为这位刚强女人一辈子的追求。
她,巾帼不让须眉
公路建设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对一名战斗在公路建设一线20多年的女同志来说,没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是很难办到的。
在改建工程管理办公室,与胡艳秋一起共事的,大多都是男同志。建设公路是一件苦差事,接受风吹雨淋、阳光曝晒、冰冻雨雪的洗礼正常不过,常年驻扎在工地上更是家常便饭。为了修建一条路,胡艳秋经常和施工队伍、监理队伍的男同志们一起,把家安到工地上。在建设工地,她给大家的印象是风风火火、严肃认真,和她打交道的男同志们都被她身上散发的果断、刚毅气质所折服。她的专业、精细、创新精神,很多男同志都自愧不如。
1993年,胡艳秋参与的泰薛路东段外业勘测更有挑战性。该段大部分为新辟线路,沿线山高坡陡,地形复杂,杂草丛生、丛林密布,这给中平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当时上级领导考虑到她是个女同志,就给她安排了地势相对平整的基平测量工作,但她婉言谢绝了。她说:“我感谢领导的关心照顾,但是我既然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同男同志一样尽到自己的责任。”就这样,胡艳秋顶着盛夏的骄阳,在工地上一呆就是两个多月。在章索路测量中,她又一次承担了路线中平测量任务,当时已经临近1994年春节,别人都在行色匆匆地忙年,而她和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工期。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气温降到了零下十五六度。直到任务完成,她才伴着春节的鞭炮声回到家中。就这样,胡艳秋一直工作在勘测一线,和男同志们一道风里来雨里去,圆满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勘测设计任务。
2003年10月初,在胶王路商家至王村段改建工程施工中,胡艳秋根据天气预报结果,决定连夜铺筑沥青砼面层,以避免突发降温对质量、工期的影响。她每天都连续工作17小时以上,曾连续12小时水米未进,这不仅使现场监理人员受到了很大鼓舞,而且使现场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受到了极大震动。大家送给她“拼命三郎”的雅号。在她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下,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使此间施工的路面技术指标达到了最高水平。
她,专业精细创新
胡艳秋常说:“要干一流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要有认真态度和超常付出,只有多奉献,才有回报。领导干部要带好队伍,自己必须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她把这一信念贯穿到公路建设的始终。
今天,在交通量如此大的淄博,她参与建设的每一条路的质量都有保证。拿1998年建设的张博路举例,1999年正是全国上下掀起“质量年活动”并开始整顿公路工程质量的时候,张博路安然无恙,经过日均6万多车次的洗礼,这条路直到2006年才进行中修。
胡艳秋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从1992年进入公路系统开始,工程质量就是她最看重的事情。1996年建设张田路时,胡艳秋对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用的石灰、粉煤灰、碎石等原材料严格把关,对混合料拌合过程严格控制,对完成铺筑后的成品基层严格按照检测标准,每一段、每一点的进行厚度、宽度、平整度等各项指标检测,不合格的段落不留情面的坚决予以返工。张店公路分局的一个技术员看胡艳秋如此认真,不解的问她,“胡工,你修公路就像给自己家修的一样,你至于这么认真吗?”她却说,修公路投资很大,动辄就几千万甚至几亿,如果修完的路没多久就坏掉,她觉得对不起这份工作,对不起百姓的信任。“公路质量不好,就是犯罪。”这就是胡艳秋。
“1998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正处于大规模高速发展期,大的施工、监理队伍都在高速上,市内国省道改建工程大多是小的施工队伍,而且还是业主自己管理、监理,很不规范。从那时候开始,我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并把规范工程管理提上日程,从招投标、设计变更、计量支付、竣(交)工验收等工程建设的各个管理环节逐年梳理规范,来逐步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2000年,我们整合全局工程技术管理资源,抽调懂业务的技术骨干成立了改建工程管理办公室,对全市国省道改建工程进行统一管理。”胡艳秋如数家珍。
2008年,在胡艳秋的积极推动下,市内改建工程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确定总监代表处,切实做到改建办与总监代表处的业主管理与监理管理两种职能的完全分离,按照合同赋予总监处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费用等监理管理工作的职责。有了她的努力和付出,改建办在工程管理中与市交通局的行业管理、市质监站的质量安全监督等环环相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成为驱动全市公路工程建设链条运转的主动轮,主导着公路建设发展的方向。
市公路局出台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在全省公路系统中是第一个提出并实施的。胡艳秋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组织者再到实践者,她最有发言权。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她说:“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实施意见,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标准规范,每一个细节都要在公路施工期间全部得以体现。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而精细化管理出台并不是一蹴而就。 2008年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四化管理,市公路局的改建工程管理办公室因为基础好,前期底子厚,被选为四化管理的试点单位。如何选准突破点,把试点工作做好,胡艳秋陷入了思索。上网查资料,泡在图书馆里阅览各类书籍,去新华书店买各种管理书籍成了胡艳秋工作之余的必修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理清思路出了一本四化管理指南,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
