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6 15:2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12-16 11:07 | 查看:1427次
今年74岁的甘敬祖是永登县中川镇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民,他的生活一向清苦。然而, 11月25日,当他捡到8000元钱时,毫不犹豫地交给了警察。
甘敬祖的儿子常年患病。8000元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是很大的一笔钱。然而,甘敬祖不贪图钱。当失主拿着1000元的感谢费找到他的时候,他拒绝接受。老人说:“只有自己辛苦得来的钱,用得才踏实。”
越来越多的人被甘敬祖老人的故事所感动。有人在网上向这位好人致敬,甘肃省人民医院对老人患病的儿子进行免费检查和治疗;更有不知名的人士委托省人民医院将8100元爱心款送到了老人家中……
父子的选择
冬日暖阳,永登县中川镇北坪村一社的村民张仲华正在装修房子。他家的院子后面是一片荒地,每天中午他都能看到同村的放羊老汉甘敬祖赶着羊回家,为患病在床的儿子做饭。
没想到,8000元钱将这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11月25日上午,甘敬祖和往常一样放羊。不经意,看到荒草丛中有一沓钞票。捡起来后,老人认为这一定是假钱。眼看快中午了,老甘赶着羊回到家后,他把钱交给儿子甘居德,“你数一数,这是多少钱?还有,看看真的假的?”
老甘的儿子甘居德今年47岁,常年卧病在床。他接过父亲递来的钱开始数。趁着儿子数钱的空闲,老人将捡钱的经过告诉儿子。
“真钱,整整8000元。”甘居德告诉父亲。
父子俩坐在炕边沉默了许久。
甘敬祖辛苦60多年,这是第一次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钱,患病多年且失去劳动能力的儿子甘居德也不例外。
这个家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甘居德从1990年开始胃出血,之后病情加重,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依靠父亲养羊维持生活。在这个生活水平相对富足的村落里,甘家由于没有劳动力,过得十分贫困。他们家只有一间套房,甘居德睡在里屋,甘敬祖睡在外屋。家里没有厨房,做饭就在外屋。由于没钱买煤,天气冷的时候,老人会外出捡一些柴火生炉子。院子里除了一辆别人寄存的报废的三轮车和一头猪之外,什么都没有。家里唯一的电器是老人的女儿凑钱买的一台电冰箱,却没有插电,打开冰箱,里面仅摆放着23颗鸡蛋。
甘敬祖放羊之余,还会捡饮料瓶子,卖掉后用来买菜。一年下来,他家的收入不过3000元钱。
此刻有8000元钱突然出现,对于这对父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钱咱不能要,丢钱的人不容易。”甘敬祖发话了。“兰州新区在开发,可能是打工的孩子丢的。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丢了钱,怎么回家?”
当天傍晚,甘敬祖向中川镇派出所报警,将捡到的8000元钱上交。赶来的民警康祯泰和同事勘察完现场后,将8000元钱带回派出所,同时寻找失主。
康祯泰在中川派出所工作了4个年头,他说,甘敬祖家的情况,是他见过最困难的。
康祯泰说:“这么贫困的一家人,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维持,还想着要给这一大笔钱寻找失主,我很敬佩。”
爱心的传递
11月24日晚,中川镇北坪村一社的张仲华整夜没睡好。
就在白天,他放在一个盒子里的8000元钱,被媳妇当作垃圾丢了。眼下,家里正要装修,钱却没了,张仲华有点恼火。
媳妇提议报警,看看有没有人捡到还回来。张仲华摇摇头,在一片荒地上,谁捡到钱会还回来?死了这个念头吧。
就在张仲华烦心的时候,27日,他无意中从媒体上获得消息,有人捡到8000元钱上交派出所了,正好8000元!原来,派出所为了寻找失主,通过媒体发出了寻找失主的信息。
27日,张仲华见到康祯泰警官,在前后描述钞票特征和丢失地点后,康警官暂时将这笔钱返还张仲华。当他得知捡钱的人就是每天看见的瘦小放羊老汉时,感激不已,他决定拿出1000元钱,去感谢一下这位好心人。
进入甘敬祖家里后,张仲华很吃惊,这个家庭的贫困超出自己的想象,冰冷的屋子里,连一个热炉子都没有。
面对1000元钱的“感谢费”,甘敬祖态度坚决,“8000元我都不要,这钱收下算啥?捡到钱还给人家,不是应该做的吗?”
