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6 16: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4月 | 查看:1207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周顺友,男,196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枞阳县周潭镇燕山教学点民办教师。
事迹简介: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身体不便,他苦练左手板书,带复式班、批改作业、辅导差生等。破败不堪的校舍,雨天漏雨冬天透风,他因攀上爬下维修而摔下木梯,简单包扎后便拄拐上课。抗震教室建起后又因山洪暴发水毁路面,他便日日护送学生上放学。三十多年来,他无私坚守着、无悔付出着。
正文:他是一名民办教师,教书三十余载,历经千辛万苦,一直坚守在贫困山区教育第一线,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几十年如一日,靠着半侧肢体支撑着左手拿起粉笔,教书育人。他把孩子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默默诠释着一位平凡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默默无闻地传递着知识的火炬。
周顺友,患过小儿麻痹症,是个手脚不便的残疾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身体残疾的平凡人,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和热爱,扎根燕山那个偏远而落后的小山村里,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36个春秋。据不完全统计,周顺友任教36年来,从燕山这个小山村的教学点(过去是燕山小学)走出去的大学生有30人、研究生5名。
点亮希望
1979年春天,18岁的周顺友初中毕业,那个年代,初中毕业的学生在偏远农村还是凤毛麟角。周顺友正在为是继续求学还是学手艺而彷徨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找上门来,让他把村小学教师的担子接过来。组织上的信任,山村孩子们的求知渴望,让周顺友踏上教书育人的征程。第二天,周顺友就背起生产队为学校准备好的一块一米见方的小黑板,领着10多名放牛娃把山野、树林当成教室,当上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耕读教师。他是村小学里唯一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打心眼里尊敬他。
燕山小学只有一个教师的编制,教学只好采取复式班的教育方式,如果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二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写字或做习题。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等所有课程都是周顺友一个人负责,其中语文、数学两科每天至少有6个教案。除了备课外,还要批改作业,辅导差生都是日常工作。怎样把繁重的教课工作出色的完成好,是摆在初涉“师门”的周顺友面前最大的问题。
为了把粉笔字写好,右手残疾的他只能用左手在课余练习板书,那时候教学经费很紧张,可没有那么多粉笔可以在黑板上练字,怎么办?周顺友找来与粉笔同等体积的土块在石壁上练,经过大半年的不懈努力,周顺友终于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漂亮的板书。
为当好唯一的老师,不辜负大队的希望,他带上省吃俭用的零花钱,翻山越岭,度过枫沙湖去“普济圩农场”新华书店,买了一布袋教育教学的业务书籍和学生需要的教科书,利用业余时间抓紧自学做好摘录笔记,并将这一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除此之外,周顺友还利用空闲时间去附近的几个小学听老教师的课,学习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周顺友亲手制作了很多实用的教具,每学期都会批发一些铅笔、练习本、年画等,奖励给学习进步、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学生,尤其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更是格外的关心和照顾,给予他们无私的关怀。
矢志不渝
周顺友有个在合肥工作的弟弟,事业有成,几次劝他到合肥发展工作轻松、待遇丰厚一点的事业,在利益面前,周顺友也曾动摇过,也想提高工资收入待遇来改变家庭生活窘迫的困境,但当他看到熟悉的校园和朝夕相处的孩子们的笑脸,还是割舍不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多次拒绝了弟弟的好意。
燕山教学点原来的教室是三间破败不堪的窑房,雨天漏水,冬天透风。1997年11月21日下午,周顺友爬梯子上房顶堵漏,由于手脚不便,不慎从木梯上摔了下来,扭伤了左腿,一块碎玻璃穿透鞋底,扎进脚心,鲜血浸满了鞋袜。学生们赶紧将他扶起来,叫来了周顺友的妻子,将周顺友背回家进行了创口消毒和包扎。第二天,周顺友拄着拐杖,虽然疼得大汗淋漓,但他还是拖着红肿的左腿,坚持给学生们上课。
周顺友爱岗,妻子就支持他以校为家。学校最初只有几间简陋的石子墙、砖瓦结构的教室,2011年暑期通过置换土地,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三间具备防震功能的教学用房。2013年5月8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雨引发燕山山洪。当天深夜,周顺友被山洪声惊醒,连忙与妻子一同打着手电筒赶往学校,眼看洪水即将吞没校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拿来十几捆稻草将学校的大铁门堵上,希望能够阻挡洪水造成更大的损失。就在这时,另一波更大的山洪咆哮而来,顷刻之间,学校大门前的100多米的水泥公路被冲的了无踪影,周顺友和他的妻子也险些被山洪卷走,就这样他们夫妻两人一直坚守到山洪退减后才回家换衣。此后日复一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护送学生出入这一险段也就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周顺友一直坚守在偏僻贫困的农村,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传递着知识的火炬,点燃了农村教育的希望,谱写了师德的大爱。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