而胡艳秋并不满足于此,她想把四化管理进一步深化,这就需要找一个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精细化管理。那时,她在网上搜寻交通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但却没有找到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她在新华书店买到一套汪中求写的《精细化管理》并从其他行业的管理方式中受到启发,2010年出台了《路网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一本实施意见足足有500页厚,这在交通系统中是史无前例的。翻开实施意见看到,从建立保证体系入手,到措施、设计、管理、试验及检测再到驻地建设、档案管理以及安全环保,全都逐一的进行了详细说明。这本实施意见并不是闭门造车,她们广泛发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集思广益,利用全体人的智慧,将公路工程建设的各种见解都吸收进来。而她不满足于此,从未停止对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实施意见》使用过程中,她注重总结,不断细化、补充、完善工程管理、设计、监理、施工各个环节的标准和流程,并新增加了旧水泥砼路面碎石化及找平层施工、上跨铁路旧桥加固、隧道工程、绿化工程、缺陷责任期管理及两保两树等内容,2011年12月《路网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指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正是因为《实施意见》、《管理指南》的出台,帮助胡艳秋和她的团队在工程建设中游刃有余。20余人需要做好涉及淄博市所有国、省道的全部建设工作,如何做好正得益于精细化管理的帮助,“我们的触角可以延伸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标准,忙而不乱。”胡艳秋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导入工程建设全过程,强化事前控制、程序控制和过程控制,推行“五个有”和首件认可制,加强现场人员培训考核,加强试验工作计划管理及原材料质量控制,强化质量检查,分析质量隐患节点,消除质量隐患,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提升了工程品质。在全省四化管理试点工作评比中市公路局改建办拔得头筹,受到了省交通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她,带病执着坚守
由于常年的奔波操劳,胡艳秋的身体添了不少病痛。背部劳损使她常常疼痛难忍,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留下了背疼的病根子。1997年底搞竣工决算时,她天天晚上加班到深夜,因为极度疲劳导致心动过速;1998年张博路施工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她又因工期紧张,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医生曾多次要求她住院治疗。但她看到工地上千军万马在奋战,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去干,她只能将住院单装在兜里,咬着牙坚持在工地上,没有耽误一天工作。
2007年夏天,淄博市标志性工程309国道淄博立交桥施工进入关键阶段。胡艳秋在不经意间发现左手小拇指上长出一个深黑色的瘤子,身边的同事劝她“大姐,赶紧去看看吧!”可不管谁劝,胡艳秋都是一句话“等工程完工再说吧。”这一拖就是半年,等工程完工,她手指上的瘤子却越来越大,还不时有针扎般的刺痛。借着回省城探亲的机会,胡艳秋顺便到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想不到诊断结果竟然是:恶性黑色素瘤。“立刻住院接受治疗!” 医生的这句话让胡艳秋一下子懵了:怎么办?事业和健康对她来说哪一样都放不下!遵照医生的安排住院治疗,得需要一个多月,她是改建办的带头人,全市公路工程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这时间她连一天都拖不起;再说还有好多项目正在收尾,要是不能亲自到路上走一走,她这颗心又怎么放得下?经过综合考虑,第二天她作出了一个连医生都吃惊的决定:左手小拇指截肢!当胡艳秋再次出现在繁忙的工地上时,许多同事看到她的左手被厚厚的毛巾包裹着,眼圈忍不住红了。
20多年来,她始终工作在公路建设一线,一直坚持专业、精细、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公路工程专家。由于工作事迹突出,胡艳秋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先后被评为淄博市交通十杰、淄博市加快公路建设先进个人、全省交通系统巾帼建功十大标兵、淄博九五公路建设先进个人、淄博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淄博市巾帼十杰,并两次被荣记三等功。而她带领的只有20人的改建工程管理办公室获得了一顶又一顶让人炫目的桂冠: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工人先锋号”,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从2004年起,连续8次荣获全省“工程优质杯”,其中从2006年起连续6次蝉联全省第一名。
2010-2011年,她带领着改建办历时2年圆满完成了总投资11.09亿元、全长66.5公里的淄博市中心城区大外环的建设。大外环的建成进一步优化了淄博市中心城区的干线路网结构,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拉大了城市建设发展框架,中心城区规划面积也由原来的13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260平方公里,为中心城区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得到了省厅、省局、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至2012年底,淄博市国省道通车里程1203.2公里,形成了一个以高速公路为主框架、以国省道为骨干,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极大提升了淄博作为鲁中交通枢纽的地位。成绩的取得,胡艳秋功不可没。92年以来,她参与并完成了61个公路建设项目,累计新改建里程达1449.88公里,累计投资113.94亿元。
我市公路的每次延伸都凝聚着她一份心血,每个路段都留下了她辛勤的汗水。跨越大山沟壑延伸着的公路,正是胡艳秋拼搏奉献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