见甘老汉这么坚决,张仲华偷偷从煤厂买了一吨煤放在老汉家里。“老汉是个好人,家里没有劳动力,我把煤装成小袋子,他用起来方便,让他和儿子过个暖冬。”
之后,老汉拾金不昧的事情在网上传开。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微博上说,淳朴的甘敬祖老人,向您致敬!好人天助!我们安排给老人的孩子免费治病。网友“故道有白云”说,我愿意给这位老人捐1000元,让好人有好报。
老人的心愿
采访中,当问到老人有什么心愿时,他说,自己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患病的儿子甘居德恢复劳动能力。而他这个心愿,许多好心人也想帮他实现。
按照甘肃省卫生厅的安排,省人民医院在11月30日派专家来到甘敬祖家里,对甘居德进行了初步诊断:甘居德1990年曾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在当地医院治愈,目前患有慢性胃炎。1996年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曾在省人民医院和兰大一院就诊,反复约半年后治愈。2003年左侧腘窝囊肿,在青海手术切除。其间,腰椎CT检查显示第三、四腰椎间盘突出。专家表示,目前甘居德精神状态尚可,自述怕冷,头晕,腰椎四肢困痛,查体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力正常,左侧腓肠肌有部分萎缩。
12月2日上午,省人民医院专家再次来到甘敬祖家里,将甘居德接往省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并表示将长期随访。
他们接走甘居德的同时,还带来一份“礼物”。甘肃省人民医院舟曲新院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学斌将一个信封放在甘敬祖的炕上,“知道您的实际情况后,让大家非常感动,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委托我们,将这8100元钱交给您,希望好人有好报。”
原本,看着儿子有希望得到进一步治疗,老汉已经乐开花的脸上突然严肃起来,“钱我们不能要,还有很多比我们困难的、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让他们去用吧。”
气氛有些凝固,谁也不知道,这位贫困的老人在金钱面前如此固执。王学斌急了,一把拉过老汉的手,把钱塞了过去。“您传递的是正能量,爱心人士叮嘱,无论如何要您收下它。”
在周围人的劝说下,甘老汉勉强收下了爱心捐赠。他说,“感谢爱心人士对我的帮助,虽然穷,自己辛苦得来的钱虽然少,花起来心里踏实。”
在这座不到100平方米的小院子里,探望的人群逐渐散去。甘老汉说,对他来讲这个屋子里最珍贵的、藏得最严实的不是钱,而是良心。生活还将继续,在老人家里的柜子上,记者看到一份报纸,上面正好刊登着2007年全国助人为乐的故事。
记者手记 一张珍贵的道德名片
甘敬祖老人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打动更多人,是因为他贫困的现状和不贪图钱财的固执。
周围有人不理解,原本贫困的他为何要将这样一笔“白送”的钱交回。采访中,甘敬祖老人说得很朴实:将心比心,若我的孩子丢了钱,我一定会很伤心。不让不相识的人伤心的同时,甘敬祖在他冰冷的房间里,却为更多人暖了心。
近年来,摔倒老人无人敢扶等一系列社会现象饱受争议。而一位没有读过书,只能勉强读报的放羊老人的简单举动之所以能够引来如此多的目光,只因为人们相信,助人为乐的美德仍是社会主流,基本的价值观和善恶判断标准不会改变,我们的社会仍然充满着阳光和正气。
网络上不少人这样评价他,他没什么文化,更没有物质财富,但是,他却在寒冬里,为每一个人递交了一张道德名片。
来源:甘肃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