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芬:待孤老邻居如亲人

发布时间:2018-04-05 01: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1-02 09:09 | 查看:1481次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但十几年坚持如一日为他人默默付出却十分难能可贵,胡爱芬长期关心照料张秀荣老人,给身边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石棉县新棉镇长征路二段156号大院内,住着这样两户人家,一户是80多岁孤老张秀荣,一户是62岁的退休教师胡爱芬。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照顾日常生活、给予经济帮助、带老人看病住院……十年如一日,胡爱芬对待张秀荣老人如同自家老人,让张秀荣有了家的温暖。

石棉县西区长征路二段156号大院的胡爱芬老师关爱孤老张秀荣的善行,数十年如一日,全方位关爱原本素不相识的孤寡老人张大妈之善举,是她高尚情操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面旗帜。

  一、基本概况

  胡爱芬是原水电七局南桠河分局子弟校老师,已于一九九七年退休。张秀荣大妈是胡老师单位的遗孀,现已八十四岁高龄。胡老师和张大妈原本互不相识,更谈不上交往。她们应是一九八三年南桠河三级电站发电以后,住进同一个大院才相识的。张大妈本有一儿一女,但皆非亲生。且女儿早已去世。儿子长期在外地,虽经热心人苦劝,单位领导教育、批评,仍对养母不管、不闻、不问,时达二十余年。主要原因是无抱养法律依据(时值六十年代初,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未办抱养手续。)于是,自丈夫去世后,张大妈就孤身一人独自生活。

  二、爱心持长

  2000年初,张大妈已年逾古稀。孤身一人,仅靠每月不足一百元的遗孀生活补贴过日子。经济拮据,体弱多病,晚境凄苦。此情此境,相识、相知者都发出了怜悯、感叹之声,然而都无人实实在在地施以援手。我县开始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后,西区社区了解张秀荣情况后,帮助老人申请了低保,就在此时,胡爱芬老师毅然作出决定:长期对张大妈在经济上给予援助;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关照;物质上给予支持。胡老师是这样决定的,也是这样做的。

  经济上给予援助:每月给张大妈几十上百元,并随物价上涨而增加,且月月到位。还不时为张大妈购置衣物、药品,雨天为张大妈买菜,帮助联系相关事宜的电话费等费用,均未计入每月的援助费内。并经常给张大妈说:你该用的就用,不要过分节俭,没有钱用了,我会给你。然而,胡老师对夫妻双方的原籍亲人,每年年终也只各寄去两百元。

  精神上给予安慰:胡老师利用与张大妈同住一个大院的环境条件,经常到张大妈家嘘寒问暖,说贴心话,拉拉家长事。如张大妈身体不适,都要送她到医院看看;再如张大妈生病不能动时,胡老师都要前往看望、护理,并给她做可口的饭菜。使张大妈不感到孤独而有所依靠;不感到空虚而实在;不感到悲哀而愉悦。

  生活上给予关照:胡老师家平时有什么时鲜,好食,都要给张大妈送些过去;逢年过节,特别是每年除夕,都要把张大妈请到家里,享受团聚、过年的气氛,以免老人家孤独、伤感。

  物资上给予支持:胡老师根据张大妈的短缺需要和变换,不时为其添置衣物及其它生活用品等。

  三、善举榜样

  一个人做一件或一次好事并不难,难就是长期、有时是天天做好事。胡老师的善举,已把张大妈融入了她的家庭,成为自己的长辈、亲人。胡老师的善举并非作秀:因为她不为名、不为利、更谈不上图报答。胡老师的善举并非偶然:是她践行了小时候母亲对她“要行善做好事”的教育;胡老师的善举,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爱心展现。

  她的爱心善行,温暖了张大妈的孤独的心。她的高尚情操,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榜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胡老师也有家庭,也有儿子、孙子,且丈夫年老体弱多病,孙子尚小需要照管,她本人也已步入老年。此善举势趋力所不及。

  “接力棒”在哪里?企望有关方面能予关注,落到实处,使张大妈安度有生之年。今年2月份在县级部门信访局、民政局、水电七局和西区社区的协调下张秀荣老人住进了县敬老院,解决了老人晚年生活。

  来源:四川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