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6 15:5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年4月 | 查看:1431次
人物故事:
“西藏,离家乡很远,却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我愿意以火热的青春追逐太阳,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最神圣的事业!”
她,二十年前从渤海之滨来到雪域高原,在亲人友们怀疑、不解的眼光中,傲然而立,犹如冰山雪莲,纯洁、坚韧。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朵奇迹般的“雪莲花”。
三尺讲台写春秋
潘丽君,女,汉族,中共党员,河北唐山人,1996年7月毕业于河北唐山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那一天,还没来得及庆祝,也没来得及告别,她就匆匆踏上了八年援藏支教的旅程。作为引进人才,因工作需要,她被分配到拉萨市曲水县中学担任汉语文教学。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到中层管理人员、到副校长、再到校长,她一路成长着;从校级优秀教师到县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拉萨市骨干教师、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她一路收获着。时光如流水,到今天援藏快二十年了,可她还在坚持……
每每谈起在西藏的种种不易,总有人向她表达由衷的敬意,可她总是说:“没什么呀,我身边像我这样的人多着哪!”
教育教学中她是能手
上班伊始,她就开始崭露头角。任教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第一次年级竞赛就包揽了前六名。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正是为了这个理念,她一直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有计划地广泛阅读。为了提高学历,她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第一批自学考试,在全区第一个顺利毕业,速度快得甚至自学考试机构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推迟了两年才给她颁发了证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不断的摸索中,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班干部轮流制”“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力求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常激励,多鼓舞,少批评,不指责”,“以心换心,以情换情”,这是她经常和年轻人一起交流的心得。学生眼中,她是妈妈“在学校,我就是这些孩子的妈妈,我既有责任和义务教他们知识,更有责任和义务教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潘丽君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用一颗爱生如子的心面对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她会关切的问他们原因;当学生失落时,她会鼓励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会热情的帮助他们。学生衣服开线了,她拿起针线一针针缝好,学生生病感冒了,她送医送药呵护备至。只有一次,她气愤异常,那是一个叫坚才的男生不知从哪捡来一些柴油,在撮箕里点燃取暖。她着急地打了他,本来下手不重可他哭得昏天黑地,问他问什么这么委屈,他说自己惹妈妈生气了。 爱是神奇的,它可以点石成金。
儿子眼中,她是一个梦
作为一个援藏干部,她心里有着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从儿子不满周岁起,她就回单位上班了。寒来暑往,聚少离多,每年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两个月。儿子两岁的时候,就会指着天上飞过的飞机说妈妈在那里。上小学了,其他孩子都有父母接送,儿子就问:“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和其他人家一样,一家人在一起呢?”她的心似针扎一样痛。上初中了,儿子说:“妈妈,你知道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她泪水夺眶而出。上高中了,儿子依然在追问:“妈妈,你什么时候退休呀?我们就可以生活在一起,那该多好呀!”在儿子眼里,她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
同事眼中,她是榜样
作为一名管理者,她不止一次地说,“校长不是官,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青年教师刚到学校,她就手把手地教如何上好课,经常一起进行晚办公,一起研究制作课件,反复听课。从内容到语言雕琢都不放过,一招一式,一言一行地教。她还极力实施爱心工程。教职工家红白喜事到场,教职工有病住院到场,女职工休产假到场。学校的教师都说,潘校长主持工作像班长,关心我们生活就像一个知心的姐姐。
潘丽君,盛开在雪域高原的雪莲花,用她火热的青春追逐着太阳,执著地追求她的人生价值。
来源:西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